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5-02-04 10:04
各個行業所使用的儀器種類繁多,并且涉及實驗室的精密儀器更是多不勝數,有的機構設備儀器數量龐大,可能還需要分批進行校準,而這些儀器校準時間應該多久?周期如何確認,就讓管理人員難以把控確認。
儀器校準周期具體應該多久?
在相關文件CNAS-CL01:2018中7.8.4.3中,就有明文規定,無論是校準證書還是校準標簽,都不應該對校準周期有明建議,也就是說校準機構是不能明確定義校準周期的,校準周期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自己來確認和安排。
確認儀器校準周期的依據是什么?
在沒有明確規定周期時間時,我們想要確認校準周期,此時可以根據測量儀器上一次的校準時間來判斷,也就是進行溯源。常規的儀器維護較好的情況是半年,部分精度要求沒那么高,以及使用次數不是很頻繁的,可能會是一年一檢,確認校準周期的依據就是之前做好的溯源工作。
確認儀器校準周期的原則是什么?
儀器校準周期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兩個
1-最小風險值:在校準后,儀器所可以被允許出現的誤差,所可能造成的風險值是否會最小。
2-最低成本值:在保證儀器風險值最小的情況下,所選擇的校準方式、校準機構以及校準周期是否滿足最低成本值,最高性價比也是決定校準周期的重要原則。
儀器校準周期不合理會產生什么后果?
校準周期不合理,對于企業來說帶來的影響是連續性的。首先是數據管理容易混亂,儀器測量數據出現誤差,容易造成管理者數據分析產生偏差,從而拉高成本預算,降低成品合格率,對于客戶或者操作人員,還可能有潛在的安全隱患。
如何科學的確認好儀器校準周期?
儀器校準周期其實也可以在數據充足的情況下,用一些統計學方法來規劃。
1-統計法:根據成品合格率來進行統計,數據充足時,不合格率占比高,則需要縮短周期。
2-對比法:儀器校準后,對比之前的數據,如果連續好幾個周期誤差都超出允許的范圍,則需要縮短校準周期。
3-圖標統計法:將校準的結果作為時間描點,繪圖成曲線圖,計算儀器的曲線在一個或多個周期的有效漂移量,匯總后可計算最合適的校準周期。
儀器校準的工作需要成為企業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而非補救工作,這樣才能幫助管理人員及時把控成本以及質量安全。
來源:計量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