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wǎng) 2025-03-25 08:10
1. 實驗原理
腦立體定位注射是基于三維立體坐標(biāo)系統(tǒng)(X,Y,Z軸),通過顱骨上的解剖學(xué)標(biāo)志(如前囟、后囟、顱縫等)確定大腦內(nèi)部目標(biāo)區(qū)域的精確位,將藥物、病毒載體或其他物質(zhì)注入大腦特定區(qū)域的技術(shù),目前已廣泛應(yīng)用于神經(jīng)科學(xué)研究和臨床治療。
2. 實驗材料
耗材:玻璃微電極、1 mL注射器、棉簽
試劑:病毒(通常-80℃液氮凍存,避免反復(fù)凍融;比需要注射的體積多300 nL左右)、生理鹽水(0.9% NaCl溶液)、3M組織膠
設(shè)備:玻璃微電極拉制儀、腦立體定位儀、注射泵和它相應(yīng)的控制器、加熱墊
3. 實驗步驟
吸取病毒→固定小鼠→定位調(diào)平→鉆孔開顱→注射病毒→留針→術(shù)后處理
3.1 吸取病毒
用微電極拉制儀上設(shè)定好的程序拉制玻璃微管,將玻璃微電極的尖端剪短,并用石蠟油填充滿直至溢出;
將它裝在注射泵上,控制器控制泵打出少許(200 nL)體積的石蠟油以判別氣密性是否完好;
若石蠟油可以打出表示氣密性完好,之后用含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清洗玻璃微電極的針尖,然后吸取病毒(速度50-80 nL/min)。
3.2 固定小鼠
將麻醉好的小鼠固定在腦立體定位儀上,先將小鼠前門齒卡入適配器的孔再將上方旋鈕擰緊;
用耳桿穿過小鼠的耳朵尋找合適的卡點,注意耳桿的距離等長,也不要用蠻力,不然小鼠會被夾死。
3.3 定位調(diào)平
剪開小鼠的頭皮,尋找bregma點即冠狀縫與矢狀縫的交匯點,以及l(fā)ambda點即人字縫與矢狀縫的交匯點,定位兩點在同一高度即可(一般不會超過0.05 mm);
左右調(diào)平,判別bregma點之后1.8 mm左右旁開1.5 mm的兩個點的高度是否一致(一般不會超過0.05 mm),若不一致,調(diào)節(jié)左右的升降旋鈕進(jìn)行調(diào)節(jié)。
3.4 鉆孔開顱
調(diào)平之后,用玻璃微電極的尖端與bregma點調(diào)齊定義零點;
然后調(diào)節(jié)定位儀定位目標(biāo)腦區(qū),例如NAc(AP:1.4 mm;mL:±1.2 mm;DV:4.2 mm),用注射器尖端標(biāo)記一下顱骨上的位置,用無菌骨鉆(參考轉(zhuǎn)數(shù)10000rpm)緩慢打磨顱骨鉆孔(避免電鉆鉆到腦)。
3.5 注射病毒
玻璃微電極緩慢下降看針尖能否落到鉆的小孔中,若能,在針尖接觸到腦膜的時候定義深度的零點;
然后緩慢下降(0.02 mm/s)到目標(biāo)腦區(qū)深度(例如NAc,4.2 mm),用注射泵的控制器注射病毒(一般體積在300-500 nL,速度一般在30-50 nL/min)。
3.6 留針
待病毒注射完后,靜置5-10 min即可出針;
清理顱骨上的雜質(zhì),縫合頭皮,在縫合處點上組織膠(利于小鼠恢復(fù)),之后取下小鼠將其放在加熱墊上等待其蘇醒。
3.7 術(shù)后處理
顯微鏡下檢查縫合情況;
腦部組織回位:輕柔按壓周圍組織消除氣隙;
蘇醒監(jiān)測:記錄恢復(fù)時間(正常范圍5-15 min)。
4. 注意事項
玻璃微電極尖端的長度注意控制,太長吸取病毒或打出病毒的時候容易堵塞,太短的話無法伸到目標(biāo)腦區(qū);
注射病毒前觀察病毒是否能打出來,避免耽誤時間;
注射病毒的時候注意觀察病毒是否從腦沿針尖溢出。
5. 參考資料
[1] Dudek KA, Paton SEJ, Binder LB, et al. Astrocytic cannabinoid receptor 1 promotes resilience by dampening stress-induced blood-brain barrier alterations. Nat Neurosci.
[2] Zhou K, Xu H, Lu S, et al. Reward and aversion processing by input-defined parallel nucleus accumbens circuits in mice. Nat Commun. 2022;13(1):6244.
來源:實驗老司機(j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