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3-18 18:04
CDM(Charged Device Model)作為一種獨特的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模擬方式,與HBM(Human Body Model)和MM(Machine Model)有所區別。此模型專注于模擬電子設備在生產或物流環節中積累的靜電,在接觸地面或其他導電物體時引發的快速電荷釋放現象。CDM放電事件的特點是極其迅速的電流上升階段,通常在0.1至0.5納秒之間,整個放電過程大約持續6至8納秒,其電流峰值相較于HBM模型在相同ESD條件下可達到數倍之高。
CDM測試裝置
CDM測試裝置主要由一個與高壓電源相連的充電板Field Plate和一個接地的Pogo pin構成,Pogo pin能夠在待測IC(DUT)的引腳間移動,以模擬實際的ESD事件。圖1展示了實際的測試模塊,而圖2則為等效電路圖,其中CDUT代表DUT與場板之間的電容,CDG代表DUT與地平面之間的電容,CFG代表場板與地平面之間的電容。
圖1:實際測試各模塊
圖2:等效電路
(CDUT是DUT和場板間的電容,CDG是DUT和地平面間的電容,CFG是場板和地平面間電容。)
CDM測試規范
在CDM測試規范統一化之前,存在多個參考標準,包括JESD22-C101、ESDA S5.3.1、AEC Q100-011和EIAJ ED-4701/300-2等,這些標準在校準平臺、示波器帶寬和波形驗證參數等方面存在差異。
技術進步帶來了晶體管性能的提升和更高的IO性能需求。隨著IC芯片對高速IO的需求增加,以及在單一封裝中集成更多功能的趨勢,封裝尺寸的增加對維持JEP157中推薦的CDM放電級別提出了挑戰。考慮到不同測試設備的充電電阻差異,ESD協會(ESDA)在2020年的路線圖中建議可能需要重新評估CDM放電目標級別。
圖3:歷年來CDM放電的目標級別
圖4:CDM ESD目標級別的分布預期的變化
CDM測試標準調整的原因
JEP157標準中對CDM放電能力要求的降低反映了幾個關鍵因素:
1. IC元件引腳數量和封裝尺寸的顯著增加
在固定的預充電壓下,限制了芯片的CDM放電能力,尤其是封裝尺寸。引腳數量和封裝尺寸的增加意味著IC能夠存儲更多的電荷,導致CDM放電時峰值電流迅速上升。因此,在相同的峰值電流限制下,引腳數量和尺寸的增加會導致CDM能力的降低。
2. IC工藝技術的進步導致CDM放電能力的降低
隨著工藝尺寸的縮小,CDM放電能力顯著降低。工藝尺寸的縮小使得有源器件變得更小、更脆弱,金屬互連變得更薄、電阻性增加,降低了ESD保護電路的魯棒性。這使得在相同的電流水平下,實現CDM保護變得更加困難。
3. 隨著高速數字、射頻模擬和其他性能敏感引腳的混合信號IC變得更加普遍,對ESD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高頻電路中,直接將ESD保護器件連接到I/O引腳可能會導致射頻功能的顯著降低,因此需要將射頻保護結構與核心電路隔離。這通常通過在ESD保護器件和引腳之間插入并聯電感/電容網絡來實現,該網絡在低頻ESD事件中提供接近零的阻抗,在正常高頻操作中提供高阻抗。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專業的ESD測試服務,幫助他們理解和評估其產品在面對靜電放電時的表現,并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其產品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