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6-06-17 10:37
國際衛生組織將石棉定義為1類致癌物質,它的使用對人類健康及生活工作環境可能造成較大的傷害。一旦發現含石棉材料,正確的做法是對該材料進行評估、管理、移除,移除后的廢物也需要按照國家要求特殊處理。
?
石棉,又稱石綿,是天然的纖維結晶狀的6大硅酸鹽類礦物質的總稱(Asbestos, 5.5FeO, 1.5MgO, 8SiO2, H2O)絲絹光滑,富有彈性。
由于石棉的纖維柔軟,具有絕熱、耐高溫、絕緣、隔音、耐腐蝕、耐酸堿和耐磨等特性,在制造業中有相當多的用途,例如耐火的石棉紡織品、絕緣棉/板等石棉制品,及各種絕熱材料等,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汽車、船舶等品中。
與此同時,石棉在應用中也存在弊端。極其微小的石棉纖維飛散到空氣中,一旦被吸入到人體肺部后,經過20到40年的潛伏期,非常容易誘發塵肺病、肺癌等肺部疾病(如圖1)。石棉公害問題已在世界各國受到不同程度關注和整治。在歐洲,預測到2020年因石棉引發的肺癌而致死的患者將可能達到50萬人。而在日本,預測到2040年將有10萬人因石棉肺而死亡。
圖1
以原礦狀態分類可分以下:
①蛇紋石系(溫石棉、白石棉):化學式「Mg6Si4O10(OH)8」。
②角閃石系(青石棉)、褐石棉(茶石棉):化學式「Na2(Fe2+3Fe3+2)Si8O22(OH)2」,纖維呈現尖針狀較無柔韌感,且危害、毒性最強,早在1995年就已被禁止生產與制造。
③直閃石:化學式「Mg7Si8O22(OH)2」與鐵直閃石(鐵石棉):化學式「Fe2+7Si8O22(OH)2」系列:1995年已被禁止生產與制造
直閃石棉包括:
直閃石(透角閃石棉)「Mg7Si8O22(OH)2」
透閃石(陽起石棉)「Ca2(Mg,Fe)5Si8O22(OH)2」(Mg/(Mg+Fe)=1.0-0.9)
綠閃石:「Ca2(Mg,Fe)5Si8O22(OH)2」(Mg/(Mg+Fe)=0.5-0.9)
國際衛生組織將石棉定義為1類致癌物質,它的使用對人類健康及生活工作環境可能造成較大的傷害。一旦發現含石棉材料,正確的做法是對該材料進行評估、管理、移除,移除后的廢物也需要按照國家要求特殊處理。
船舶中含石棉材料的非法移除、處理可能導致嚴重后果,港口國在必要時將對違規船舶處以禁止靠港、滯留、定期整改等懲罰措施。對在船上工作人員造成的身體傷害,船東、雇主也可能被追溯相應的法律責任。隨著人們對石棉的危害越來越重視,國際海事協會制定了一系列石棉禁令,并針對發現石棉后如何處置,做出了一系列詳細的要求和指示。
如果船舶被發現含石棉材料,應按照表1IMO(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通函的要求,對這些含石棉材料進行管理和移除。
表1
各地區性法規對石棉的管控和移除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荷蘭政府對船舶石棉嚴格禁止,如有發現石棉將被要求限期整改,并要求船舶石棉移除、清潔、去污染及重新入駐檢查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公司進行。
澳大利亞政府要求2003年12月31日起船上不得使用石棉材料;在此之前已安裝上船的材料,不得對工人構成危害,如果可能構成危害,則考慮移除或做相應的管理。
美國環保署專門頒布了石棉危害應急法案,要求對于石棉的調查、管理、移除設計、施工現場監督和移除工人參加專門培訓并獲得資質。
我國也對石棉移除及管理發布了一系列國家及行業標準。如GBZ/T193-2007,GBZ/T 192.5-200,GBZ2.1-2007。
自2011年以來,由于石棉使用傳統,我國船舶制造業石棉違規現象頻發,導致被船東索賠甚至訴訟的案例時有發生,其中部分案例涉及石棉移除的要求。
在石棉移除過程中,如果沒有按正當程序施工,細小的石棉纖維會擴散到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產生嚴重的后果。
石棉移除對拆解主體的資質、技術及移除結果要求很高,且需符合國際通行的石棉移除要求(如圖2)。
圖2
在美國,清除石棉廢物之前,需先將其充分濕潤,采用裝有高效微粒空氣過濾器的真空清除器收集所有含有石棉的碎片和灰塵;清除過程中,為保證石棉不從規定區域擴散開,可以采用隔離屏障或保持清除場所的負壓狀態;而對清除的石棉廢物則普遍要求存放在密封容器或塑料袋中。
專業拆解人員應借助專用的服裝與工具避免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設立明顯標志(如圖3),圍壁拆解區域,對拆除部位噴水使其充分濕潤,整體拆除,禁止用切割或火燒等。拆除過程中,需有專人監督檢測石棉區域,確保石棉含量不超標。石棉廢棄物需安全處置。
圖3
石棉移除后,還應進行清潔檢驗,相關區域檢驗合格后(小于0.01 fibres/ml)頒發清潔證書后方可解封。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