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5-15 10:06
隨著醫藥行業的發展,薄膜包衣技術得到了藥品研發人員的廣泛使用。薄膜包衣技術的應用,具有改善外觀、防潮、隔氧等作用,且對片子質量無影響。雖然薄膜包衣技術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但依舊會存在很多問題,下面就薄膜包衣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進行探討。
薄膜包衣過程:如圖1所示,將素片進行預熱,通過邊噴液邊干燥的方式形成包衣膜,當達到合適包衣增重后停止噴液,并對包衣片進行干燥、冷卻。
圖1薄膜包衣原理示意圖
包衣材料:常用的包衣材料配方要具有成膜材料、增塑劑、抗粘劑等,部分包衣材料含有色素、遮光劑等,根據不同包衣需求選擇合適的包衣材料。
包衣質量問題通常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片芯、包衣材料、設備工藝參數等,下面簡單介紹包衣過程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 包衣液的配制
薄膜包衣過程中首先需要配制包衣液,而包衣液配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氣泡、包衣粉未全部溶解等問題。包衣液配制過程中,若包衣粉加入速度過快或攪拌速度過快可能會導致包衣液出現氣泡,包衣液出現氣泡不僅會降低包衣液的噴入量,造成物料溫度上升,而且會使包衣液的粘度發生變化,出現噴射不連續等問題,造成包衣片表面不光滑,甚至出現桔皮。若包衣粉未全部溶解,有結塊存在,則會造成噴槍堵塞等問題。因而包衣液配制過程中應緩慢加入包衣粉,并控制攪拌速度,避免氣泡的形成;最后,包衣液使用前要確保完全溶解,以免造成噴槍堵塞。
2 片芯自身原因
項目開發過程中,片芯包衣過程出現問題時,研發人員往往首先考慮到更換包衣粉,但片子本身的質量對包衣過程也有較大的影響。我們在制備片劑的過程中,若片芯出現表面粗糙的問題,這將對包衣的技術要求更高,使得制備的包衣片難以達到表面光滑等要求,因而需對片芯的制備過程進行優化,例如降低原料藥及輔料的粒徑,盡量使片芯表面平整光滑。
其次,若片芯的硬度過大,片面孔隙率降低,片面過于光滑,導致衣膜附著力低,包衣困難。此時可以考慮更換有較強衣膜附著力的包衣粉或者對片芯處方進行優化。若片芯脆碎度小,包衣過程中容易出現磕邊、碎片等問題,此時應調整片劑處方工藝或使用較低的包衣鍋轉速進行包衣。
最后,片芯的大小和形狀對包衣過程也有顯著影響。多個項目研發過程中發現,膠囊型、大橢圓型片子,由于片面弧度過小,容易出現粘片造成雙胞胎片等問題,因而可以考慮改變片形(更換沖模),增加片芯弧度、降低片與片之間的接觸面積。
3 粘片
粘片是包衣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當作用于片—片界面的內聚力大于分子分離力時,會發生多個片子短暫粘結而后又分開的現象,如圖2所示。粘片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包衣液粘性大、包衣鍋轉速過低、噴液速度過快、干燥溫度太低、噴液均勻性差等,可以通過降低包衣液固含量、提高包衣鍋轉速、降低噴液速度、提高干燥溫度、增加霧化壓力等方法進行解決。
圖2粘片示例
4 開裂剝離
包衣過程中,片芯過度膨脹超過衣膜的拉伸強度而發生包衣膜的開裂和剝離,如圖3所示。包衣片發生開裂剝離主要是由于片芯和包衣的熱膨脹性質不同,因而片劑處方中應避免使用礦物類的填充劑;其次可能是由于包衣膜的機械強度低,應選擇具有良好的膜彈性和機械強度的包衣材料;最后可能是由于片床溫度過高,導致片芯過度膨脹,因而應選擇合適的片床溫度。
圖3包衣片開裂剝離示例
5 衣膜色差
如圖4所示,衣膜色差是指包衣片顏色分布不均勻,片與片之間產生色差。該現象可能是由于片芯成分與包衣液發生反應,導致色澤不穩定或者是由于包衣量不足、包衣材料遮蓋力不佳、包衣增重小等因素導致,因而需提高包衣量或增加包衣增重,或更換包衣粉。
圖4包衣片衣膜色差示例
6 橋接
橋接現象主要發生在刻字片上,使得包衣片標志模糊,如圖5所示。橋接機理如圖6所示,未包衣的片芯具有明顯標識,隨著包衣過程衣膜的增厚,殘留溶劑增加,緊接著殘留溶劑揮發產生應力,在應力釋放過程中,導致衣膜在在標識上搭橋。橋接的產生可能是由于低粘附性的片芯成分、不合適的標識設計、低粘附性的包衣材料、設備噴霧速率太高等原因,因而可選擇高附著力的片芯成分以及包衣材料,并優化標識設計,包衣過程中可降低噴霧速率。
圖5包衣片橋接示例(左:橋接片子,右:正常片子)
圖6橋接機理
薄膜包衣技術在工藝放大過程中依舊存在挑戰,物料批量的放大,對設備類型、鍋體轉速、干燥能力、噴液速度等因素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小試研發過程中應對包衣相關因素及范圍進行系統地考察,得到關鍵工藝參數及可操作空間和關鍵質量屬性;隨后工藝放大時,應對小試研發考察出的關鍵因素及范圍進行驗證,確認其準確性及可行性。
薄膜包衣技術是固體制劑研發中的重要技術手段,實際應用中,可能會出現各類問題,主要從設備、包衣工藝參數、包衣材料、片芯等方面進行排查。隨著包衣設備、包衣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包衣技術在固體技術生產中得到快速發展。
來源:藥事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