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1-10-20 16:15
檢測機構人員的技術能力是有效開展檢驗檢測工作、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可靠的重要保證,在認證認可行業標準通用要求中對人員培訓、能力確認及檢驗檢測工作授權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確規定。只有不間斷地定期考核評價被授權人的技術能力并確認,才能保持檢測機構持續的檢驗檢測能力。本人對多年來開展人員技術能力評價及確認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進行探討,以供同行借鑒。
能力確認人員范圍
通用要求規定:檢驗檢測機構應對抽樣、操作設備、檢驗檢測、簽發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以及提出意見和解釋人員,依據相應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進行能力確認。據此,根據檢驗檢測崗位工作需要,在編寫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時就把抽樣人員、理化及微生物檢驗檢測人員、操作大型儀器設備及特定類型的設備人員(如高壓蒸汽滅菌器)、授權簽字人、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內審員及質量監督員確定為需要進行技術能力評價確認的人員范圍。只有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考核合格,通過相應技術能力評價,確認滿足了相應崗位所規定的人員要求,才能由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頒發“上崗”合格證,授權其獨立從事崗位活動。
能力確認頻次及時機
檢測機構對不同崗位人員所要求的能力評價確認頻次與要求是不同的,新進人員或轉崗人員應在到崗后正式授權前進行,一般設定在最初的第3個月或半年未進行一次。當開展新檢驗檢測項目、新方法及新的大型儀器設備正式啟用前完成培訓與考核后應進行人員能力評價確認;當因人員技術缺陷造成檢驗檢測事故或參加能力驗證造成結果不滿意的,原則上一個月內進行能力確認。對要求技術能力持續保持的人員能力評價確認每年進行一次,目的是確保檢測機構人員技術能力能持續滿足崗位要求。
能力評價確認流程及內容
每年由技術管理部門制定《年度人員能力評價確認計劃表》,涵蓋所有專業技術崗位及所有大類檢驗檢測項目,計劃由技術負責人審核批準,副高級以上職稱組成各專家組具體實施。每次考核后,考核者與被考核者均在考核記錄上簽字認可。各專業考核專家對人員完成能力考核評價確認手續后填寫《年度人員能力評價確認記錄表》,交技術負責人審核通過后把能力評價確認相關資料保存于被考核人員的個人技術檔案中,未通過能力考核評價確認的人員,上報單位主要負責人按人員管理制度規定處理。
能力評價確認的具體實施
對人員能力評價確認,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業人員資格與崗位要求的符合性及綜合專業素質評價。首先對人員的從業資格進行初審,通過查對人員專業學歷、過往工作經歷及接受教育培訓及年度考核情況,確認人員的學歷、專業、從業年限、職稱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否符合崗位任職的基本需求。再通過對理論知識考核、科研能力、特殊領域從業資格證書、資質認定部門的考核合格結論、參加能力驗證結果、被監督人員的日常監督記錄等多渠道對反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完成資格初評。之后,再進入第二步,即專業技能操作評價程序,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觀察試驗操作步驟或過程演示
根據制定的《年度項目操作能力考核評價表》,直接觀察樣品的制備(如合適)、樣品的處理和檢測、檢驗記錄的書寫及審核、質量控制、儀器維護保養等,從而確認該項目考核結果的正確性。
盲樣考核
檢測機構的能力取決于實驗人員對標準及方法的理解及自身業務素質,盲樣測試作為技術能力考核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尤為重要。為保證考核的公平性,要注意加強對盲樣信息的管理,嚴格按照說明書或規定要求儲存、分發樣品,杜絕實驗人員與盲樣信息知情人直接接觸。要對來樣統一編號,嚴格管理,確保試驗過程的科學、公正和試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盲樣測試考核主要為標準樣品測量、留樣復測、人員比對、儀器比對等。在考核項目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被考核人的從業崗位和工作資歷。對不同層次的人員,考核項目的難易程度要有所側重,如樣品前處理的復雜程度、試驗步驟多少、計算簡繁等。在試驗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被考核人是否能按標準規程規范操作,存在哪些問題,是否需要補充培訓。要把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作為考核、評價、確認被考核人技術能力的依據。
檢查記錄
根據質量監督員每月的監督記錄、內審年度報告、不符合工作報告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判,也可采用對重點人員隨機抽樣方式抽查其各種記錄,如實驗原始記錄、質量控制記錄、標準溶液配制記錄、試劑使用記錄、儀器保養及維護記錄等。檢查填寫的各種記錄是否及時、規范,用詞是否準確。對存在的個性問題,每發現一處,均要求查找原因并進行分析,必要時面對面給被考核人提出指正并進行整改。對發現的共性問題,可作為集體培訓內容,納入年度培訓計劃。
疑難問題解答
疑難問答是考核評價技術人員是否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對平時考核能力佳、業務能力強、被認可為骨干力量的人員,可通過筆試或口試方式進行能力考核評價,如對日常檢測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標準方法、樣品處理、儀器設備操作、試劑配制、質量控制等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應如何應對處理。從考核中可以發現一些有前途的后備技術力量,應為他們搭建良好發展平臺進行重點培養。
能力考核評價不合格的處理
當人員能力考核評價不合格時,考核專家組應建議技術負責人停止該人員崗位工作,經培訓后再進行能力評價,一般時間為3個月。技術管理部門要對考核不合格人員制定針對性培訓計劃,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實施:
是否需要對該檢驗檢測活動過程制定操作規程,如有規程,考慮是否存在內容不易理解或技術紕漏,是否需要對標準規程進行細化,對重點環節進行培訓;
如已培訓,對培訓效果是否進行了有效評價及效果追蹤;
對考核評價中發現的問題,是否在日常監督及內審工作中得到關注;
能力考核評價不合格項目是個例還是共性問題,是否存在超范圍考核問題;
評價確認考核不合格人員需要再次考核評價,確認合格能勝任崗位工作后才可恢復工作;如再次能力考核評價仍不合格,技術負責人可建議對該人員進行調崗處理。
存在的問題
各考核專家組在完成考核評價工作后,要對該次能力考核評價情況進行總結,形成報告。報告應對參加考核人員的能力按以下5個檔次分類進行管理:
基本理論知識欠缺或沒有經驗、操作不規范、不熟練的人員;
有一定工作經驗,但仍需要幫扶提高的人員;
勝任崗位工作,能獨立開展檢驗檢測工作的人員;
具有一定經驗,能進行業務技術指導的人員;
能解決復雜疑難問題,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從業經驗的骨干人員。
在考核活動完成后,應把考核評價結果通報被考核人,讓他們了解考核評價結果,簽字認可。若被考核人對結果有異議可提出訴求,經技術負責人同意,可指定人員進行調查,必要時可進行重新考核評價。但由于各因素影響,已通過能力評價并確認為合格人員,也不意味著均滿足了從業崗位要求,人員能力評價與確認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定期進行的過程。
技術能力是檢測機構生存的基礎,其水平提高是需要開展人員培訓、考核、評價、確認工作不間斷、持續的過程,是確保質量管理體系順暢和高效運行的技術支撐。對人員能力定期開展考核評價,可以找出技術能力的薄弱環節,使問題得到及時糾正,同時也能有效鞭策人員自加壓力、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檢測機構的整體水平。
來源:中國認證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