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3-10-10 09:38
監管機構 |
技術指南 |
要求 |
備注 |
WHO |
TRS1010 Annex 10 Stability testing of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nd finish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2018 |
1)必要時對多劑量包裝制劑、配制或稀釋后使用的制劑進行穩定性試驗,可為標簽上的配制、貯藏條件、使用期限提供依據。 2)至少對2個批次樣品(中試規模以上)進行考察,含效期初始和末次點,其中至少1批需要對效期結束點進行考察,如果申報時未獲得效期結束點數據,則至少包括12個月考察點或者申報時最后的一個完成考察點的使用中穩定性數據。 |
目前國內申報基本參照執行。 |
ICH |
Q1A 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2003 |
||
EMA |
Note for guidance on in-use stability testing of human medicinal products,2001 |
1)主要適用于多劑量包裝制劑,開啟后使用期限制定。 2)對于存在多個包裝規格時,應選擇最差條件進行使用中穩定性考察,并提供最差條件選擇依據。 |
可參考細節。 |
FDA |
USP-NF. General chapter <797>pharmaceutical compounding-sterile preparations.2020 |
無菌制劑的使用期限為產品使用中穩定性、無菌性和風險水平等因素導致的最短使用日期。對于多劑量包裝的無菌制劑,如滴眼液、眼膏劑等眼用制劑,軟膏、氣霧劑等創面用制劑,均應進行使用中穩定性考察。 |
可參考細節。 |
In-Use Stability Studies and Associated Labeling Statements for Multiple-Dose Injectable Animal Drug Products,2020 |
指出對于人用多劑量注射劑,有體積30ml、使用期限28天限制,或者可以進行支持性研究,在標簽上可標注其他期限。 |
||
NMPA |
2020版中國藥典通則9001《原料藥物與制劑穩定性試驗指導原則》 |
有些藥物制劑還應考察臨用時配制和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例如,應對配制或稀釋后使用、在 特 殊 環 境 (如高原低壓、海洋高鹽霧等環境)使用的制劑開展相應的穩定性研究,同時還應對藥物的配伍穩定性進行研究,為說明書/標簽上的配制、貯藏條件和配制或稀釋后的使用期限提供依據。 |
未給出具體操作參考。 |
適用情形 |
批次選擇 |
考察點 |
考察時限 |
分析方法 |
考察項目 |
備注 |
多劑量包裝(片劑/膠囊等) |
注冊批申報批至少2批(最好工藝驗證批)+參比制劑1-2批(尤其當包裝規格和參比制劑不同時,需要進行對比考察)。 |
1)至少涵蓋長期穩定性首次、末次兩個點。 2)申報時穩定性數據有限,可以提交長期12個月的使用中穩定性數據或者申報時完成的最后一個點數據(如6個月、9個月、18個月等,取決于申報策略)。 |
模擬實際使用,常溫開啟1-2min,再蓋好蓋子的操作,根據日服用量、次數和單位包裝裝量來設計考察點,至少涵蓋首次、末次使用時間點,中間點根據風險評估確定。 |
經驗證的、具有穩定性指示能力的分析方法,即應該能夠指示各關鍵指標變化趨勢的分析方法。 |
常規穩定性考察項目(含微生物限度)。 |
1)存在多個存儲條件、包裝規格時,采用風險評估方法,可選擇最差條件進行考察。 2)對于低風險多劑量制劑,一般可默認30天的使用有效期限,當需制定延長的期限或中高風險產品,則需要提供支持性研究數據。 |
需臨用現配的制劑 |
注冊申報批次(最好是工藝驗證批)至少2批+原研1-2批 |
至少涵蓋0時和原研說明書中最長時限點,根據時限長短,決定增加的中間時間點數量。 |
常規穩定性考察項目+復溶/稀釋溶劑及給藥器具降解、遷移雜質(如增塑劑、元素雜質)等。 |
1)若存在多個規格、配制濃度,可以通過風險評估,結合產品的性質和已有研究數據,選擇最差條件進行考察。 2)對于不穩定品種,需要增加使用中穩定性考察批次,如自制批3批、參比制劑2-3批。 |
適用情形 |
批次選擇 |
考察點 |
考察時限 |
分析方法 |
考察項目 |
備注 |
新藥 |
1)逐漸遞進研究: 中試批、毒理批、臨床批、生產批等均可進行相應的使用中穩定性考察。 2)批次和考察頻次基于評估結果。 |
IND(1-2期):增加考察點和頻次,進行初步數據積累(如0月、1月、3月、6月、12月等)。 |
IND(1-2期):至少提交1-3個月的使用中穩定性數據(可根據臨床擬給藥周期確定)。 |
IND(1-2期):經初步驗證(靈敏度、準確度)的分析方法。 |
關鍵指標+給藥溶液、給藥器具可能產生的降解雜質、塑化劑等 |
1)IND階段樣品存儲和效期擬定一般比較保守,可以多考察幾種存儲條件的穩定性,為后續研究提供數據積累。 2)基于產品性質、臨床給藥方式、用量等綜合評估,確定使用中穩定性考察策略。 3)注冊分類2類改良型新藥,可酌情參考本表格。 |
3期-NDA:同長期穩定性關鍵考察點。 |
3期-NDA:結合前期數據積累、變更研究情況,完善考察點和考察頻次。 |
3期-NDA:經全面驗證的分析方法 |
來源:注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