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熱點事件
嘉峪檢測網 2021-09-27 23:10
下肢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腿部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種非常常見疾病。其中DVT的發病率為88~112例/10萬人年。首次發病后10年內VTE復發率為20%至36%。另外DVT是引發肺栓塞(PE)的主要原因,肺栓塞(PE)一旦發生輕則造成肺損傷,重則引起呼吸困難,甚至死亡。目前肺栓塞已經成為僅次于冠心病和腦卒中,引起死亡排名第三位的疾病(美國每年有20多萬多人死于PE相關的疾病,歐洲每年有54.4萬人死于相關疾病)。很可惜是目前旨在降低PE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新技術卻相對較少,其中抗凝治療依舊是肺栓塞(PE)治療的金標準。
對于DVT和PE引發的危害,波科開發出一款超聲溶栓導管---EkoSonic,使血栓溶解更快、更安全。作為目前唯一上市的超聲溶栓導管,波科對EkoSonic一直期待很高,期望通過EkoSonic提高肺栓塞生存幾率,降低不良事件。為此波科決定開始一項大規模的隨機性對照試驗(HI-PEITHO),進一步證明EkoSoni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樣國內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也開發出一款超聲溶栓導管,盡管和波科的EkoSonic一樣采用超聲波加速血栓溶解。但是國立清華大學的超聲溶栓導管依舊有著與波科很大差別。國立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將超聲溶栓導管命名為超聲漩渦溶栓導管(VorteSonic)。
VorteSonic
VorteSonic產生的超聲波為旋渦狀,不是傳統陣型。這種不同的波形,得益于VorteSonic采用了僅有0.2cm的換能器組件和迷你探頭。
再加上結合心血管導管技術,因此在進入肺動脈、下肢靜脈后,能夠產生如同漩渦般的超聲波漩渦,在血栓周邊產生強烈擾流,讓血栓如同棉花般松開,從而使溶栓藥物更有效率地卷入血栓內部,將血栓溶解成僅0.001厘米的微粒。
根據國立清華大學研究團隊講述靈感來源:“臨床上曾看到一條血栓的長度就超過40厘米,如果僅靠藥物慢慢溶解,成效有限且緩不濟急,就像洗衣服如果只泡洗衣液,就算用量再多,清潔效力仍然有限,但如果加上洗衣機的旋轉拍打,就可快速有效地將衣物洗凈。”
VorteSonic以及在小動物上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施加超聲波渦流 10 分鐘后,小鼠大腦中的血栓收縮 60%,證明了快速治療的潛力。更重要的是,超聲的反饋特性可用于實時治療監測。
這不僅加快血管通暢,而且治療變得更為安全。當然這只是小動物上效果。如果想要在人體上取得同樣效果,VorteSonic還需要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不僅僅要證明產品有效性,更需要證明產品安全性。同時也要證明其產品與波科的EkoSonic之間的優劣,期待國貨能夠比EkoSonic具有更佳臨床效果。
根據研究團隊介紹,VorteSonic已經在美國和歐盟申請專利。同時表示VorteSonic不僅僅可以用于DVT和PE。還能在體外應用,未來將可應用于腦卒中、冠狀動脈栓塞等治療。此外,VorteSonic未來也可望搭配微氣泡藥物釋放,應用于帕金森氏癥、癲癇等腦部疾病或神經性疾病的治療。研究團隊認為VorteSonic具有很廣闊市場應用空間,如果技術可行大陸企業完全可以收購該技術,對于立志于創新的企業來說是否一個非常好選擇。我們企業具有臺灣企業無法具備資本、市場以及全球化視野,完全有能力將該技術推廣至全球。畢竟臺灣太小,技術未來市場運作完全缺乏資本和人才支撐。
來源:Med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