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5-03-31 08:22
實驗室關鍵試劑耗材的驗收是保障檢測數據準確性、實驗穩定性和合規性的核心環節,需圍繞質量可靠性、技術適用性和合規可追溯性展開。以下是關鍵試劑耗材驗收時應重點關注的內容及操作要點:
一、供應商資質與采購合規性
1.供應商資質審核:
1.1 確認供應商為正規生產商或授權經銷商,提供有效的資質文件(如ISO認證、代理授權書)。
1.2 對高風險試劑(如劇毒化學品、生物試劑)需核查供應商是否具備特殊經營許可(如《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
2.采購文件匹配
核對采購訂單與到貨信息的一致性,包括名稱、規格、純度、包裝規格、批號等,避免混淆(如“HPLC級甲醇”與“分析純甲醇”差異)。
二、包裝與外觀檢查
1.包裝完整性
1.1 檢查密封性:液體試劑無泄漏(如乙腈瓶口密封膜完好)、凍干粉無受潮結塊。
1.2 特殊包裝要求:避光試劑(如維生素B12)是否采用棕色瓶,生物試劑(如酶制劑)是否附帶干冰運輸。
2.標簽信息清晰度
2.1 標簽內容需包含名稱、CAS號、純度/濃度、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儲存條件、安全警示標識(如GHS象形圖)。
2.2 核對標簽與供應商提供的COA(Certificate of Analysis)或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是否一致。
三、證書與文件審核
1.技術證書驗證
1.1 COA(分析證書):重點核查關鍵參數(如純度≥99.9%、水分含量≤0.1%、重金屬殘留量)。
1.2 MSDS(安全數據表):確認儲存條件(如2-8℃冷藏)、安全操作規范(如通風柜使用要求)。
2.溯源性文件
對于計量相關試劑(如標準溶液、校準品),需提供可追溯至國家或國際標準的證書(如NIST可溯源證明)。
四、技術性能驗證
1.理化指標檢測
1.1 純度驗證:通過儀器分析(如HPLC檢測色譜純度、ICP-MS測定金屬雜質)。
1.2 水分/溶劑殘留:卡爾費休法測定水分,GC檢測有機溶劑殘留(如甲醇中丙酮殘留)。
2.功能性測試
2.1 生物試劑活性:如限制性內切酶需用標準DNA底物驗證切割效率。
2.2 耗材性能驗證:
色譜柱:測試塔板數、分離度是否符合要求(如USP標準)。
濾膜:進行過濾效率測試(如0.22μm濾膜需挑戰菌液截留實驗)。
3.空白實驗
檢測試劑本底是否干擾實驗(如重金屬檢測試劑需驗證空白值是否低于方法檢出限)。
五、儲存條件與穩定性
1.儲存環境合規性
驗收后立即按標簽要求儲存(如-20℃冷凍、避光、防潮),并記錄環境監控數據(如冰箱溫度曲線)。
2.穩定性抽檢
對易降解試劑(如抗體、酶)定期抽檢,臨近有效期時增加檢測頻次。
六、驗收記錄與追溯管理
1.電子化記錄
通過LIMS系統記錄驗收結果,關聯試劑唯一編碼(如二維碼),實現“采購-驗收-使用-報廢”全生命周期追溯。
2.不合格品處理
標識隔離不合格試劑(如紅色標簽),記錄偏差原因(如純度不達標、運輸溫度超標),啟動供應商投訴流程。
七、風險分級管理
根據試劑耗材的關鍵性和風險等級差異化驗收:
風險等級 | 示例 | 驗證策略 |
高風險 | 標準物質、色譜柱、酶制劑 | 全項檢測(資質+外觀+技術驗 證),留存備份樣品 |
中風險 | 析純試劑、通用耗材 | 抽檢關鍵指標(如純度、微生物限度),供應商資質+COA 審核 |
低風險 | 普通實驗耗材(如離心管) | 外觀檢查+批次一致性核對, 免技術驗證 |
關鍵試劑耗材驗收需以風險控制為核心,結合技術驗證與管理流程,確保“來源可查、質量可控、去向可追”。建議實驗室建立驗收SOP(標準操作程序),并通過數字化工具(如LIMS、電子標簽)提升效率和合規性,避免因試劑耗材質量問題導致檢測結果偏差或評審不符合項。
來源:墨跡CNAS和C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