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磺胺類高效液相檢測結果的回收率就是高不上來?可能在前處理方法中哪一步出現問題?
解決辦法:
現行有效的HPLC法檢測食品中磺胺類藥物的標準主要有:
①《GB29694-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動物性食品13種磺胺類藥物多殘留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該標準用乙酸乙酯提取待測物, 旋轉蒸發前加入0.1mol/L鹽酸使磺胺類離子化, 旋蒸至3mL左右加正己烷除去脂肪, 下層溶液用MCX固相萃取柱(混合型陽離子交換柱)凈化,洗脫后氮氣吹干用初始流動相定容(0.1%甲酸+乙腈),過膜上機檢測。
該前處理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肉類等畜禽產品試樣制備時要盡可能粉碎徹底,加入乙酸乙酯渦旋時要保證試樣能與提取液充分混合, 最好進行高速勻漿, 然后再超聲20min能有效提高提取效率;MCX固相萃取凈化過程中, 最后氨化甲醇洗脫時流速不能太快(不超過1秒一滴),氮吹至近干即可,不要完全吹干,否則也會影響回收率。
②《農業部958號公告-12-2007水產品中磺胺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法》:該標準前處理過程和①類似,但乙酸乙酯旋蒸時沒加鹽酸,因此要注意最后不能旋干,近干就可以,否則目標物損失會很大;凈化過程使用的是HLB固相萃取柱,使用時注意事項和①MCX柱類似。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畜禽產品脂肪含量較高,除脂效果不好的話會在色譜圖前端位置出現很大的峰(磺胺類紫外波長270nm,脂肪在此處有強吸收,如下圖),這會對磺胺醋酰、磺胺吡啶等出峰靠前的物質產生影響。不少研究表明,用乙腈代替乙酸乙酯做提取劑,能更好的去除脂肪,可以有效減小對待測物質干擾;如果使用乙腈作為提取劑,旋蒸時最好加入幾毫升正丙醇以提高提取液沸點防止乙腈爆沸造成目標物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