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免费追剧大全在线观看电视剧,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欧美人 ,日本丰满少妇高潮呻吟

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guī)標準

江蘇省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技術審評要點發(fā)布(附全文)

嘉峪檢測網        2022-11-28 22:22

剛剛,江蘇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審評中心正式發(fā)布了《江蘇省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技術審評要點》,全文如下:

 

江蘇省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技術審評要點

 

本審評要點旨在為技術審評部門審核注冊申報資料時把握重點,統一審評尺度,同時指導江蘇省內注冊申請人對注冊申報資料的準備及撰寫。本審評要點不涉及注冊審批等行政事項,亦不作為法規(guī)強制執(zhí)行。

本審評要點系對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的一般要求,應依據產品的具體特性確定其中內容是否適用,若不適用,查看申請人是否闡述理由并提交相應的依據。本審評要點未涵蓋的產品特殊性能要求,查看申請人是否依據產品特性進行了充分研究并提交相關注冊申報資料。

本審評要點是在現行法規(guī)、標準體系及當前認知水平下制定的,隨著法規(guī)、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相關內容也將適時進行調整。

 

一、要點適用范圍

 

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用于體外定量測定人血清或血漿樣本中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濃度。

本審評要點適用于以抗原-抗體反應為基本原理對降鈣素原進行定量檢測的體外診斷試劑,如酶免疫法、化學發(fā)光法、免疫比濁法等,不適用于免疫層析法。

根據《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5號)和《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關于印發(fā)體外診斷試劑分類子目錄的通知》(食藥監(jiān)械管〔2013〕242號),降鈣素原測定試劑管理類別為Ⅱ類,分類編碼為6840。

 

二、申請表

 

產品名稱:如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酶免疫法)、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化學發(fā)光法)、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免疫比濁法)。

產品包裝規(guī)格、主要組成成分應與技術要求、說明書、體系核查報告中一致。儲存條件應與說明書一致。

產品適用范圍:用于體外定量檢測人血清/血漿/全血樣本中降鈣素原。

產品適用機型:列出所有適用機型名稱及型號,并與說明書一致。

查看申請人名稱、住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應與營業(yè)執(zhí)照一致。若委托生產,應在申請表中注明。

 

三、證明性文件

 

應有企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副本復印件。

 

四、綜述資料

 

降鈣素原(PCT)是降鈣素的激素原,由116個氨基酸組成,分子量約為12.8kD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也是一種內源性非類固醇類抗炎物質,非感染情況下由甲狀腺產生。發(fā)生全身性感染時,很多器官的不同類型細胞在受到促炎癥反應刺激后分泌降鈣素原,特別是受到細菌感染時,其代謝很少或幾乎不依賴腎臟功能,腎功能衰竭患者其清除率并不受影響,同時PCT代謝也不受類固醇激素影響。早在1993年,就有研究發(fā)現機體發(fā)生嚴重感染時其PCT水平越高,感染越重,預后越差,首次論證了PCT水平與膿毒癥危重程度的關系。

在臨床診斷中,膿毒癥患者的降鈣素原濃度升高較早,便于醫(yī)生的早期診斷和監(jiān)測。文獻報道,機體在全身性感染情況下血清中的PCT在2—4小時內就開始升高,8—24小時達到高峰,持續(xù)數天或數周,當大于一定數值時要考慮患者有可能發(fā)展成重度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的危險。另外降鈣素原是一種能特異性區(qū)分細菌感染和其他原因導致的炎癥反應的重要標志物,病毒感染、變態(tài)反應、自身免疫疾病和移植排斥不會引起降鈣素原的顯著升高,而局部的細菌感染能夠導致降鈣素原濃度中度升高。在某些情況下(新生兒、多發(fā)性損傷、燒傷、大型手術、延長或嚴重的心源性休克),降鈣素原的升高可能與感染無關,通常很快回到正常值。目前降鈣素原(PCT)急診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源于BRAHMS PCT的cut-off值:PCT濃度< 0.5 ng/mL表示無或輕度全身炎癥反應,可能為局部炎癥或局部感染;PCT濃度在0.5 ng/mL—2.0 ng/mL時表示中度全身炎癥反應,可能存在感染;PCT濃度在2ng/mL—10 ng/mL很可能為膿毒癥、嚴重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具有高度器官功能障礙風險;PCT濃度≥ 10 ng/mL時表示幾乎均為嚴重細菌性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高度死亡風險。ROC曲線研究發(fā)現,其曲線下面積PCT>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百分比,PCT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優(yōu)于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等指標,并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因此,PCT是一種用于嚴重細菌感染及膿毒血癥、敗血癥等疾病輔助診斷的理想指標,對于系統性細菌感染和膿毒血癥、敗血癥等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

(一)產品預期用途

關注產品的預期用途,與預期用途相關的臨床適應癥背景情況,如臨床適應癥的發(fā)生率、易感人群等,相關的臨床或實驗室診斷方法等。

(二)產品描述

1.應關注產品所采用的原理。

2.應關注產品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尤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原料,抗原抗體應明確生物源性、生產商、貨號或克隆號。

3.應關注生產工藝應繪制工藝流程圖,并有每道工序的生產環(huán)境以及特殊過程和關鍵工藝。

4.如試劑盒中包含校準品和質控品,校準品應根據GB/T 21415—2008/ISO 17511:2003《體外診斷醫(yī)療器械生物樣品中量的測量校準品和控制物質賦值的計量學溯源性》、《WS/T 356-2011基質效應與互通性評估指南》,應關注溯源圖、定值程序、定值方法、不確定度計算公式和最終定值結果;質控品定值程序、定值方法、允許范圍確定標準和最終的定值結果。若產品包含主校準曲線的載體,如ID卡、SD卡、二維碼等,同上述要求一致,并有相應校準品定值資料。

5.如校準品和質控品外購,則關注外購校準品、質控品的注冊證號和生產企業(yè)名稱。

(三)有關生物安全性方面說明

如果產品的主要原材料來源于動物、病原體、人源的組織和體液等生物材料,應有生物安全性證明材料。

(四)有關產品主要研究結果的總結和評價

(五)其他

關注同類產品在國內外批準上市的情況。相關產品所采用的技術方法及臨床應用情況,申報注冊產品與國內外同類產品的異同等。

五、主要原材料研究資料(如需提供)

應關注主要原材料(例如抗原、抗體及其他主要原料)的生物學來源、選擇篩選、制備、鑒定(如有,應有配對抗體所識別表位或區(qū)段的鑒定,一般可將PCT分為N端、CT和KATA三個分片段;若配對抗體識別的是同一區(qū)段應查看PCT降解產物的干擾研究資料)、質量標準及試驗驗證等詳細研究資料。

 

六、主要生產工藝及反應體系的研究資料(如需提供)

 

應關注以下內容(以下內容可根據具體的方法學特點進行編寫):

主要生產工藝介紹,可以流程圖方式表示,并簡要說明主要生產工藝的確定依據,如各組分制備的工藝、試劑的配方及工藝關鍵參數的確定等。企業(yè)應采用經過驗證,能夠保證產品質量的生產工藝。

反應體系主要包括:樣本采集及處理、樣本要求,確定反應校準品、樣本和試劑的用量、緩沖液、濃度、時間、溫度、波長等條件的確認資料及試驗數據,校準方法、質控方法等。

體系中樣本及試劑的加樣方式及添加量確定:應考慮樣本加樣方式、加樣量以及試劑添加順序、添加量對產品檢測結果的影響,通過實驗確定最佳的樣本及試劑的添加方式和添加量。如樣本需采取稀釋或其他必要的方法進行處理后方可用于最終檢測,還應對可用于樣本稀釋的基質或處理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實驗確定樣本稀釋基質或處理方法。確定反應所需其他試劑用量(標準品、標記物、底物等)的研究資料。固相載體、信號放大系統、酶作用底物等的介紹及研究資料。

不同適用機型的反應條件如果有差異應分別闡述。

 

七、分析性能評估資料

 

應關注對試劑(盒)進行的所有性能驗證的研究資料,對于每項分析性能的評價都應包括具體的研究項目、試驗設計、研究方法、可接受標準、試驗數據、統計方法(如有)、研究結論等詳細資料。性能評估時應將試劑和所選用的校準品、質控品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評價,評估整個系統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有關分析性能驗證的背景信息也應在申報資料中有所體現,包括試驗地點、適用儀器、試劑規(guī)格和批號、所選用的校準品和質控品、臨床樣本來源等。具體研究方法可以參照相關國際或國內有關體外診斷產品性能評估的文件進行,但不應低于行業(yè)標準。

(一)檢出限

檢出限是指檢測方法可檢測出的最低被測量濃度,也稱檢測低限或最小檢出濃度。可參考國際或國內有關體外診斷產品性能評估的文件確定檢出限和空白限相關信息。空白限:測定20份空白樣本,計算空白均值和標準差,以空白均值加1.645倍標準差報告方法的空白限。檢出限:企業(yè)可預先設定一個濃度作為檢出限,配制5份濃度近似檢出限的低值樣本進行檢測,每份樣本檢測5次,對檢測結果按照大小進行排序,當低于空白限數值的檢測結果數量小于或等于3個時,即可認為預先設定檢出限符合要求,如不符合,需調整預設的檢出限濃度,直至符合該條件。

檢出限注意事項:空白樣本應不含被測物,但其基質應與待測定常規(guī)樣本相同。如空白樣本難以得到,可采用5%牛血清或人血清白蛋白溶液,或根據測定項目選用相應基質的樣本,但應注意將基質效應減至最小。

(二)準確度

對測量準確度的評價依次包括:與國家標準品(和/或國際標準品)的相對偏差、回收試驗、方法學比對等方法,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以下方法的一項或幾項進行研究。

1.與國家(國際)標準品的相對偏差

如果研究項目有相應國家(國際)標準品,則使用國家(國際)標準品進行驗證,重點觀察對相應標準品檢測結果的偏差情況。

2.回收試驗

用于評估定量檢測方法準確測定加入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具有溯源性的企業(yè)校準品配制的標準溶液)的能力,結果用回收率表示。通常對樣本進行3—5次回收試驗,取平均值即平均回收率。

回收試驗注意事項:

(1)標準溶液體積與人源樣本體積比應不會產生基質的變化,并且保證在加樣過程中的取樣準確度;

(2)保證總濃度在方法分析測量范圍內,盡量使加入標準液后樣本中的被測物濃度接近醫(yī)學決定水平;

(3)為保證得到不同濃度的回收樣本,標準物的濃度應該足夠高;

(4)為減少基質效應,盡量采用與臨床待測樣本接近的基質,如血清(或其他體液成分)。

3.方法學比對

采用參考方法或國內/國際普遍認為質量較好的已上市同類試劑作為比對方法,與擬申報試劑同時檢測一批臨床樣品(至少40例樣本),從測定結果間的差異了解擬申報試劑與參比方法間的偏倚。如偏倚(醫(yī)學決定水平處)在企業(yè)規(guī)定的允許誤差范圍內,說明兩檢測系統對病人標本測定結果基本相符,對同一份臨床樣本的醫(yī)學解釋,擬申報試劑與對比方法相比不會產生顯著差異結果。

在實施方法學比對前,應分別對擬申報試劑和比對試劑進行初步評估,只有在確認兩者都分別符合各自相關的質量標準后方可進行方法學比對。方法學比對時應注意質量控制、樣本類型、濃度分布范圍并對結果進行合理的統計學分析。

方法學比對注意事項:

(1)樣本貯存時間及條件由被測組分的穩(wěn)定性而定,盡可能避免使用貯存的樣品;

(2)樣品應來自于患者,并且此患者的疾病對于被測組成的影響應明確,盡量不使用含有干擾此方法的組分或條件;

(3)分析濃度盡可能在報告的濃度范圍內均勻分布;

(4)商品質控物或者校準物可能存在基質效應,應避免使用。

(三)線性

建立試劑線性范圍所用的樣本基質應與臨床試驗樣本相似,但不可采用含有對測定方法具有明確干擾作用物質的樣本。理想的樣本為分析物濃度接近預期測定上限的混合人血清(或其他人源樣本),且應充分考慮多倍稀釋對樣本基質的影響。建立一種定量測定方法的線性范圍時,需在預期測定范圍內選擇7—11個濃度水平。例如,將預期測定范圍加寬至130%,在此范圍內選擇更多的濃度水平,然后依據實驗結果逐漸減少數據點直至表現出線性關系,可發(fā)現最寬的線性范圍。驗證線性范圍時可選擇5—7個濃度水平。所選用的濃度水平應可覆蓋整個預期測定范圍并包括與臨床有關的重要評價濃度,如最小測定濃度或線性范圍的最低限、不同的醫(yī)學決定水平、最大測定濃度或線性范圍的高限等。

(四)精密度

測量精密度的評估應包括2個濃度水平的樣本,兩個濃度都應在試劑(盒)的測量范圍內,可采用人源樣本或與人源樣本基質接近的樣本進行試驗。當2個濃度的精密度有顯著差異時,可增加為三個濃度。所選樣本濃度應至少有一個濃度在醫(yī)學決定水平左右。

測量精密度的評估一般包括重復性、批間差的評價。

1.重復性:選擇濃度為(0.5±0.1)ng/mL和(10±1)ng/mL的樣品,所得結果的變異系數(CV)應不大于10%。

2.批間差:用3個批號的試劑(盒)分別測試(0.5±0.1)ng/mL和(10±1)ng/mL的樣品,重復測定10次,計算30次測定結果的變異系數(CV)應不大于15%。

(五)分析特異性

1.交叉反應

易產生交叉反應的其他抗原、抗體等的驗證情況,應考慮驗證與人鈣抑肽(Human katacalcin)、人降鈣素(Human calcitonin)、人α-降鈣素基因相關肽(Human α-CGRP)和人β-降鈣素基因相關肽(Human β-CGRP)的交叉反應情況。

2.干擾物質

樣本中常見干擾物質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如甘油三酯、膽紅素、血紅蛋白、類風濕因子、嗜異性抗體等干擾因子的研究。干擾物濃度的分布應覆蓋人體生理及病理狀態(tài)下可能出現的物質濃度。方法為對模擬添加干擾物的樣本分別進行驗證,樣本量選擇應體現一定的統計學意義,說明樣本的制備方法及干擾試驗的評價標準,確定可接受的干擾物質極限濃度,結果應量化表示,待評價降鈣素原樣本濃度應至少包含臨近醫(yī)學決定水平。

藥物干擾的研究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何種藥物及其濃度進行。

3.抗凝劑

如果試劑(盒)適用樣本類型包括血漿樣本,應采用各種適用抗凝劑抗凝的血漿樣本分別與血清樣本進行對比試驗研究。方法為對比線性范圍內的同一病人的血清和血漿樣本,應包含醫(yī)學決定水平以及低值濃度樣本的檢測以驗證申報試劑對于血清和血漿樣本檢測結果的一致性。

(六)可報告范圍(如有)

可報告范圍包括可報告低限與可報告高限。低值樣本即將待測樣本進行稀釋,產生接近于方法線性范圍低限濃度水平的樣本,一般為5個濃度水平,濃度水平間隔應小于線性范圍低限的10%,重復測定10次,選取CV值等于或小于可接受界值的最低濃度水平作為可報告范圍低限。高值樣本即選取含被測物的高值樣本進行稀釋,使其接近于線性范圍的上1/3區(qū)域內,并記錄稀釋倍數。至少選用三個高濃度樣本,稀釋倍數應為方法性能標明的最大稀釋倍數、并適當增加或減小稀釋比例,重復測定3次,試驗過程應明確稀釋液類型,注意基質效應影響,必要時應查看基質效應研究有關的資料。選取還原濃度與理論濃度的偏差(%)等于或小于方法標示CV值時的最大稀釋倍數為方法推薦的最大稀釋倍數,方法線性范圍的上限與最大稀釋倍數的乘積為該方法可報告范圍的高限。

(七)HOOK效應

降鈣素原檢測試劑大多采用一步夾心法的原理檢測樣本,應查看鉤狀(HOOK)效應的研究。

采用高濃度的降鈣素原抗原參考品進行梯度稀釋后由低濃度至高濃度開始檢測,每個梯度的抗原稀釋液重復3—5次,將響應值隨濃度升高反而變小時的濃度作為出現鉤狀效應時降鈣素原抗原的最低濃度并在產品說明書上明示出現鉤狀效應時降鈣素原抗原的最低濃度,或濃度達到1000ng/mL時未發(fā)生鉤狀效應(臨床極少數嚴重感染患者血漿PCT水平超過1000ng/mL)。

(八)其他需注意問題

對于適用多個機型的產品,應有產品說明書【適用機型】項中所列的所有型號儀器的性能評估資料。

如有多個包裝規(guī)格,應有不同包裝規(guī)格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或驗證,如不同包裝規(guī)格產品間存在性能差異,應有每個包裝規(guī)格產品進行分析性能評估的資料。如不同包裝規(guī)格之間不存在性能差異,應有包裝規(guī)格之間不存在性能差異的詳細說明,具體說明不同包裝規(guī)格之間的差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

 

八、參考區(qū)間確定資料

 

應關注參考區(qū)間所采用樣本來源、詳細的試驗資料、統計方法等。明確參考人群的納入、排除標準,考慮不同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地域等因素,盡可能考慮樣本來源的多樣性、代表性,樣本例數應符合統計學要求。

降鈣素原水平與感染的嚴重程度相關,應根據臨床需要,采用統計學方法如(ROC曲線、約登指數、似然比等)確定降鈣素原的陽性判斷值。

若引用降鈣素原急診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見表1)或其他針對中國人群參考區(qū)間研究的相關文獻,應注明出處,并有相關驗證資料。參考區(qū)間的研究方法和結果應在說明書【參考區(qū)間和/或陽性判斷值】項中進行相應說明。

 

表1降鈣素原(PCT)急診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

 

PCT質量濃度

(ng/mL)

臨床意義

<0.05

正常值

<0.5

無或輕度全身炎癥反應。可能為局部炎癥或局部感染。

0.5—2

中度全身炎癥反應。可能存在感染。

2—10

很可能為膿毒癥、嚴重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具有高度器官功能障礙風險。

≥10

幾乎均為嚴重細菌性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高度死亡風險。

 

九、穩(wěn)定性研究資料

 

穩(wěn)定性研究資料主要涉及兩部分內容,申報試劑的穩(wěn)定性和適用樣本的穩(wěn)定性研究。前者主要包括長期穩(wěn)定性、運輸穩(wěn)定性、開瓶穩(wěn)定性、熱穩(wěn)定性及溶解后凍存穩(wěn)定性等研究,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理的穩(wěn)定性研究方案。穩(wěn)定性研究資料應包括研究方法的確定依據、具體的實施方案、詳細的研究數據以及結論。對于長期穩(wěn)定性研究,應有至少三批樣品在實際儲存條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資料。如產品包含校準品和質控品,應有相應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資料。

試劑穩(wěn)定性和樣本穩(wěn)定性兩部分內容的研究結果均應在說明書【儲存條件及有效期】和【樣本要求】兩項中進行詳細說明。

 

十、生產及自檢記錄

 

應有連續(xù)三批產品生產及自檢記錄。

 

十一、臨床評價資料

 

此項目已經列入《關于新修訂免于進行臨床試驗醫(yī)療器械目錄的通告》(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通告2018年第94號)免于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目錄中。根據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的相關要求,應按照《免于進行臨床試驗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評價資料基本要求(試行)》(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通告2017年第179號)要求進行臨床評價。如無法按要求進行臨床評價,應進行臨床試驗。

(一)臨床評價

1.基本要求

(1)產品臨床評價由申請人自行或委托其他機構或實驗室在中國境內完成,試驗過程由申請人進行管理,試驗數據的真實性由申請人負責。境外申請人可通過其在中國境內的代理人,開展相關臨床評價工作。

(2)申請人可根據產品特點自行選擇試驗地點完成樣本檢測,檢測地點的設施、試驗設備、環(huán)境等應能夠滿足產品檢測要求。

(3)申請人應在試驗前建立合理的臨床評估方案并遵照執(zhí)行。

(4)實驗操作人員應為專業(yè)技術人員。

(5)評價用樣本應為來源于人體的樣本,樣本來源應可追溯。評價用樣本(病例)原始資料中應至少包括以下信息:樣本來源(包括接收采集記錄)、唯一且可追溯的編號、年齡、性別、樣本類型、樣本臨床背景信息。降鈣素原水平與感染的嚴重程度相關,應納入與感染相關的病例,并明確臨床診斷信息。

(6)檢測完成后對產品的臨床性能評價結果進行總結,形成臨床評價報告,并作為臨床評價資料在注冊時提交。其他臨床評價相關資料如試驗方案、原始記錄等由申請人保管,保管期限10年。

2.臨床評價途徑

目前降鈣素原暫無參考方法,可以選擇與境內已上市同類產品進行比較研究試驗,證明兩者具有等效性。應選擇目前臨床普遍認為質量較好的產品作為參比試劑,同時應充分了解參比試劑的技術信息,包括方法學、臨床預期用途、主要性能指標、校準品的溯源情況、推薦的陽性判斷值或參考區(qū)間等,應有已上市產品的境內注冊信息及說明書。

若有降鈣素原參考方法發(fā)布,也可選擇參考方法進行比較研究試驗,考察待評價試劑與參考方法的符合率/一致性。應選擇參考實驗室進行研究,參考實驗室應具有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相關檢測資質。

3.試驗方法

試驗方法的建立可參考相關方法學比對的指導原則,并重點關注以下內容。

(1)樣本要求

選擇涵蓋預期用途和干擾因素的樣本進行評價研究,充分考慮試驗人群選擇、疾病選擇等內容,樣本應能夠充分評價產品臨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樣本數量應采用合理的統計學方法進行計算,應符合統計學要求。可選擇總樣本量不少于40例并分別采用待評價試劑和參比試劑/參考方法進行雙份測定的方式,其中參考區(qū)間以外樣本應不少于50%,亦可選擇總樣本量不少于100例并分別采用待評價試劑和參比試劑/參考方法進行單次測定的方式。試驗前應設定臨床評價性能指標的可接受標準,如果比較研究試驗結果無法達到預設標準,則應適當擴大樣本量進行評價。

產品應注重醫(yī)學決定水平量值附近樣本的選擇,并涵蓋檢測范圍。如涉及需分層統計等復雜情況,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樣本量進行充分的臨床評價。

評價用的樣本類型應與注冊申請保持一致。對于采用血清和血漿樣本的,可在分析性能評估中對樣本適用性進行研究,或在臨床評價中對血清和血漿分別進行符合統計學意義數量的評估。

(2)試驗要點

在試驗操作的過程中應采用盲法。待評價試劑和參比試劑/參考方法應平行操作,整個試驗應有內部質量控制。

產品試驗檢測周期至少5天,以客觀反映實際情況。

擴大樣本量和延長實驗時間將提高試驗的可靠性,應選擇適當的樣本量進行充分的臨床評價。

(3)數據收集和處理

對于擬申報產品,應首先進行離群值觀察,離群值的個數不得超過限值。若未超限,可刪除離群值后進行分析;若超出限值,則需合理分析原因并考慮糾正措施,必要時重新收集樣本進行分析。離群值分析和處理方法應有依據。

應根據產品特點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統計結果應能證實待評價試劑相對于參比試劑/參考方法檢測結果無明顯偏倚或偏倚量在允許誤差范圍內。

4.臨床評價報告

臨床評價報告應對試驗設計、試驗實施情況和數據分析方法等進行清晰的描述。應至少包括如下內容:

(1)基本信息,如產品名稱、申請人名稱及聯系方式、試驗時間及地點等。

(2)試驗設計,詳細說明參比試劑/方法選擇、樣本入組和排除標準、樣本量要求、設盲要求、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等內容。

(3)試驗實施情況,具體包括:

樣本選擇情況,包括例數、樣本分布等。樣本例數應詳細說明計算方法及依據。

臨床評價所用產品信息,如評價用試劑、參比試劑/方法、配合使用的其他試劑/儀器的產品名稱、生產企業(yè)、規(guī)格/型號、批號等。

試驗過程描述。

試驗管理,包括參加人員、質量控制情況、數據管理、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措施等。

數據分析及評價結果總結,根據確定的統計方法對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產品的臨床性能進行合理評價。

評價數據表,應以附件形式對入組的樣本情況進行匯總描述,應至少包括以下內容:可溯源樣本編號、樣本基本信息、樣本類型、評價用試劑和參比試劑/方法檢測結果、樣本臨床背景信息或臨床診斷信息等。

評價報告應由申請人/代理人簽章。

5.其他評價資料

除以上臨床評價報告外,對擬申報產品臨床性能進行評價的相關文獻,可作為補充臨床評價資料。文獻的檢索、篩選和分析請參照《醫(y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的文獻檢索要求。

(二)臨床試驗

對于通過臨床試驗方式進行臨床評價時,臨床試驗資料應符合《關于發(fā)布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通告2014年第16號)的要求,同時研究資料的形式應符合《關于公布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申報資料要求和批準證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告2014年第44號)臨床研究資料有關的規(guī)定。下面僅對臨床試驗中的特殊問題進行闡述。

1.研究方法

選擇境內已批準上市、臨床普遍認為質量較好的同類產品作為參比試劑,采用擬申報產品(以下稱考核試劑)與之進行同步盲法對比試驗,證明本品與已上市產品等效或優(yōu)于已上市產品。建議企業(yè)盡量選擇方法學、參考區(qū)間相同的同類試劑作為參比試劑。

2.研究對象選擇

臨床試驗應選擇具有特定癥狀/體征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在建立病例納入標準時,應考慮到不同人群的差異,盡量覆蓋各類適用人群。研究總體樣本數不少于200例,并盡量覆蓋線性范圍,應充分考慮對病理值樣本的驗證,異常值樣本數建議不少于30%。對于陽性判斷值分段的產品,每一組段樣本數量應符合統計學要求。

3.統計學分析

對臨床試驗結果的統計應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結合臨床試驗數據的正/偏態(tài)分布情況,建議統計學負責人選擇合理的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統計分析應可以證明兩種方法的檢測結果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如相關分析、線性回歸、絕對偏倚/偏差及相對偏倚/偏差分析等。考核試劑和參比試劑兩組檢測結果的相關及線性回歸分析,應重點觀察相關系數(r值)或判定系數(R2)、回歸擬合方程(斜率和y軸截距)等指標。在臨床研究方案中應明確統計的檢驗水準及檢驗的假設,即評價考核試劑與參比試劑是否等效的標準。

如試劑同時適用于血清和血漿樣本,可采用如相關分析、線性回歸、配對t檢驗等統計學方法來評價血漿和血清樣本測試結果間的一致性。

用回歸分析驗證兩種試劑結果的相關性,以y=a+bx和r、R2的形式給出回歸分析的擬合方程,其中:y是考核試劑結果,x是參比試劑結果,b是方程斜率,a是y軸截距,r是相關系數,R2是判定系數(通常要求R2≥0.95),計算回歸系數及截距的95%置信區(qū)間。

分別計算醫(yī)學決定水平處相對偏倚/偏差及95%置信區(qū)間。醫(yī)學決定水平處相對偏倚應不大于允許誤差。

建議給出考核試劑與參比試劑之間的差值(絕對偏倚/偏差)或比值(相對偏倚/偏差)散點圖,觀察并分析各點的偏倚分布情況。

 

十二、產品風險分析資料

 

應關注產品壽命周期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預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錯誤、與安全性有關的特征、已知及可預見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對患者風險的估計進行風險分析,應符合YY/T 0316—2016《醫(y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yī)療器械的應用》的要求。

 

十三、產品技術要求

 

醫(y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應當按照《醫(y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編寫指導原則》的規(guī)定編制。

技術要求舉例詳見附件。

 

十四、產品注冊檢驗報告

 

按國家藥監(jiān)局、江蘇省藥監(jiān)局最新規(guī)定查看檢驗報告。

 

十五、產品說明書

 

說明書承載了產品預期用途、檢驗原理、檢驗方法、樣本要求、檢測結果解釋以及注意事項等重要信息,是指導實驗室工作人員正確操作、臨床醫(yī)生針對檢驗結果給出合理醫(yī)學解釋的重要依據。因此,產品說明書是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申報最重要的文件之一。產品說明書的格式應符合《醫(y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guī)定》(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6號)、《體外診斷試劑說明書編寫指導原則》(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通告2014年第17號)的要求。產品說明書的所有內容均應與注冊申報資料中的相關研究結果保持一致,如某些內容引用自參考文獻,則應以規(guī)范格式對此內容進行標注,并單獨列明參考文獻的相關信息。

以下內容僅對降鈣素原檢測試劑說明書的重點內容進行詳細說明,說明書其他內容應根據《體外診斷試劑說明書編寫指導原則》要求進行編寫。

產品說明書內容原則上應全部用中文進行表述,如含有國際通用或行業(yè)內普遍認可的英文縮寫,可用括號在中文后標明,對于確實無適當中文表述的詞語,可使用相應英文或其縮寫。

(一)產品名稱

1.試劑名稱由三部分組成:被測物名稱、用途、方法或原理。例如:降鈣素原測定試劑盒(化學發(fā)光法)。

(二)預期用途

1.說明試劑盒用于體外定量測定血清和/或血漿中的降鈣素原濃度,適用的樣本類型應結合實際的臨床研究情況進行確認。

2.應闡述與預期用途相關的臨床適應癥及背景情況,說明相關的臨床或實驗室診斷方法等。

(三)檢驗原理

本法適用于基于抗原-抗體反應原理的免疫學方法對降鈣素原進行定量檢測的體外診斷試劑。

詳細說明檢驗原理、方法,必要時可采用圖示方法描述。

(四)樣本要求

重點明確以下內容:

1.適用的樣本類型,PCT存在降解的風險,應根據樣本穩(wěn)定性試驗明確樣本的保存方法。

2.在樣本收集過程中的特別注意事項。

3.為保證樣本各組分穩(wěn)定所必需的抗凝劑或保護劑等。

4.已知的干擾物。

5.能夠保證樣本穩(wěn)定的儲存、處理和運輸方法。

(五)檢驗方法

詳細說明實驗操作的各個步驟,包括:

1.試驗條件:試驗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樣本滿足檢測需要的加樣量、觀察時間、檢驗試劑、樣本復溫、試劑孵育溫度及試劑空白等要求。

2.試劑使用方法(手工/半自動/全自動)、注意事項。

3.詳述待測樣品的預處理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4.校準程序:校準品的準備和使用,對于適用于手工/半自動儀器的試劑,說明校準曲線的繪制方法。

5.質量控制程序:質控品的使用、質量控制方法。

6.對于適用于手工/半自動儀器的試劑(盒)產品,應詳述實驗結果的計算方法。

(六)參考區(qū)間和/或陽性判斷值

1.說明陽性判斷值或者參考區(qū)間,并簡要說明陽性判斷值或者參考區(qū)間確定的方法。

2.如確定陽性判斷值,應明確不同區(qū)間陽性判斷值的臨床診斷意義,簡要說明確定的方法,如引用參考文獻進行驗證,應標注文獻出處,并簡要說明驗證的結果。

3.簡單介紹設定該參考區(qū)間所選健康人群的區(qū)域特征,建議注明以下字樣“由于地理、人種、性別及年齡等差異,建議各實驗室建立自己的參考值區(qū)間”。

(七)檢驗結果的解釋

1.對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合理的解釋;說明在何種情況下需要進行確認試驗。

2.本試劑的檢測結果僅供臨床參考,對患者的臨床診治應結合其癥狀/體征、病史、其他實驗室檢查及治療反應等情況綜合考慮。

3.除感染外,以下情況也會出現PCT水平的升高:

(1)長時間或者重度心臟休克;

(2)長期的器官重度不規(guī)則灌注;

(3)大面積外傷早期、外科手術和嚴重燒傷;

(4)炎癥細胞因子刺激和釋放治療;

(5)新生兒(出生后48小時內)。

4.分析異常值出現的可能因素,明確說明對何種情況下需要進行重復檢測,以及在重復檢測時對待測樣本可能采取的優(yōu)化條件等進行詳述。

(八)檢驗方法的局限性

說明檢測結果僅供臨床參考,不能單獨作為確診或排除病例的依據及可能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的因素,說明該檢驗方法的局限性。

1.提示嗜異性抗體或類風濕因子等干擾因子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2.需要補充試驗的情況。

 

十六、標簽樣稿

 

應當符合《醫(y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guī)定》的要求。

試劑盒最小銷售單元外包裝上的標簽必須注明:產品通用名稱、規(guī)格型號、生產批號、儲存條件、生產日期、使用期限或失效日期、醫(yī)療器械注冊證編號、注意事項、IVD標識或“僅供體外診斷用”以及注冊人的名稱、住所、聯系方式和生產企業(yè)的名稱、住所、聯系方式、生產許可證編號等。

各組分的標簽至少應注明以下內容:組分中文名稱、規(guī)格型號、生產批號、儲存條件、生產日期、使用期限或失效日期、“其他內容詳見說明書”。

 

十七、符合性聲明

 

(一)符合性聲明:聲明本產品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藥典要求的聲明;聲明本產品符合《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和相關法規(guī)要求的聲明;聲明本產品符合《體外診斷試劑分類子目錄》有關分類要求的聲明。

(二)申請材料的真實性保證聲明。

(三)申請企業(yè)承諾。

注:以上表格可至“江蘇政務服務”官網下載。

 

附件: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XXX法)技術要求參考模板

 

附件

 

醫(y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

 

醫(yī)療器械產品技術要求編號:

 

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XXX法)

 

1.產品規(guī)格及其劃分說明

1.1規(guī)格

1.2包裝規(guī)格劃分說明

1.3 主要成分

2. 性能指標

2.1外觀

試劑盒各組分應齊全、完整,無液體滲漏。

2.2 裝量

    凈含量不少于標示值。

2.3 檢出限

檢出限不高于0.2ng/mL。

2.4 準確度

準確度應符合如下要求之一:

2.4.1 相對偏差:可用于評價常規(guī)方法的有證參考物質或其他公認的參考物質作為樣本進行檢測,其測量結果的相對偏差應不超過±15%。

2.4.2 回收試驗:將已知濃度的降鈣素原加入到血清基質或其他體液成分中,其回收率應在85%—115%。

2.5 線性

應規(guī)定試劑盒的線性區(qū)間,并符合以下要求:

試劑盒線性區(qū)間不窄于[0.3,20]ng/mL;

線性相關系數|r|應不小于0.990。

2.6 重復性

測試濃度為(0.5±0.1)ng/mL和(10±1)ng/mL的樣本,所得結果的變異系數(CV)應不大于10%。

2.7 批間差:

測試(0.5±0.1)ng/mL和(10±1)ng/mL兩個區(qū)間的樣本,所得結果的批間變異系數(CV)應不大于15%。

2.8 穩(wěn)定性

效期穩(wěn)定性:取效期末的試劑盒檢測2.1-2.6的指標應符合相應的要求。

3. 檢驗方法

3.1 外觀

在自然光下以正常視力或矯正視力目測檢查,應符合2.1的要求。

3.2 裝量

    用通用量具測量,應符合2.2的要求。

3.3 檢出限

應有試劑盒的空白限、檢出限及參考區(qū)間等相關信息。對5份濃度近似檢出限的低值樣本進行檢測,每份樣本檢測5次,對檢測結果按照大小進行排序,符合如下條件,即可認為空白限和檢出限的設置基本合理,結果應符合2.3的要求。

低于空白限數值的檢測結果的數量應小于或等于3個。

3.4 準確度

3.4.1 相對偏差

將能用于評價常規(guī)方法的參考物質作為樣本,合理設置2~3個濃度,將其作為樣本按照待測試劑盒說明書的步驟進行檢測,每個樣品重復測定3次,測試結果記為(Xi),按公式(1)計算相對偏差(Bi),如果3次結果(Bi)都符合2.4.1的要求,即判為合格。如果大于或等于2次的結果不符合,即判為不合格。如果有1次結果不符合要求,則應重新連續(xù)測試20次,并分別按公式(1)計算相對偏差,如果大于或等于19次測試的結果符合要求,即判為合格。

         Bi=(Xi-T)/T×100%               ·······················(1)

式中:

Bi—相對偏差;

Xi—測量濃度;

T—有證參考物質標示值。

3.4.2回收試驗

將已知濃度的高水平待測物(A)加入到低濃度的血清(或其他體液成分)B中,所加待測物A與血清(或其他體液成分)B之間的體積比例為不大于1:9,各重復檢測3次,取平均值,按公式(2)計算出回收率,結果應符合2.4.2的要求。

 

江蘇省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技術審評要點發(fā)布(附全文)··········(2)

 

式中:

R:回收率;

C:向B液中加入A液后的檢測濃度的平均值;

V0:B液體積;

Vs:A液體積;

C0:B液濃度的平均值;

Cs:A液濃度。

3.5 線性

將接近線性區(qū)間上限的高值樣本按一定比例稀釋為至少5個濃度,其中低濃度的樣本應接近線性區(qū)間的下限。對每一濃度的樣本至少重復測定2次,計算其平均值,將測定濃度的平均值與理論濃度或稀釋比例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直線擬合,得到線性回歸方程,并計算線性相關系數r,結果應符合2.5的要求。

3.6 重復性

用濃度在(0.5±0.1)ng/mL和(10±1)ng/mL區(qū)間的樣品重復測定10次,計算10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M)和標準差(SD),根據公式(3)得出變異系數(CV)。所得結果應符合2.6的要求。

CV=SD/M×100%          ···················(3)

式中:

CV——變異系數;

SD——10次測量結果的標準差;

M——10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

3.7 批間差

用3個不同批號的試劑盒,對(0.5±0.1)ng/mL和(10±1)ng/mL區(qū)間樣品分別重復測定10次,計算30次測定結果的平均值(M)和標準差(SD),根據公式(3)得出變異系數(CV),結果應符合2.7的要求。

3.8 穩(wěn)定性

取到效期末的試劑盒按照3.1-3.6方法進行檢測,應符合2.8的要求。

 

分享到:

來源:江蘇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肥乡县| 五台县| 永福县| 高阳县| 大冶市| 金堂县| 探索| 合肥市| 沅陵县| 南部县| 新邵县| 玛曲县| 江安县| 盖州市| 集贤县| 昌平区| 康马县| 铅山县| 秦皇岛市| 诸城市| 巴彦县| 宁强县| 钟山县| 永靖县| 磐安县| 通河县| 马公市| 烟台市| 巫溪县| 尉氏县| 丰宁| 长治市| 中卫市| 银川市| 乐昌市| 萝北县| 石嘴山市| 新竹市| 隆化县| 永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