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03-08 04:04
導讀
孤兒藥是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罕見病的藥物,也稱為罕見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罕見病是指患病人數占總人口0.65‰-1‰的疾病。
另據2021年9月11日最新發布的《中國罕見病定義研究報告2021》),中國將罕見病定義為“新生兒發病率小于1/萬、患病率小于1/萬、患病人數小于14萬的疾病”。目前全球已經確診的罕見病接近7000種,80%為遺傳性疾病,較為常見的有白血病、血友病、白化病、戈謝病、成骨不全癥等,有藥可治的罕見病僅有6%左右。2018年5月,我國頒布《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確定121種罕見病,截至目前中國已上市罕見病相關藥物70余種,涉及60余種罕見病。下載化學加APP,閱讀更有效率。
一、我國孤兒藥政策
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在“孤兒藥”研發、審批、生產、采購、報銷、稅收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國家藥監局對罕見病藥品實施優先審評審批,鼓勵罕見病藥品的研發,出臺的政策包括新藥臨床審批備案制的制定、設立快速審批通道、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兩報兩批、以及境外已上市罕見病藥品可附條件批準等,2020年新批準了7個罕見病藥品。在保障獲批藥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基礎上,加快罕見病藥品審評審批,使罕見病患者及早獲得了可靠的治療和預防藥物。
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科技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為制定罕見病相關政策提供重要依據,并將適時啟動第二批罕見病目錄的遴選工作;制定印發《罕見病診療指南》并建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提高罕見病規范化診療能力;建立我國罕見病病例信息登記制度,收集我國罕見病的診療、分布等信息,為完善診療服務體系、提高藥物可及性等提供科學依據。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支持罕見病藥品產業化發展,在相關產業化專項中也設立臨床急需罕見病新藥和首仿藥相關重點任務,并將在“十四五”醫藥產業規劃中充分考慮罕見病藥品相關工作,通過專項資金支持試點示范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和產業化發展。財政部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罕見病制藥產業發展。
國家醫保局高度重視罕見病患者的醫療保障工作,通過調整醫保目錄,實現了用藥保障范圍不斷擴大和目錄結構的優化。目前,國內上市的罕見病藥品中有40余種已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2021年9月15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網站在發布的《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4468號(社會管理類371號)提案答復的函》中也明確提到,將進一步探索適合“孤兒藥”的采購機制,并將結合臨床治療用藥需求、醫保籌資能力等因素,將符合條件的罕見病藥品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表1. 我國孤兒藥相關政策
二、孤兒藥市場規模
隨著孤兒藥上市產品數量不斷增多,適應癥不斷增加,孤兒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2020年全球孤兒藥市場規模為1351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2430億美元,2020-202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12.5%;中國罕見病藥物市場于2016年及2020年分別占全球罕見病市場的0.4%及1.0%,隨著中國不斷改革以向市場推出更多創新藥物及提升可得性,預計2025年國內孤兒藥市場規模為64億美元,2020-2025年CAGR為37%。
圖1. 2016-2025全球及中國孤兒藥市場規模
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與熱度爆表的腫瘤領域相比,罕見病是個巨大的藍海:不少罕見病的患病人數,甚至比一些腫瘤患者人數更多;同時,罕見病大多為慢性病,患者多數需要終身服藥,平均用藥周期遠超腫瘤藥品。
三、重點藥物盤點
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發展,藥品審評審批流程不斷優化,2020年、2021年分別有多種孤兒藥在中國獲批。近年來,中國藥企也加大了申請幅度。從2014年至今,中國藥企拿下了78個孤兒藥資格,尤其是2020年,共有19家中國公司獲得35項FDA孤兒藥資格。根據藥智數據-孤兒藥與罕見病數據庫統計,2021年度共計有35款藥品獲得FDA認定且已批準上市,17款藥品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準。包括 Deciphera Pharmaceuticals 公司用于治療晚期胃腸道間質瘤的Qinlock (ripretinib)、Incyte Corporation/MorphoSys AG 公司用于治療彌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瘤的 Minjuvi (tafasitamab),以及羅氏用于 5q脊髓性肌萎縮癥兒科患者的 Evrysdi (risdiplam)。
表2. 2021年部分批準上市孤兒藥
來源:藥智網數據庫
1. Revlimid(來那度胺)
Revlimid作為一款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的藥物于2005年獲FDA批準。目前在全球近70個國家被批準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合用,以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2014年在中國獲批上市。2021年上半年銷售收入為61.46億美元,2020年年銷售收入達到了121.5億美元。
2. Opdivo(歐狄沃)
Opdivo(歐狄沃)最早在日本獲批,是全球首個上市的PD-1/PD-L1藥物,隨后該藥在2014年4月首次獲得FDA批準用于治療黑色素瘤。2018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用于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后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2021年上半年營收超過36億美元,2020年銷售79.2億美元。
3. Keytruda(可瑞達)
2014年9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2015年7月獲得歐洲藥物管理局(EMA)批準上市,2018年在中國獲批上市,用于一線治療后發生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黑色素瘤。2020年銷售額143.8億美元。
表3. 預計2022年全球20大孤兒藥
來源:Evaluate Pharma
我國孤兒藥研發盡管起步較晚,但高度重視罕見病患者藥物可及性,近年來相繼出臺了系列鼓勵政策,逐步提高了企業研發孤兒藥的積極性,加快了孤兒藥的研發速度。同時孤兒藥的市場需求巨大,全球孤兒藥資源均極為稀缺,除中國市場外,進軍海外市場也成為我國孤兒藥研發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國孤兒藥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L2URHI0552ES0E.html
2.https://www.zyzhan.com/news/detail/82294.html
3.https://www.huaon.com/channel/trend/743991.html
4.張藍飛.罕見病藥物可及再升溫“中國模式”探索[N].醫藥經濟報,2021-07-22(A02).
5.袁妮,周娜等.藥品全生命周期視角下中國罕見病藥物保障政策簡析[J].中國新藥雜志,2021,30(01):1-5.
來源:凱萊英Asymc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