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其他
嘉峪檢測網 2015-11-15 23:53
摘要:
本研究使用SDS-異硫氫酸胍-β-巰基乙醇DNA提取法提取鴨絨及鵝絨制品DNA,并建立鴨絨及鵝絨熒光PCR鑒定方法,通過對方法的特異性、檢出限分析,表明方法檢出限為10ng DNA(含鮭精DNA),且特異性好。通過樣品檢測試驗表明方法穩定,所建立的方法可作為羽絨制品傳統鑒定方法(顯微鏡法)的有力輔助。
關鍵詞:羽絨;鴨絨;鵝絨;DNA;熒光PCR
1引言
羽絨是指生長在鵝、鴨腹部呈蘆花朵狀的絨毛,是一種動物性蛋白質纖維,在羽絨、棉花、羊毛和蠶絲四大天然保暖材料中,羽絨的保暖性能最佳[1]。然而,目前市場上的羽絨制品價格高低懸殊,存在不少羽絨制品摻假造假現象[2-3],現階段,羽絨市場存在用劣質原料冒充、標示的充絨量與實際不符、蓬松度不合格、清潔度不合格等問題[4],其中常見的用劣質原料冒充的方式有:用腈綸棉制成的假羽絨制品、用原毛制作羽絨制品、用粉碎絨(飛絲)制作的羽絨制品[5]。
在檢測行業中,羽絨的鑒定主要依據國家標準GB/T 10288—2003《羽絨羽毛檢驗方法》及行業標準FZ/T 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絨試驗方法》提供的方法,該方法是通過光學顯微鏡,用肉眼觀察樣品的顯微結構,并對比標準中關于鴨絨、鵝絨及其它鳥類絨毛顯微特征的文字描述和圖示進行歸類鑒定。該方法對檢驗人員要求高、主觀性大,容易產生誤判,使用的示意圖和文字描述簡單,缺乏實物標樣參照,給實際檢驗工作帶來困難[6]。
有鑒于此,本研究開發了鴨絨及鵝絨制品的熒光PCR鑒定方法,以期與傳統鑒定方法相結合,提高羽絨鑒定的客觀性和準確度。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與試劑
2.1.1試驗材料
試驗所用的鴨絨、鵝絨等制品來自市場購買。
2.1.2試劑
異硫氰酸胍、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40(PVP K-40)、十二烷基硫酸鈉(SDS)、β-巰基乙醇為Amersco公司產品,鮭精DNA為Sigma公司產品,Taq酶及2×premix ExTaq酶購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引物及探針(表1)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
2.2方法
2.2.1 DNA提取
挑取帶毛囊的羽絨,剪取毛囊部位約0.03g樣品,加入3mL 2% SDS溶液[2% SDS,50mmol/L Tris·Cl(pH值8.0),20mmol/L EDTA(pH值8.0)],65℃水浴1.5h,不時振蕩;12000r/min離心5min,取上清;加入3mL羊毛提取液[4mol/L異硫氰酸胍,0.3mol/L氯化鈉,4% PVPK-40,50mmol/L Tris·Cl(pH值8.0),20mmol/L EDTA(pH值8.0)]及60μLβ-巰基乙醇,65℃水浴4.5h,不時振蕩;12000r/min離心5min,取上清,加入等體積酚:氯仿:異戊醇(25:24:1),顛倒混勻,120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加入1μL 10mg/mL鮭精DNA,1/10體積的3mol/L乙酸鈉(pH值5.2)及等體積異丙醇,-20℃沉淀過夜,12000r/min離心15min收集沉淀;小心倒去上清,用70%乙醇洗滌二次,風干;取50μL去離子水溶解沉淀。
2.2.2熒光PCR檢測體系建立
2.2.2.1鴨絨、鵝絨特異性熒光引物設計
根據家鴨、番鴨、斑嘴鴨、家鵝、鴻雁、雞、家鴿、鵪鶉、北美火雞的線粒體12S rDNA全基因序列設計引物和探針,在考慮引物及探針特異性的基礎上,保證在引物和探針結合位點處,家鴨與其祖先種綠頭鴨及斑嘴鴨序列一致,家鵝與其祖先種鴻雁序列一致。
2.2.2.2熒光PCR擴增及結果判斷
反應體系(20μL):2×premix Ex Taq 10μL,上下游引物各0.2μmol/L,探針為0.1μmol/L,模板DNA為4μL。反應程序:95℃30s,95℃5s,60℃34s,40個循環。結果判斷:Ct值≤35時,可判定結果為陽性;Ct值>35時,可判定結果為陰性。
2.2.2.3方法特異性和檢出限試驗
以提取的家鴨、番鴨、鴨絨、鵝、鵝絨、雞、鵪鶉、家牛、水牛、豬、綿羊、山羊、馬、兔、小白鼠、鮭精DNA為擴增模板,使用鴨絨、鵝絨特異性引物和探針進行熒光PCR反應,以驗證方法的特異性;并以100ng、10ng、1ng、100pg、10pg、1pg的模板進行熒光PCR反應,以檢測方法的檢出限,每個梯度做三個平行。
2.2.3樣品檢測
選取18個鴨絨制品,按1.2.1的步驟提取DNA,按2.2.2進行熒光PCR反應,所使用的樣品見表2。由于鵝絨制品較稀少,在市面上購買不到鵝絨制品,樣品試驗中不包含鵝絨制品。
3結果
3.1鴨絨及鵝絨制品DNA提取方法的建立由于鴨絨及鵝絨制品含肉眼可見明顯毛囊,試驗中剪取鴨絨及鵝絨毛囊部位,使用SDS-異硫氰酸胍-β-疏基乙醇法[7]提取鴨絨及鵝絨DNA。所提取的DNA濃度達20ng~200ng,進行熒光PCR反應時鴨絨DNA及鵝絨DNA的Ct值分別為25和26(圖1),表明使用該方法提取的DNA質量滿足熒光PCR要求。
3.2方法特異性試驗結果
結果如圖1,鴨絨特異性熒光引物僅能擴增家鴨、番鴨及鴨絨DNA,與其它物種DNA無非特異性擴增;鵝絨特異性熒光引物僅能擴增家鵝及鵝絨DNA,與其它物種DNA無非特異性擴增,表明所設計的引物特異性好。
3.3方法檢出限試驗結果
結果如圖2,使用本方法提取100%鴨絨原料及100%鵝絨原料DNA進行熒光PCR反應時DNA檢出限為10ng(含鮭精DNA)。
3.4樣品檢測試驗結果
檢測結果表明18個鴨絨樣品均可檢出鴨DNA成分,未檢出鵝DNA成分,檢測結果與產品的明示成分一致(表1)。單獨使用家鴨特異性引物及番鴨特異性引物進行熒光PCR反應,18個樣品均檢出家鴨DNA成分,未檢出番鴨DNA成分,表明18個鴨絨制品均來自家鴨絨。
4討論
動物纖維中的DNA主要存在于毛囊部位,在毛干中也存有少量線粒體DNA[8],由于羽絨制品含有肉眼可見的毛囊,試驗過程中重點挑取毛囊部位,使用SDS-異硫氫酸胍-β-巰基乙醇DNA提取法[7]進行DNA提取時,羽絨毛囊部位基本溶解,毛干產生大范圍斷裂,通過樣品檢測試驗,表明該方法可成功提取鴨絨及鵝絨DNA。
本試驗選取線粒體16S rDNA基因序列作為引物設計靶位點,引物設計時,必須考慮所設計的引物可涵蓋全世界不同鴨鵝品系。理論上,由于鴨、鵝與其祖先種的分化時間久于鴨、鵝各品系分化時間,只要某段DNA序列在鴨鵝及其祖先種中保守,則可保證在所有的馴化品系中保守,從而在理論上保證該引物可檢測所有鴨鵝品系的羽絨制品。根據維基百科和相關文獻的報道[9-10],除疣鼻棲鴨(Cairina moschata,俗稱番鴨)外,家鴨起源于河鴨屬中的綠頭野鴨(Anas Platyrhynchos)和斑嘴鴨(A. poecilorhyncha),而番鴨是由中南美洲引入的鴨種。家鵝是由雁類野鳥經人類長期馴化形成,其中中國家鵝由鴻雁(Anser cygnoides)馴化而成,歐洲家鵝由灰雁(A.anser)馴化而成。因而,下載家鴨、番鴨、家鵝與其祖先種,同時下載相近品種進行引物設計,所設計的引物通過NCBI數據庫BLAST比對以及特異性試驗,表明特異性好。
羽絨纖維種類的鑒定目前主要依靠顯微鏡法,該方法操作簡單,但過分依賴試驗人員的素質和經驗,主觀性過強,本研究開發的方法可作為傳統顯微鏡鑒定方法的有力輔助,進一步提高羽絨鑒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 1 ]黃翠蓉,于偉東,許海葉.羽絨服保暖探討[ J ] .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7,20(1):25-29.
[2]于青.4種羽絨產品不合格[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 2010,(3): 33.
[3]趙麗暉.論羽絨服裝質量的監督與管理[J].職業技術, 2007,18: 31.
[4]百度百科.羽絨[EB].[2013.10.4].
[5]李潤.真假羽絨服的識別[J].質量天地,2002,11: 15.
[6]朱峰,翁春艷,涂貌貞,等.我國羽絨羽毛現行標準中羽毛絨種類鑒定方法研究[J].中國纖檢,2011,8:54-56.
[7]陳國培,賴心田,唐復潤,等.羊毛及羊絨制品實時熒光PCR鑒定方法研究[J].紡織導報, 2013,(2):88-91.
[8]邵碧英,林志武,陳文炳,等.快速、高效的羊絨羊毛織品DNA提取方法的建立[J].生物技術,2009,19(5):38-39.
[9]李慧芳,錢凱,徐文娟,等.世界家鴨種質資源的多樣性[ J ] .中國家禽,2006,28(17): 58-61.
[10]史憲偉,曾凡同,邱祥聘,等.中國主要鵝品種的線粒體DNA多態性與起源分化研究[J].遺傳學報,1998,25(6):499-507.
(作者單位: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文/陳國培 賴心田 唐復潤 林霖 楊友紅 楊志敏 楊國武
來源:中國纖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