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相色譜分析過程中,常會出現下面9種色譜峰,你知道每種色譜峰產生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嗎?
一、峰拖尾
峰拖尾原因總結如下:
1、柱篩板堵塞:色譜柱的進出口的篩板堵塞,樣品進入色譜柱時會受阻,液體流動受阻形成延遲,使得樣品在相中停留時間變長,從而使峰型拖尾。
阻塞原因:
A、配置流動相時污染。
B、型號規格插口不匹配,在扭緊的那時候造成形變而促使管道阻塞。
C、試品解決液清潔得不整潔,長期性會在六通閥和柱中間產生堵塞受阻。
D、在應用手動式六通閥時,旋轉的不及時,因此導致流路產生了死堵,工作壓力迅速上升超出警示值。
E、應用較高濃的緩存鹽溶液,在關機時將會在出入口端結晶體成塊并導致阻塞。
解決辦法:需要通過反沖色譜柱,或者更換篩板。
2、色譜柱塌陷:是指色譜柱由于其它原因引起了柱效率喪失,不能對物質形成保留,使得物質不在固定相上保留而隨流動相流出,但是又還有一點柱效,因此形成拖尾。
色譜柱坍塌分為兩種:柱頭塌陷和相塌陷。
(1)柱頭塌陷:是指色譜柱使用較長的一段時間后,由于填料中硅膠基質或鍵合相的流失,導致柱床松動,在單向壓力的作用下(色譜柱入口端承受絕大部分系統壓力而出口端壓力很小),整體表現為色譜柱的入口端出現填料缺失,嚴重時可看到填料的缺口。
柱頭塌陷原因:
A.由流動相而不是由樣品引起的,因為樣品的進樣量很小,對填料損傷有限,不至于造成那么大量的硅膠基質和鍵合相的流失,而流動相的量很大,1.0mL/min的流速,如果pH超標或在色譜柱pH耐受范圍臨界點附近長時間使用,是比較容易造成柱頭塌陷的。
B.硅膠基質的溶解規律是:
a、純水相的流動相中硅膠的溶解度遠大于帶有一定比例有機相的流動相;
b、流動相呈堿性比呈酸性更容易溶解硅膠基質,pH>9的時候硅膠溶解顯著;
c、溫度越高硅膠越容易溶解,一般最好控制在40℃以下。
解決辦法:通常無法修復。
(2)相塌陷:是指常規C18柱長時間用高含水量的流動相(>90%)長時間沖洗后,導致保留時間逐漸變短,最后可能在色譜柱上一點保留也沒有的現象。
相塌陷原因:在高含水量的流動相條件下,由于C18長鏈不溶于水,長時間沖洗時,鍵合上去的C18長鏈慢慢的相互聚集形成單獨的一相,水也單獨成一相,因此化合物在流動相的帶動下越來越難與C18長鏈相互作用實現保留,最后一點保留都沒有就直接在死體積的位置被沖洗出來。
解決辦法:色譜柱出現了相塌陷后,通常用純乙腈或甲醇持續沖洗可以使出現相塌陷的色譜柱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完全恢復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通常30分鐘到1個小時是必須的。有一種更好的解決辦法是用丙酮做流動相進行沖洗,所需時間更短、效果更好。
3、色譜柱污染:即樣品不在同一起跑線起跑,從后面開始跑得到達終點稍晚,表現出拖尾。
污染原因:來源于流動相污染及儀器長時間未清洗導致色譜柱的污染。
解決辦法:更換色譜柱或者采用有機溶劑梯度洗脫1h以上沖洗柱子。
4、流動相PH值選擇錯誤:如某PH下有的樣品存在分子型和離子型的動態平衡,或者兩種形態比例接近1:1時,離子型的陸續向分子型轉化就會表現出拖尾。
原因:不適宜的流動相PH。
解決辦法:調節PH值可抑制分子解離,改善拖尾.對于堿性化合物,可以選用相對較低的PH值更有利于得到對稱峰,也可以選用堿性試劑與固定相發生反應,從而阻斷堿性化合物與固定性發生反應。
二、 峰前沿
前沿峰原因總結如下:
1、樣品過載:被保留的樣品在正常出峰時間前陸續出來,形成前沿峰。降低樣品含量。
原因:
(1)色譜柱載量不夠;
(2)樣品濃度過大;
(3)進樣量太大。
解決辦法:從上述三方面進行優化。
2、樣品溶劑選擇不恰當:在反相色譜中用已腈做樣品溶劑,而流動相的洗脫力較弱時會出現前沿峰。選擇流動相或者接近流動相的比例作為樣品溶劑。
原因:溶劑的洗脫能力大于流動相。
解決辦法:
(1)選擇合適的溶劑溶解樣品;
(2)降低進樣量;
(3)調整流動相的有機比例。
3、色譜柱損壞:色譜柱損害嚴重,不能對化合物形成保留。
原因:色譜柱使用后未及時清洗等。
解決辦法:更換色譜柱。
4、包峰:由于分析方法不適宜導致在主峰前有很多小峰出現,假象前沿峰(非其他因素引起的前沿),大峰包埋了沒有分開的小峰。
解決辦法:優化分析方法。
三、形成倒峰
倒峰原因總結如下:
1、樣品折射率小:示差折光檢測器測的信號是折射率小的物質。
原因:
(1)組分的折射率小于流動相。(通常是水引起的)
(2)密度不一樣,出來的峰正倒不一樣。
解決辦法:通常不需要解決。
2、進樣所致:進樣時,樣品對原有流動相產生瞬間阻斷,然后瞬間涌流,所以產生先倒后高的“溶劑峰”。
原因:斷流。
解決辦法:不需要解決。
四、包裹峰/嚴重拖尾峰
包裹峰/嚴重拖尾峰原因總結如下:
1、色譜柱問題:色譜柱基質流失,或者色譜柱被真菌污染。
解決辦法:更換色譜柱。
2、樣品未全部溶解或者溶解度低:溫度、溶解都可能會影響到溶解度。
原因:室溫過低、樣品溶解性差。
解決辦法:選擇合適溶解來溶解樣品。
3、流動相混合不均勻:一般是流動相沒配好,管路流動相不均勻,也會導致上述現象。
解決辦法:
(1)充分混合流動相,如果組分較復雜,手動混勻時間、超聲脫氣時間可適當延長。
(2)兩項或多項在儀器內無法混勻時,可選擇手動提前混勻,該流動相不可以選用儀器進行混合。
五、基線向上或向下漂移
基線向上或向下漂移原因總結如下:
1、色譜柱柱溫不穩定:色譜柱柱溫未穩定會導致示差檢測器、電導檢測器、較低靈敏度的紫外檢測器或其它光電類檢測器產生波動,因此會導致基線的飄逸。
原因:柱溫波動。
解決辦法:
(1)選擇可以控溫的柱溫箱;
(2)增加柱溫平衡時間,一般為30min;
(3)在檢測器之前使用熱交換器。
2、流動相中有機相和水相為完全混勻:流動相條件變化引起的基線漂移大于溫度導致的漂移。
解決辦法:
(1)充分混合流動相,如果組分較復雜,手動混勻時間、超聲脫氣時間可適當延長。
(2)兩項或多項在儀器內無法混勻時,可選擇手動提前混勻,該流動相不可以選用儀器進行混合。
(3)使用HPLC級的溶劑,流動相在使用前進行脫氣處理。
3、流通池被污染或有氣體:用甲醇或其他強極性溶劑沖洗流通池。
解決辦法:
(1)排氣。
(2)用甲醇、乙腈或其他極性強的有機溶劑,也可以用0.1N的硝酸(不要用鹽酸),進行清洗流通池。
4、流動相配比不當或流速變化:更改流動相配比或流速。
解決方法:可定期檢查流動相組成及流速。
5、樣品中有強保留的物質:以饅頭峰樣被洗脫出,從而表現出一個逐 步升高的基線。
解決辦法:
(1)使用保護柱。
(2)如有必要,在進樣之間或在分析過程中, 定期用強溶劑沖洗柱子。
6、波長的設置問題:低波長時,由于有機溶劑的比例增加,隨之基線也會發生漂移,高波長時, 基線相對平穩。
解決辦法:設置高波長。
六、峰展寬
峰展寬原因總結如下:
1、色譜柱污染或柱校降低 色譜柱的污染會造成塔板數降低,引起峰展寬現象。
解決辦法:更換同樣類型的色譜柱,如果新柱子可以提供對稱的色譜峰,則用強溶劑沖洗舊柱子。
2、柱子與檢測器之間的管路太長或管路內徑太大會引起寬峰現象。
解決辦法:更換內徑較小的短管路。
3、檢測器或流通池體積過大:
解決辦法:減少響應時間或使用更小的流通池。
4、溶劑洗脫能力比較低
原因:流動相洗脫力不足導致化合物保留時間延長引起寬峰。
解決辦法:選用洗脫力強的溶劑:乙腈、四氫呋喃等。
七、噪音過大
噪音過大原因總結如下:
1、在流動相、檢測器或泵中有氣泡
解決辦法:流動相脫氣,沖洗系統 以除去檢測器或泵中的空氣。
2、系統漏液:檢查管路接頭是否松動,泵是否漏液,是否有鹽析出和不正 常的噪音。
解決辦法:檢查色譜柱是否有漏液,檢查單向閥是否有鹽洗出,檢查流動相瓶中過濾頭是否有持續的小氣泡,檢查檢測器流出管路是否有氣泡,如有必要,更換泵密封。
3、流動相沒混勻
解決辦法:用手搖動使混合均勻或使用低粘度的溶劑,增加超聲時間。
4、柱溫異常、檢測器溫度異常
解決辦法:使用柱溫箱,減少溫度差異或加上熱交換器。
5、偶然噪聲:進行斷電檢查,液相、檢測器等,追溯干擾的外部來源,加以調整。
解決辦法:采用精密級穩壓電源。
八、色譜峰之間分離度降低
色譜峰之間分離度降低原因總結如下:
1、分析方法梯度洗脫程序不合理:快速洗脫往往會使分離度不夠。
解決辦法:優化梯度洗脫程序,采用緩慢洗脫方式,要么延長時間,要么降低流速。
2、流動相微生物污染:
解決辦法:含有有機銨鹽-乙酸的流動,通常需要現用先配,長時間不用會導致PH或者鹽濃度發生變化,降低分離度,需重新配置流動相。
3、保護柱或分析柱阻塞:
解決辦法:
(1)更換新的保護柱進行分析,
(2)如果是分析柱阻塞,更換色譜柱。
九、分叉峰

分叉峰原因總結如下:
原因:
1、樣品或色譜柱污染。
2、溶劑效應。
3、色譜柱過載。
4、色譜柱塌陷
5、色譜柱兩個接頭沒有安裝好。
6、色譜柱性能下降。
7、柱前篩板部分堵塞。
解決辦法:從上述原因,逐個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