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8-11 21:17
輔助生殖用穿刺取卵針,是指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操作過程中,用于穿刺卵巢中卵泡以獲取卵母細胞的專用器械,按第二類醫療器械管理。
一、輔助生殖用穿刺取卵針的研發實驗要求
1.產品性能研究
穿刺取卵針的構造、尺寸、表面及針管內部處理方式以及真空吸引裝置等對術中疼痛和出血、卵細胞質量和隨后的胚胎發育皆有影響。為達到預期性能的要求,設計開發時要考慮到產品使用時穿刺過程中對患者的損害,以及真空吸引時對卵細胞潛在的損害可能。
產品性能研究資料應當包括但不限于產品技術要求中的相關性能指標,應涵蓋有效性、安全性指標以及與質量控制相關指標的確定依據、所采用的標準/方法以及采用的理由等。
(1)詳述所有性能指標及檢驗方法的確定依據,給出采用的原因及理論基礎,出具涉及到的研究性資料、文獻資料和/或標準文本。
(2)若申報產品組成結構與已在國內上市同類產品差別較大,則需出具產品對獲卵成功率、卵細胞形態影響的研究資料。
(3)應說明細菌內毒素限量及其設定依據,說明環氧乙烷及其他雜質的限量及其設定依據。
(4)特殊性能研究
對于注冊申請人采用新材料制造的產品以及具有涂層或聲稱的更安全/操作更簡單等其他特殊性能,企業應根據產品特點制定相應的性能要求,設計驗證該項特殊性能的試驗方法,闡明試驗方法的來源或出具方法學確認資料。
(5)說明與該產品配合使用的產品如負壓吸引裝置,明確負壓值的范圍并給出驗證依據。說明產品是否需在超聲引導下使用。
2.生物相容性評價研究
需對成品中與患者、卵細胞直接或間接接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進行評價。
生物相容性評價研究資料需包括:
(1)生物相容性評價的依據和方法。
(2)產品所用材料的描述及與人體接觸的性質。
(3)實施或豁免生物學試驗的理由和論證。
(4)對于現有數據或試驗結果的評價。
參考GB/T16886系列標準,需考慮進行的生物相容性評價/試驗項目包括細胞毒性試驗、致敏試驗、刺激試驗、急性全身毒性試驗、溶血試驗、鼠胚試驗及熱原;囊胚細胞數是一項評價胚胎發育狀況的敏感和定量指標,鼠胚試驗宜兼用囊胚細胞計數法對發育期的胚胎進行分析(試驗品處理組與陰性對照組相比囊胚細胞數應無明顯差異)。由于人精子存活試驗是用于判斷受試物對生殖細胞及胚胎潛在毒性廣為接受的指標,建議參考YY/T 1535-2017《人類體外輔助生殖技術用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人精子存活試驗》,進行相關評價。
以上項目若不適用,應給出充分的理由和論證。
應避免選擇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變性風險的原材料或成分。若申報產品的材料或成分具有上述風險或相關風險不明,應對其應用進行詳細的分析說明,并出具產品致癌性、致突變性及生殖毒性的生物相容性評價資料。
3.生物安全性研究
產品若含動物源性材料,應按照動物源產品出具相關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資料。
4.滅菌工藝研究
(1)應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及其選擇依據和無菌保證水平(SAL),并給出滅菌確認報告。產品的無菌保證水平(SAL)應達到1×10-6。
(2)殘留毒性:若滅菌使用的方法容易出現殘留,如環氧乙烷滅菌,應當明確采取的處理方法及限量要求。考慮到環氧乙烷具有致癌、致畸性,產品接觸卵母細胞,因此應盡可能降低環氧乙烷殘留。
5.產品貨架有效期和包裝研究
(1)貨架有效期
貨架有效期包括產品有效期和包裝有效期。產品有效期驗證可采用實時老化或加速老化的研究。實時老化的研究是唯一能夠反映產品在規定儲存條件下實際穩定性要求的方法,應遵循極限試驗和過載試驗原則。加速老化研究試驗的具體要求可參考YY/T 0681系列標準(ASTM F 1980)。
對于包裝的有效期驗證,建議給出在選擇恰當的材料和包裝結構合格后的最終成品包裝的初始完整性和維持完整性的檢測結果。在進行加速老化試驗研究時應注意:產品選擇的環境條件的老化機制應與宣稱的真實運輸儲存條件下發生產品老化的機制相匹配。對于在加速老化研究中可能導致產品變性而不適于選擇加速老化試驗方法研究其包裝的有效期驗證,應以實時老化方法測定和驗證。
(2)包裝及包裝完整性:在宣稱的有效期內以及運輸儲存條件下,保持包裝完整性的依據。包裝設計及驗證應考慮導管彎折對管道通暢性及對卵細胞的影響。
6. 產品技術要求
6.1.理化性能:外觀、尺寸、微粒污染、耐腐蝕性、顯影回聲標志、還原物質、酸堿度、紫外吸光度、重金屬限值、蒸發殘渣、環氧乙烷殘留限值(若適用)。
6.2.產品使用性能相關指標:取卵針(剛性、韌性、刺穿力、針孔通暢)、管路(耐液壓、耐吸引、水流量、管路暢通性、內圓錐接頭、密封性)、拉伸性能(各連接部分)。
6.3.表面處理:如硅化處理、涂層成份及相關性能。
6.4.由于該產品直接接觸卵細胞,產品技術要求中應包括鼠胚試驗性能指標。
6.5.無菌。
6.6.細菌內毒素限值。
二、相關標準
GB/T 16886《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系列標準
GB/T 14233.1《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1部分:化學分析方法》
GB/T 14233.2《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2部分:生物學試驗方法》
GB 15811《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針》
GB 18671《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
GB/T 15812.1《非血管內導管 第1部分:一般性能試驗方法》
YY/T 0313《醫用高分子產品 包裝和制造商提供信息的要求》
YY/T 0995《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用醫療器械 術語和定義》
YY/T 1434《人類體外輔助生殖技術用醫療器械 體外鼠胚試驗》
YY/T 1535《人類體外輔助生殖技術用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人精子存活試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三、主要風險
按照YY/T 0316《醫療器械 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標準的要求,對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實施風險管理。風險管理資料應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1.可能影響產品安全性的特征問題清單
應參考YY/T 0316附錄C的要求判定醫療器械與安全性有關特征的問題,但識別風險的來源并不局限于此。應對該類產品進行充分的風險識別,風險識別的信息來源需要具體列出,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途徑:類似產品的投訴/抱怨數據、醫學文獻、試驗室檢測、動物試驗數據、產品標簽標識、專家觀點等。對于風險識別信息的來源企業應具體說明,并給出有關支持文件或文獻。
2.產品有關危害的清單
注冊申請人應詳細列出與產品有關的已知和可預見危害的清單,以及對每個危害如何造成損害的分析(包括可預見的事件序列、危害處境和可能發生的損害)。
注冊申請人應指出擬申報產品所特有的任何額外風險,說明風險分析的方法。已識別的風險應至少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
(1)原材料的生物學和化學危害:
材料或材料來源變化;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對卵細胞及胚胎的影響。
(2)生產加工過程可能產生的危害:
污染;微粒殘留;添加劑、助劑、輔劑的殘留;工藝用水;生產環境潔凈度;熱原;細菌內毒素。
(3)產品使用風險因素:
選擇與使用不當;出血;疼痛;液體回流和漏氣;卵細胞損傷;折損。
(4)滅菌過程可能產生的危害:
滅菌方式對產品不適宜,滅菌不完全等。
(5)不正確使用產生的危害:
未按照說明書中操作方法操作,使用過程中損傷組織及卵細胞。
(6)產品包裝可能產生的危害:
包裝破損、標識不清等。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