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6-08-22 14:33
為推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提升生產者的社會責任意識,2016年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遴選出15家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以及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第三方機構,作為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首批試點單位并進行公示。
中國是電器電子產品生產和廢棄大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主要電器電子產品報廢量超過2億臺,重量超過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產生國。面對數量如此巨大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中國的回收處理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開展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工作,是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管理制度的重要配套措施,是完善生產者延伸制度的重要基礎。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生產者除了承擔生產過程的責任,還要延伸到承擔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特別是廢棄后的回收和處置的責任。此次15家企業成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試點單位,其中共有7家家電企業,包括長虹、格力、海信、TCL、索伊、尊貴等。業內人士認為:與拆解企業回收廢棄家電相比,通過銷售渠道逆向物流回收廢棄家電,是家電生產企業的優勢。
相比于歐盟的RoHS和WEEE指令要求,中國在電子電器有害物質管控和廢棄產品處理方面起步較晚,但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自2007年3月1日起實施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已對電子信息產品實施有害物質含量進行控制。2016年1月,修訂后的《電器電子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管理辦法》正式發布,將適用范圍擴大到各類電器電子產品,并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另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自2011年1月1日起實施使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有法可依。其后發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于2012年7月1日起實施,該管理辦法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基金的征收和管理辦法進行了明確規定,建立了由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繳納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以及對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的企業進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補貼。首批征收基金的產品范圍包括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型計算機等5類產品。到目前已有5批具有資質的處理企業入圍基金補貼范圍,進入正規拆解渠道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量大幅增加,行業初具規模。但具體執行情況不甚理想,回收處理的廢棄電器產品以電視機為主,占比80~90%,其他產品的回收規模還比較小。為了探索更合適的模式,確定具體管理指標,工業和信息化部特地開展此次試點工作。
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一方面可以推動廢棄電器的回收和資源再利用,另一方面對于生產企業來說也是一個發展機會:從回收或拆解等環節可能發現電器制造的延伸發展,也可以通過回收再利用,減少對原材料的消耗,獲得企業效益。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