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這標題,是否有人會問:非無菌藥品的生產貌似與污染控制策略沒什么關系吧?為什么會這么問,原因很簡單。污染控制策略(CCS),是在歐盟GMP附錄1的2020年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并在2022版的正式版中進行了完善。
歐盟GMP附錄1:無菌藥品生產,講的是無菌藥品,并不是非無菌藥品,所以非無菌原料藥與CCS沒有關系。
或者也有人會說,無菌企業才需要做CCS,非無菌企業何必去做CCS呢,興師動眾,浪費人力,無須像無菌企業那樣做的那么嚴格。
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認為,將CCS的理念引入到非無菌藥品生產中,未嘗不可,只有利大于弊。
一、更重視微生物污染
相比無菌企業,非無菌藥品生產企業不太關注微生物(包括內毒素等,下同),不管是微生物污染還是微生物分析。
有些企業沒有懂微生物的管理人員,甚至有些企業QC都沒有微生物專業的人員。非無菌企業工作重心無非就是儀器理化類或是化學污染,微生物則處于邊緣地帶,可有可無。
非無菌藥品生產企業對微生物的重視程度遠不及無菌藥品生產企業。有人會說,非無菌藥品又不是無菌藥品,是允許長菌的,只要產品的微生物限度低于標準不就行了。
在當今注重過程控制的藥品生產中,只重視產品最終的分析指標必然是不可取的。
而CCS是為了確保工藝性能和產品質量,從對現行產品和工藝的理解上所計劃的一套對微生物、熱源和微粒的控制。
包括與原料藥、輔料、藥品和組分、設施和設備操作條件、過程控制、成品質量標準相關的參數和屬性,及相關的監控的方法及頻次。
CCS特指對三類污染的控制:微生物、微粒、熱源。活性物質殘留的污染控制并不在CCS的范圍內。可見微生物污染在藥品生產中的重要程度。
PDA于2023年2月發布了第90號技術報告《藥品生產中的污染控制策略開發》,對無菌藥物、低生物負荷原料藥和易受污染的非無菌藥物生產中的污染控制實踐進行了介紹,并指出,報告中的原則可以更廣泛地應用于任何藥物生產。
所以,在非無菌化學藥品及原料藥生產中開發、實施CCS,可以使所有人員熟悉微生物與微生物污染,提高風險意識,更能保證產品質量。
二、更全面的風險評估
參考指南第2.5節,污染控制策略CCS中要考慮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工藝和車間設計
設施和設備
人員
公用系統
原料和過程控制
產品包裝和密封
供應商批準
委外的服務,如果有
工藝風險評估
工藝驗證
預防性維護
清潔消毒
監控系統
趨勢
以上的綜合
對于非無菌藥品生產企業,每個車間或者生產線也可以根據上述考慮點進行描述,描述的重點是基于對硬件和軟件的了解和對工藝過程的認知,尤其是對潛在風險的思考。這些基本信息將是后面風險評估的基礎。
比如描述該車間布局,潔凈級別及區域分布,人流物流、監控與報警系統,HVAC的設置、報警、確認與監控,相關水系統與產品工藝用水的情況等等。
有了這些詳細的基本信息,就可以進行風險評估了。可以使用公司規定的風險評估工具,或結合使用多種工具。比如魚骨圖,主骨是污染(微生物),側骨上是上面列的這些方面。這樣的風險評估更為全面有效。
三、更基礎的文件
CCS屬于主文件類型,需要定期審核、評價和更新。它是一些SOP、驗證、確認文件的基礎,而這些文件的更新、數據的趨勢等,又會反過來影響CCS的內容。
CCS內容龐大,并不是一份文件,可以是多個文件的組合。可以先建立一個全面的、總體的CCS要求,再按各車間/生產線來編寫各個CCS文件。
類似于驗證主文件VMP,再有不同過程、不同車間、不同類型的驗證方案和報告。
根據做出來的CCS去執行,在實施過程中再根據認知的提升、對風險的思考的提升、對積累的數據的分析,不斷地更新文件,達到更好。
將這些理念用于非無菌藥品生產企業的管理,得到的不光是一份好的文件,而是一個逐步提升的質量保證狀態。大家想想自己企業的培訓是怎么樣的?培訓老師告訴大家,今天培訓的內容是……,我們應該……。
有了CCS的支持,你是否可以告訴他,這個地方會有微生物污染,所以我們應該……。從是什么和如何做的培訓任務轉變成為什么要這么做的教育任務,逐步提高人員意識,這也是CCS作為基礎文件所體現出來的價值。
結語
人類與新冠病毒對抗了三年,不少普通老百姓了解了細菌和病毒的區別,掌握了七步洗手法以及如何正確佩戴防護用品,熟知了如何正確清潔消毒;隨著國家開放政策的執行,又有不少普通老百姓懂得了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的區別,以及此類解熱鎮痛藥的用法。
后疫情時代,作為在藥品生產前線奮斗耕耘的制藥人,更應該拿起CCS此等有利武器,為藥品質量乃至人類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