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21-04-02 17:09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出現,社會對防護口罩等疫情防控防護物資的需求量暴增,在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產生了大量生產防護口罩的企業。在防護口罩質量安全總體趨好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如防護口罩質量符合性有待提高,消費者投訴和監督抽查不合格等情況還不時發生。本文通過分析防護口罩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及產生的原因,提醒生產防護口罩的相關企業對常見質量問題引起重視,從而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
總體情況
從近期防護口罩測試數據看,測試結果不合格項目主要為過濾性能(過濾效率和防護效果),其次為微生物指標、呼吸氣阻力、呼吸閥氣密性、口罩帶/頭帶相關項目。目前口罩產品的質量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的過濾性能,是口罩和熔噴法非織造布企業應關注的重點。
過濾性能分析
口罩通過阻隔飛沫、顆粒的侵入從而具有預防細菌、病毒通過空氣傳染的功能,考核產品對顆粒物氣溶膠的過濾能力的過濾效率項目是評價口罩質量的重要依據。由于測試用的含菌懸浮粒子直徑大于NaCl鹽性顆粒物氣溶膠,同一產品測得的細菌過濾效率往往高于NaCl鹽性顆粒物過濾效率。
細菌過濾效率是指在規定流量下,口罩材料對含菌懸浮粒子濾除的百分數。該指標考核的是口罩對細菌懸浮粒子的過濾能力,也是疫情期間普通消費者比較關注的指標之一。一般的醫用口罩規定該指標應不小于95%,目前非醫用口罩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該指標沒有要求,僅部分團體標準、地方標準或企業標準對該指標有要求。
NaCl顆粒物過濾效率指的是在規定條件下,過濾材料濾除NaCl顆粒物的百分比。消費者經常提到的KN95指的是在規定條件下,口罩對NaCl顆粒物濾除能力達到95%及以上。醫用外科口罩規定該指標應不小于30%,醫用防護口罩對應的最低級別規定該指標應不小于95%。非醫用口罩標準:GB 2626—2006和GB/T 32610—2016對應的最低級別規定該指標應不小于90%。
過濾性能不合格的原因
(1)未采用熔噴非織造布作為過濾材料。僅采用普通織物、普通無紡布或多層紗布作為口罩過濾材料,其過濾性效率遠遠達不到標準要求,無法起到良好的過濾效果。目前有效的過濾材料主要是熔噴非織造布,其纖維的隨機分布及復雜的三維多孔結構,使得其過濾性能遠高于普通織物。
(2)熔噴非織造布過濾材料的參數不合理。影響熔噴非織造布過濾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孔徑、纖維細度、面密度與厚度等,通常隨著非織造過濾材料孔徑的增大,過濾效率降低;纖維直徑越小,織物孔徑分布越均勻,平均孔徑就越小,過濾效率也越高;過濾材料厚度和面密度增加也能提高過濾效率。在非織造布生產過程中,原料、溫度、速度等參數選擇不當,容易導致產品的纖維直徑過粗,產品過于稀薄,從而造成過濾效率不符合要求。
(3)未采取必要的后處理措施。普通熔噴濾料的過濾功能往往不能達到防護口罩的要求,因此需要對濾料做進一步處理,其中最常見的方式是進行靜電駐極處理,經過駐極處理后,濾料就帶上了電荷,當氣流中的帶電微粒通過纖維間的空隙時,會在電場力的作用下被阻擋或捕獲,大大提高了過濾效率。另外細菌和病毒具有天然的駐極態(帶負電),通常依附于粉塵,當它們通過駐極體濾料孔隙時,由駐極體產生的強靜電場和微電流會刺激細菌和病毒使其蛋白質變異,導致細菌和病毒死亡。與此同時,駐極體形成的強電場還對各類細菌具有明顯的抑制其繁殖的功能。如果作為過濾材料的熔噴無紡布沒有經過駐極處理,或駐極處理后濾料帶的電荷不足,都會導致產品過濾性能不滿足要求。
(4)口罩結構設計不合理。口罩結構設計不合理容易導致密合性能不良。口罩不能和面部緊密貼合、裝有呼氣閥的口罩其呼氣閥氣密性差、易漏氣等都會導致有害顆粒物從縫隙中穿透口罩,造成產品的過濾效率、防護效果項目不合格。
(5)未根據產品特性選擇合適的產品標準。防護口罩分為醫用口罩和非醫用口罩。其中醫用口罩標準包括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非醫用口罩標準包括: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和其他地方、團體或企業標準。每個產品標準根據產品的目標使用人群、使用環境的情況而設置了不同的考核項目及性能指標。比如: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和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是針對高粉塵的工作環境或室外霧霾環境,因此對顆粒過濾效率設置了很高的要求。這兩個標準對過濾材料的過濾性能要求很高,且要求產品能與面部緊密貼合,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因此這兩類口罩一般為立體型口罩,平面型口罩很難達到這兩個標準的過濾性能相關指標要求。
微生物分析
微生物指標不合格一般為真菌檢測值超標。微生物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材料或者產品的生產過程沒有很好地控制環境條件,產品受潮或被污染,導致微生物的滋生。
呼、吸氣阻力分析
口罩既需要能過濾微小的顆粒物,又要盡量不影響呼吸。呼、吸阻力反映空氣穿過過濾材料的能力,口罩產品的呼、吸氣阻力過大,容易給使用者造成不適,甚至引起呼吸、困難心慌、頭昏等癥狀,而且呼出的水汽不易透出,容易在口罩上滋生各種微生物,進一步影響健康。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個別廠家采用一些不透氣的劣質材料填充;為了提高產品的過濾效率,選用過于密實的材料,導致透氣性差;為提高產品表面的抗濕性等原因而采用不透氣的材料作為產品的表層。
呼氣閥氣密性分析
呼氣閥氣密性不符合要求的產品主要為呼氣閥容易漏氣,使用者在吸氣過程中外部的顆粒物容易通過透氣部位穿透口罩,使口罩失去防護作用。呼氣閥氣密性不合格原因:呼氣閥本身質量差,內部結構不良,吸氣時不能很好地封閉閥門;呼吸閥裝配工藝不良,呼吸閥和口罩主體結合處存在微小縫隙,導致氣體從縫隙穿過。
口罩帶/頭帶分析
此項目考核的是產品頭帶、耳帶的牢固程度,包括頭帶、耳帶和口罩體連接處的強度。如果耳帶/頭帶項目不合格,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口罩帶斷裂或脫離,無法緊密佩戴在頭部,使產品失去使用價值。目前口罩帶大部分通過熱粘合工藝將口罩帶粘合在口罩體上,在粘合過程中壓力、溫度、時間、粘合面積、粘合位置等參數設置不合理,都有可能會導致此項目不合格。
改善建議
1.對于過濾性能不合格的產品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相關非織造生產企業應選擇合適的生產工藝,對產品進行相應的后整理工序。口罩生產廠家對于因過濾材料質量導致過濾性能不合格的產品,應更換合適的過濾材料。對于和面部貼合不良的產品應更改產品的結構設計來保證產品的防護效果。對于呼氣閥氣密不良的產品應選用合格的呼氣閥,并確保安裝牢固緊密。最后還應加強產品標準的學習,根據自身產品的特點定位,選擇合適的標準,并按標準要求生產相應的合格產品。
2.對于微生物指標不合格的產品,相關原料和產品的生產企業應做好生產加工、存儲運輸方面環境的管理,紡織產品被污染或由于環境條件不當導致微生物滋生,必要時對產品進行滅菌處理。
3.對于呼、吸阻力不合格的產品,應確認口罩中具體哪種材料不透氣,并更換為符合的透氣材料。
4.對于呼吸閥氣密性不合格的產品,一方面要嚴格確保采用呼氣閥的質量,選用質量合格的呼氣閥;另一方面應確保呼吸閥裝配工藝質量,保證呼吸閥和口罩的連接處能有效密封。
5.對于口罩帶/頭帶不合格的產品,使用強度更高的繩帶;改善粘合的工藝,在粘合過程中把控好壓力、溫度、時間、粘合面積、粘合位置等參數。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