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8-12-13 09:32
日常生活中,紡織品在穿著過程中會被人體各種分泌物及環境中的污染物“玷污”,成為各種微生物的棲息地。當外界環境適宜時,吸附在紡織品上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織物上的污染物,產生異臭并引發皮膚病或其他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中國規劃綱要的提出,大家對紡織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抗菌紡織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紡織品抗菌的相關知識。
檢測標準介紹
抗菌紡織品是添加抗菌劑改性或后整理制成的各類抗菌紡織產品。目前國內用于紡織品抗菌性能檢測的標準主要有FZ/T 73023-2006 《抗菌針織品》和 GB/T 20944-2007《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兩個標準中涉及的方法主要為吸收法和振蕩法,實驗的菌株為代表革蘭氏陽性菌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代表革蘭氏陰性菌的大腸桿菌或者肺炎克雷伯氏菌以及代表真菌類的白色念珠菌。
FZ/T 73023-2006中不同抗菌產品等級以及結果判定見表1;GB/T 20944.3-2007第3部分振蕩法的抑菌評價標準為: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70%,白色念球菌的抑菌率≥60%。
表1.抗菌針織品的抑菌指標
實驗中測試的菌類介紹
下面給大家介紹下實驗中測試的菌類,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以白色念珠菌為代表的真菌
白色念珠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及陰道。一般在正常機體中數量少,不引起疾病。當機體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約作用失調,則本菌大量繁殖并改變生長形式侵入細胞引起疾病。其實白色念珠菌對于女性朋友來說并不陌生,有很多婦科炎癥都是這種真菌導致的,比如常見的白色念珠菌陰道炎。
2、以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為代表的革蘭氏陰性菌
大腸桿菌,學名“大腸埃希菌”,腸桿菌科,周身鞭毛,能運動,無芽孢,能發酵多種糖類產酸、產氣,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棲居菌。嬰兒出生后即隨哺乳進入腸道,與人終身相伴。大腸桿菌結構簡單,繁殖迅速,培養容易,是生物學上重要的實驗材料。大部分大腸桿菌為非致病菌,被認為是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少部分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人和動物有病原性,可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癥。
肺炎克雷伯氏菌,腸桿菌科,單個或呈短鏈,不運動,有莢膜,存在于健康人的呼吸道和腸道菌群中,是重要的條件致病菌之一,對人致病性較強。在肺泡內生長繁殖時,可引起組織壞死、液化、形成單個或多發性膿腫;病變累及胸膜、心包時,可引起滲出性或膿性積液;病灶纖維組織增生活躍,易于機化;纖維素性胸腔積液可早期出現粘連。
3、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代表的革蘭氏陽性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葡萄串狀、無芽胞、鞭毛,大多數無莢膜,細胞壁含有肽聚糖,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種重要的病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通過菌株產生的腸毒素和侵襲性酶產生致病,可引起化膿性炎癥、毒素性疾病等感染。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