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fā)
嘉峪檢測網 2022-04-25 01:22
近年來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發(fā)動機潤滑油市場的質量品控備受社會關注。
對于機油的重要指標“粘度”,消費者常關注到的往往只是機油產品外包裝標簽上的“粘度等級”,例如常見的:0W/20、5W/30等。
而發(fā)動機潤滑油油液的粘溫性能檢驗的指標其實還有多種,比如:運動粘度、粘度指數、低溫動力粘度、低溫泵送粘度、高溫高切剪粘度等。
今天技術專家為大家全方面講解高溫高剪切粘度的相關知識及測試方法。
高溫高剪切粘度
“高溫高剪切粘度”,簡稱HTHS (High Temperature High Shear),它是機油在高溫高剪切環(huán)境下粘度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
該指標反映的是機油在150℃或100℃、切剪速率為106s–1條件下,潤滑油保持潤滑的能力,對于實驗室測試可通過轉子/定子或多重毛細管粘度儀等測試得到。
形象地說,它反映的就是潤滑油的油膜強度。其指標越高,抗高溫高切剪的性能則越優(yōu),從而潤滑性能越好。
潤滑油的粘度也是影響車輛燃料經濟性的重要指標。
在相同條件下,粘度越高,發(fā)動機內機械摩擦阻力越大,耗油則上升。
近些年來各大車企、OEM廠商也都在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能在降低發(fā)動機油粘度的同時,讓潤滑油在面對各種苛刻條件仍能表現出較好的油膜強度和潤滑穩(wěn)定性。
“高溫高剪切粘度”已經成為評價潤滑油研發(fā)品質和終端使用性的重要技術指標。
市場質量監(jiān)管分析
據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廣東省近期監(jiān)督抽查結果通報中,針對汽車制動液、潤滑油產品的省級專項質量監(jiān)督抽查結果顯示:
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茂名、湛江、珠海、惠州等9個地市71家企業(yè)生產的共158批次汽車制動液/潤滑油產品,經查發(fā)現有近25批次產品存在不合格國家標準要求的情況。
其中“高溫高剪切粘度”作為本次專項行動中潤滑油產品質量監(jiān)督的重要參判指標,也引起了更多的技術關注。
“高溫高剪切粘度”不合格分析
近年來,我們通過不斷總結市場經驗,整理出部分造成“高溫高剪切粘度”易產生不合格的關鍵因素。
檢測需求方在潤滑油配方研發(fā)時的小樣驗證、出產檢驗等過程中常會因為受自身工廠實驗室儀器設備檢測寬度或精度的缺陷限制,選擇技術要求相對降低的測試方法得出檢測數據。
SH/T0703-2020是現行的三個方法標準中再現性最大且市場占有率最高,我國HTHS國產檢測設備中,幾乎都是在采用SH/T0703(多重毛細管粘度計)。
但是其試驗原理與發(fā)動機工況并無相關性,所以潤滑油“高溫高剪切粘度”指標在出廠檢驗、監(jiān)督抽檢、進口海關抽查檢測經常出現不合格的實際情況。
HTHS方法標準匯總表
油品實驗室結合近年經驗,推薦檢測及研發(fā)同仁:針對“高溫高剪切粘度”指標,應從源頭起選擇國家仲裁標準(SH/T0618)的試驗方法,既保證方法一致性,又有助于結果溯源。
國內外標準分析
如上表中所列HTHS共8個國內外方法標準,根據儀器的運行原理可大致分為三類。其中4種方法標準號對應相同一種儀器類型(TPV)。
歐洲地區(qū)最早建立HTHS評價手段CECL-36-T-84方法標準;
我國于1995確定行業(yè)標準并等效采用CECL-036-T-84;
ASTM美國材料實驗協(xié)會在該設備基礎上發(fā)布了ASTMD4741。
而后國內相應發(fā)布SH/T0751并在汽油機油GB11121-2006和柴油機油GB11122-2006產品標準中明確仲裁方法為SH/T0618(TPV)。
該方法測試原理應用轉子/定子模擬高溫高切剪環(huán)境,更為貼合發(fā)動機的實際工況場景,建議引用錐形塞粘度計測試評價發(fā)動機油“高溫高切剪穩(wěn)定性”的指標。
對于CONOSTAN-Ravenfield BS/C+ HTHS 高溫高剪切粘度儀,此標準正是將試樣加入錐形塞粘度計固定的球型套筒中的轉子和定子之間。
轉子和定子間以錐體配合,可通過調節(jié)它們之間的間隙,來調節(jié)剪切速率;轉子在已知速率下旋轉,可測出反作用的扭矩值,根據其扭矩值,再從已用牛頓標準油得到的標準曲線上查出試樣的HTHS粘度,則結果更為精確。
來源:CTI華測能源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