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0-06-09 11:30
極性溶劑
極性溶劑是指含有羥基或羰基等極性基團的溶劑,即溶劑分子為極性分子的溶劑,由于其分子內正負電荷重心不重合而導致分子產生極性。用于表征分子極性大小的物理量為偶極矩或介電常數,介電常數大表示其極性大。
化學共價鍵分為極性鍵與非極性鍵。非極性鍵就是共用電子對沒有偏移,出現在單質中比如O2;極性鍵就是共用電子對有偏移比如HCl。而當偏移的非常厲害之后,看上去一邊完全失電子另一邊得到了電子,就會變成離子鍵了,如NaCl 。
化合物的極性決定于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團及分子結構。各類化合物的極性按下列次序增加:
—CH3,—CH2—,—CH=,—C三,—O—R,—S—R,—NO2,—N(R)2,—OCOR,—CHO,—COR,—NH2, —OH,—COOH,—SO3H
強極性溶劑
甲醇〉乙醇〉異丙醇
中等極性溶劑
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
非極性溶劑
環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
單一溶劑的極性大小順序
石油醚(小) →環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
混合溶劑的極性順序
苯∶ 氯仿(1+1)→ 環己烷∶乙酸乙酯(8+2 )→氯仿∶丙酮(95+5 )→苯∶丙酮(9+1 )→苯∶乙酸乙酯( 8+2)→氯仿∶乙醚( 9+1)→苯∶甲醇( 95+5) →苯∶乙醚( 6+4)→環己烷∶乙酸乙酯( 1+1 )→氯仿∶乙醚( 8+2)→氯仿∶甲醇( 99+1)→苯∶甲醇( 9+1)→氯仿∶丙酮( 85+15 )→苯∶乙醚( 4+6)→苯∶乙酸乙酯( 1+1)→氯仿∶甲醇( 95+5 )→氯仿∶丙酮( 7+3)→苯∶乙酸乙酯( 3+7)→苯∶乙醚( 1+9)→乙醚∶甲醇( 99+1 )→乙酸乙酯∶甲醇( 99+1 )→苯∶丙酮( 1+1 )→氯仿∶甲醇( 9+1)
說明一下: 苯∶甲醇( 95+5 )的意思是95 體積的苯混合5 體積的甲醇配成混合溶劑
常用混合溶劑
乙酸乙酯/ 己烷:常用濃度0~30%。但有時較難在旋轉蒸發儀上完全除去溶劑。
乙醚/ 戊烷體系:濃度為0~40%的比較常用。在旋轉蒸發器上非常容易除去。
乙醇/ 己烷或戊烷:對強極性化合物5~30%比較合適。
二氯甲烷/ 己烷或戊烷:5~30%,當其他混合溶劑失敗時可以考慮使用。
官能團極性大小比較
烷烴( —CH3,—CH2—)<烯烴( —CH=CH —)<醚類( —O—CH3,—O—CH2—)<硝基化合物(—NO2) <二甲胺( CH3—N—CH3)<脂類( —COOR )<酮類( —CO—)<醛類(—CHO)<硫醇(—SH)<胺類(—NH2)<酰胺(—NHCO—CH3)<醇類(—OH)<酚類(< Ar—OH)<羧酸類( —COOH )
常用流動相極性
石油醚<汽油<庚烷< 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DCM) <三氯甲烷<異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 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氫呋喃<二氧六環<丙酮< 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 <水
表示有機溶劑的極性,關系到其物理化學性質、如介電常數、偶極矩或折射率。這種表示方法把所有的溶劑看作是連續作用的介質,而不是看作由各個分子組成的非連續統一體,并且未考慮到溶劑和溶質之間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