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施工機(jī)具
1. 氫脆現象 氫脆通常表現為應力作用下的延遲斷裂現象。曾經出現過汽車彈簧、墊圈、螺釘、片簧等鍍鋅件,在裝配之后數小時內陸續發生斷裂,斷裂比例達40%~50%。某特種產品鍍鎘件在使用過程中曾出現過批量裂紋斷裂,曾組織過全國性攻關,制訂嚴格的去氫工藝。另外,有一些氫脆并不表現為延遲斷裂現象,例如:電鍍掛具(鋼絲、銅絲)由于經多次電鍍和酸洗退鍍,滲氫...查看詳情>>
1. 氫脆現象
氫脆通常表現為應力作用下的延遲斷裂現象。曾經出現過汽車彈簧、墊圈、螺釘、片簧等鍍鋅件,在裝配之后數小時內陸續發生斷裂,斷裂比例達40%~50%。某特種產品鍍鎘件在使用過程中曾出現過批量裂紋斷裂,曾組織過全國性攻關,制訂嚴格的去氫工藝。另外,有一些氫脆并不表現為延遲斷裂現象,例如:電鍍掛具(鋼絲、銅絲)由于經多次電鍍和酸洗退鍍,滲氫較嚴重,在使用中經常出現一折便發生脆斷的現象;獵槍精鍛用的芯棒,經多次鍍鉻之后,墮地斷裂;有的淬火零件(內應力大)在酸洗時便產生裂紋。這些零件滲氫嚴重,無需外加應力就產生裂紋,再也無法用去氫來恢復原有的韌性。
2. 避免和消除的措施
1)減少金屬中滲氫的數量
在除銹和氧化皮時,盡量采用吹砂除銹,若采用酸洗,需在酸洗液中添加若丁等緩蝕劑;在除油時,采用化學除油、清洗劑或溶劑除油,滲氫量較少,若采用電化學除油,先陰極后陽極;在電鍍時,堿性鍍液或高電流效率的鍍液滲氫量較少。
2)采用低氫擴散性和低氫溶解度的鍍涂層
一般認為,在電鍍Cr、Zn、Cd、Ni、Sn、Pb時,滲入鋼件的氫容易殘留下來,而Cu、Mo、Al、Ag、Au、W等金屬鍍層具有低氫擴散性和低氫溶解度,滲氫較少。在滿足產品技術條件要求的情況下,可采用不會造成滲氫的涂層,如達克羅涂覆層可以代替鍍鋅,不會發生氫脆,耐蝕性提高7~10倍,附著力好,膜厚6~8um,相當于較薄的鍍鋅層,不影響裝配。
3)鍍前去應力和鍍后去氫以消除氫脆隱患
若零件經淬火、焊接等工序后內部殘留應力較大,鍍前應進行回火處理,減少發生嚴重滲氫的隱患。
對電鍍過程中滲氫較多的零件原則上應盡快去氫,因為鍍層中的氫和表層基體金屬中的氫在向鋼基體內部擴散,其數量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新的國際標準草案規定“最好在鍍后1h內,但不遲于3h,進行去氫處理”。國內也有相應的標準,對電鍍鋅前、后的去氫處理作了規定。電鍍后去氫處理工藝廣泛采用加熱烘烤,常用的烘烤溫度為150~300℃,保溫2~24h。具體的處理溫度和時間應根據零件大小、強度、鍍層性質和電鍍時間的長短而定。去氫處理常在烘箱內進行。鍍鋅零件的去氫處理溫度為110~220℃,溫度控制的高低應根椐基體材料而定。對于彈性材料、0.5mm以下的薄壁件及機械強度要求較高的鋼鐵零件,鍍鋅后必須進行去氫處理。為了防止“鎘脆”,鍍鎘零件的去氫處理溫度不能太高,通常為180~200℃。
3. 氫脆檢測以及減少氫脆方法標準
GB/T 19349-2012金屬和其它無機覆蓋層 為減少氫脆危險的鋼鐵預處理
GB/T 19350-2012 金屬和其它無機覆蓋層 為減少氫脆危險的涂覆后鋼鐵的處理
GB/T 26107-2010 金屬與其他無機覆蓋層 鍍覆和未鍍覆金屬的外螺紋和螺桿的殘余氫脆試驗 斜楔法
GB/T 24185-2009 逐級加力法測定鋼中氫脆臨界值試驗方法
GB/T 23606-2009 銅氫脆檢驗方法
GB/T 3098.17-2000 緊固件機械性能 檢查氫脆用預載荷試驗 平行支承面法
GB/T 13322-1991 金屬覆蓋層 低氫脆鎘鈦電鍍層
MH/T 6039-2015 電鍍工藝和飛機用化學品的機械氫脆評估試驗方法
收起百科↑ 最近更新:2017年12月07日
檢測項:充起球囊抗拉性 檢測樣品: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 標準: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 YY/T 0325-2022 6.9,附錄J
檢測項:充起球囊抗拉性 檢測樣品: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 標準: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 YY/T 0325-2022 6.9,附錄J
檢測機構:醫藥醫療器械檢測中心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全部參數 檢測樣品:家用及類似用途設備 標準:家用電器、電動工具和類似器具的電磁兼容要求 第1部分:發射 J55014-1(H27)
檢測機構:國家電子電器產品檢測中心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施工升降機防墜安全器檢測、高處作業吊籃安裝檢驗、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裝檢驗 檢測樣品:建筑機械檢測 標準:JGJ 160-2016
檢測機構:譜尼測試集團有限公司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霉菌 檢測樣品:電工電子產品 標準:GB/T2423.16-2008,IEC60068-2-10:2005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J及導則:長霉
檢測機構:國家材料分析檢測中心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機械沖擊(電芯或以上) 檢測樣品:電動車及混合動力車輛用儲能系統 標準:電動車及混合動力車輛用儲能系統安全及濫用測試 SAE J2464-2009 4.3.1
檢測機構:國家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大腸菌群 檢測樣品:托幼機構環境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餐(飲)具 標準:托幼機構消毒衛生標準DB31/T 8-2020(附錄C.3、C.4)
檢測機構:上海國齊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