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11-27 09:13
各階段常見的典型失效機理
前段制程(FEoL)常見的失效機理
1)與時間相關的電介質擊穿(TDDB)-- 柵極氧化物
2)熱載流子注入(HCI)
3)負偏壓溫度不穩定性(NBTI)
4)表面反轉(移動離子)
5)浮柵非易失性存儲器數據保持
6)局部電荷捕獲非易失性存儲器數據保持
7)相變(PCM)非易失性存儲器數據保持
后段制程(BEoL)常見的失效機理
1)與時間相關的電介質擊穿(TDDB)-- low k材質電介質/移動銅離子
2)鋁電遷移(Al EM)
3)銅電遷移(Cu EM)
4)鋁和銅腐蝕
5)鋁應力遷移(Al SM)
6)銅應力遷移(Cu SM)
封裝/界面常見的失效機理
1)因溫度循環和熱沖擊導致的疲勞失效
2)因溫度循環和熱沖擊導致的界面失效
3)因高溫導致的金屬間化合物和氧化失效
4)錫須
5)離子遷移動力學(PCB)--組件清潔度
本文對離子遷移動力學(PCB)--組件清潔度進行研究
在器件或PCBA制造過程中,每一步均會對產品的表面污染產生影響。在器件或PCBA上發現的離子殘留量主要可歸因于外部濕化學處理步驟。在集成電路模塑封裝工藝之后,引腳電鍍和沖洗步驟對引腳組件清潔度的影響最大。
通常,引腳電鍍的濕化學工藝為先采用甲磺酸(MSA)電解質標準進行錫和錫鉛表面處理的鍍覆,然后采用一個堿性中和步驟使酸發生反應,最后進行水洗清潔。這種濕化學工藝是決定集成電路組件清潔度的關鍵因素,如果甲磺酸(MSA)或者堿性中和劑未能完全去除,這些殘留物將會引發漏電和電化學遷移腐蝕問題。
阿倫尼烏斯模型:
大多數文獻是基于現象學而非基于模型的研究。然而,已發現一些數據支持銀(Ag)和鉬(Mo)遷移與溫度相關的阿倫尼烏斯(Arrhenius)模型。按照常理,大家預期離子遷移率與電場或電壓存在關聯,但獲取相關數據卻頗具難度。
離子清潔度預估示例:
目標:
計算加速條件下和正常使用條件下的銀離子遷移率加速因子(AF)。
假設條件:
1)正常使用條件為:50°C
2)加速條件為:60°C
3)表觀活化能Eaa:1.12eV
AF計算公式:
AF=exp[(Eaa/k)(1/Toffice–1/Taccel)=exp[(1.12eV/8.62x10–5eV/K)(1/(273+50)K–1/ (273+60)K)]=3.3
結論:由于溫度差異,從加速環境轉移到正常使用環境,AF為3.3倍。
按照IPC TM 650.2.3.28測試方法,通過離子色譜法在產品上發現的典型污染物有:甲磺酸(MSA)、氯化物、溴化物、硫酸鹽、磷酸鹽、鈉和氨。當這些污染物中的任何一種或者總體組合含量較高時,在環境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帶電組件就會出現高漏電和電化學遷移問題。因為這些離子污染物在潮濕空氣中以離子形式存在,具有極性,會在線路板上引起電化學效應(如果同時有電子存在的話)。
注:由于它們不能通過目檢發現,所以這種潛在危險尤其需要重視。這些離子污染物主要來源于電鍍、波峰焊、回流焊和化學清潔等工藝,如助焊劑殘留、電離表面活化劑、乙醇、氨基乙醇和人體汗液等污染形式。
由于目前PCBA行業60~75%采用免清洗組裝技術方法,采用免清洗組裝工藝時,不會在組裝后進行清洗以去除任何有害殘留物,所以元器件清潔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如果元器件腐蝕性/吸濕性殘留物含量高,那么在焊接操作之后,這些殘留物的含量仍然很高。
引用參考:
1、離子清潔度測試方法:離子清潔度常用的測試方法
2、樣品離子清潔度判定方法:離子清潔度判定方法
3、離子清潔度典型案例:典型案例
來源:Top Gun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