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07-09 08:15
在EMC(電磁兼容性)電磁兼容測試整改過程中,遠場測試輻射不合格后,使用頻譜分析儀在近場進行定位排查以查找干擾源是一個常見的步驟。然而,經常會有同事朋友找不到,或者可能會遇到無法準確找到或完全看不到干擾源的情況。經常會困擾EMC的一些初級入門的工程師,下面我分享一些常見的經驗給大家:
1、儀器設置與用法不當
(1)、頻譜分析儀的頻率范圍、分辨率帶寬(RBW)、視頻帶寬(VBW)、衰減器ATT、參考電平(REF)等設置可能未調整到最佳狀態,導致無法捕捉到干擾信號。例如,EMC測試中的要求CISPR 16測試傳導150kHz~30MHz RBW 設置要為9kHz、測試輻射30MHz~1000MHz RBW 設置要為120kHz、1GHz以上要設置為1MHz。
(2)、探頭的選擇和使用不當(靈敏度比較低),如探頭類型不匹配、探頭位置不正確、耦合的角度、遠近距離,甚至是不是探頭壞掉了等。
(3)、如果有外加預放的,是不是預放沒有供電、或者預放損壞。
(4)、線纜接頭沒擰緊。
(5)、如果是頻譜分析儀有內置預放,由于沒有開啟這樣靈敏度會比較低、如果是比較小的信號,就識別不出來。
(6)、頻譜分析儀確認是否有損壞,可以將設備自校準,并確認結果是否正常。
2、電磁環境復雜
(1)、測試環境中存在多個電磁輻射源,導致干擾信號重疊,有強的寬帶干擾淹沒了小的信號,這樣就識別不了,這樣可以改變RBW與VBW,嘗試去識別分析。
(2)、外部電磁干擾(如隨機瞬態的干擾、諸如無線電波、雷電、機床的啟停、跳閘等附近的各種電子電器非穩態工作等帶來的瞬態干擾)可能對測試結果產生影響,對現場探測帶來困擾。這個時候,就需要仔細甄別。
3、樣品狀態與測試前后參數不一樣
(1)、遠場與近場頻譜分析儀(接收機)要統一,你近場看不到,可能是你在遠場的頻譜分析儀(接收機)的設置與你的近場的頻譜分析儀(接收機)的設置不一樣。
(2)、EUT樣品狀態不一樣,導致遠場可以看到干擾,近場看不到干擾。例如,遠場可以看到125MHz的50dBuv的CLK時鐘,因為你的產品是有連接網線、但是,你拿出來測試的時候,近場探測的時候,沒有連接網線。很顯然,網卡通常要鏈接才會有125MHz的主頻,如果斷開,網卡芯片很可能是節能待機狀態了,你當然就看不到了。
(3)、非線性的狀態問題,例如,產品帶有內置鋰電池,遠場測試的時候,與近場測試的時候,電池的電量不一樣,測試的時候,其充電曲線也不一樣,意味著這個工作電流就不一樣了,這樣di/dt就不一樣了,EMC干擾自然就不一樣。
(4)、熱穩定性的問題,電子產品往往都是有半導體器件、各種管子、電容、電感,磁性器件,這些器件在不同的溫度狀態下,其,等效參數會不一樣,這樣就對EMC系統帶來了不穩定性因數。例如,部分Y電容在高溫的情況下,就會減小容量。相反在剛剛開機的時候容量是最大的,大家都知道這個Y電容就是對EMC有直接影響,不同容量自然就有不同的EMC結果。
4、技術經驗不足
EMC工程師的經驗與手法問題,我們在排查一個干擾頻點的時候,通常是從大范圍、到小范圍、再然后到精準的某個信號、某個pin。
A、系統性排查:按照一定的步驟和順序進行排查,逐步縮小干擾源的范圍。
B、初步掃描:首先在設備周圍進行一個全面的初步掃描,確定干擾信號的頻率和強度。
C、逐步靠近:從遠到近,逐步靠近干擾源位置,觀察信號強度的變化。
D、局部掃描:在懷疑的區域進行詳細的局部掃描,找出信號最強的點。
5、可能首先問題就錯了
例如,你拿到的數據,本身可能就是有問題。例如,你去A實驗室測試輻射,發現是125MHz不合格。但是這個125MHz可能是暗室里面的輔助設備路由器帶出來的。你的樣品本身是沒有的,那么你近場自然就找不到了。
總而言之,遠場在暗室測試的干擾頻率數據,我做了近20年,目前為止還沒遇到過遠場可以看到,近場卻看不到某個頻率的現象。如果您有此困擾,可以聯系曾工,將為您排憂解難。
來源:電磁兼容定制方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