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24-12-19 09:06
1.精通法規與標準
深入學習法規標準:管理者代表必須深入研究醫療器械相關的法規(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和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如ISO 13485)。了解法規對產品從研發、生產、銷售到售后等各個環節的詳細要求,標準中關于質量管理的各項條款。例如,對于植入性醫療器械,要清楚其在生物相容性、滅菌等方面法規標準。
及時跟蹤更新動態:法規和標準會不斷更新變化。管理者代表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獲取渠道,如訂閱專業法規雜志、加入行業協會、參加法規培訓等。一旦有新的法規或標準發布,要及時分析對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影響,并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學習和調整。
掌握質量管理工具和方法:了解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如六西格瑪、精益生產等。在適當的時候將這些理念引入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例如,運用質量工具與方法的管理流程來降低醫療器械的不合格率。
2.質量體系的構建與維護
建立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根據企業的規模、產品類型和生產工藝等實際情況,構建適合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編寫質量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等一系列文件,明確各部門在質量管理中的職責和工作流程。
持續維護和優化體系:定期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通過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等活動,收集各部門對體系運行的反饋意見,識別體系的薄弱環節。
當內部審核發現生產記錄不完整的問題后,管理者代表應組織相關部門完善記錄管理制度,優化流程。
3.有效的溝通與協調
內部溝通:在企業內部,管理者代表要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定期組織質量會議,包括質量分析會、質量改進項目推進會等,讓質量部門、生產部門、研發部門、銷售部門和售后部門等能夠在會議上交流質量問題和解決方案。當銷售部門反饋客戶投訴時,管理者代表要及時召集相關部門商討處理改進措施。
外部溝通:作為企業與外部機構(如認證機構、監管部門和供應商)溝通的主要代表,管理者代表要保持良好的溝通。與認證機構溝通審核事宜,確保審核順利進行;及時回復監管部門的問詢,提供準確的質量文件和記錄。
4.質量活動的組織與推動
有效組織內部審核:負責制定內部審核計劃,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審核的范圍、頻次和審核人員。在審核前,組織審核人員培訓,明確審核要點和方法;在審核過程中,監督審核進度和質量;審核結束后,跟進不符合項的整改情況。在一個大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管理者代表要確保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內部審核,對高風險產品或生產環節可適當增加審核頻次。
積極推動管理評審:協助最高管理者籌備管理評審會議,收集和整理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相關數據,如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內部審核結果、顧客反饋、產品質量趨勢等。在會議上,匯報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狀況,提出改進建議,跟蹤管理評審決議的執行情況。
5.質量改進
營造質量改進氛圍:通過開展質量培訓、宣傳質量理念等方式,在企業內部樹立質量第一的文化。例如,定期組織質量知識競賽,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
識別和推動質量改進項目:通過分析質量數據(如質量檢驗報告、客戶投訴記錄等),識別關鍵的質量改進領域。針對這些領域,組織相關部門成立質量改進項目團隊,明確項目目標、進度和責任,推動項目實施。如,當產品的不合格率上升時,管理者代表要組織團隊分析原因,制定并實施改進措施,如優化生產工藝、加強原材料檢驗等。
來源:器械Q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