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4-12 09:58
在傳統可穿戴設備的世界里,想要“了解”身體,往往需要緊貼皮膚,通過物理接觸來獲取信號。然而,皮膚其實并不“沉默”——它在持續釋放和吸收分子,悄悄記錄著我們的健康狀態。
近年來,可穿戴生理監測設備快速發展,從最初的心率、溫度、電阻信號采集,擴展到汗液、皮膚阻抗、肌電信號等。但絕大多數設備仍依賴于與皮膚的緊密貼合,對敏感皮膚或開放性創面并不適用。
4月9日,Nature期刊發表美國西北大學John A. Rogers團隊聯合多機構研發出一款新型非接觸式表皮分子通量監測平臺(Epidermal Flux Sensor, EFS),通過對氣體濃度的動態響應進行建模,實現了對水蒸氣、VOCs及CO?等關鍵生理分子的雙向無創檢測。
這款名為Epidermal Flux Sensor (EFS) 的設備,通過一個小巧的傳感腔室,貼合但不接觸皮膚,在其上方形成一個可控微氣候環境。腔室內集成了多種傳感器,包括水蒸氣、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以及皮膚溫度和阻抗監測器。
1.封閉腔室 + 快速氣閥:非接觸測量的核心結構
傳統TEWL(經皮水分丟失)設備依賴靜態閉合腔室測量水蒸氣濃度變化,容易產生累積誤差或局部蒸汽飽和。EFS通過一個電控的雙穩態電磁閥門快速切換腔室開合狀態,形成如圖1所示的時間分辨式測量環境:
圖1 非接觸表皮通量傳感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包括傳感腔、閥門系統、氣體與皮膚傳感器模塊。
設備可精確控制每次氣流切斷時的瞬態響應(∂cc/∂t),并結合腔體體積與皮膚面積建立數學模型,通量密度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k為修正因子(例如水蒸氣k=0.92),V為腔體體積,S為皮膚暴露面積。
2.水蒸氣通量與皮膚屏障功能定量掛鉤
水分通量(fw)由經皮水分丟失(fTEWL)和汗液蒸發(fse)共同組成。研究中,作者構建了一套等效阻抗模型(見圖2),用于分離這些成分并估算真實皮膚擴散阻力(Rsw):
圖2 基于氣體通量估算皮膚屏障功能,并結合電阻抗分析實現汗液蒸發動態識別。
在一項去角質實驗中,五位志愿者前臂經過30次貼片剝脫后,皮膚阻力(Rsw)由25 ks·m?¹下降至約7 ks·m?¹,隨后在約15天內恢復,驗證了Rsw對屏障損傷恢復過程的高度敏感性。
3.揮發性有機物:身體代謝與皮膚微生態的“嗅覺信號”
相比于水蒸氣,VOCs的釋放更具個體差異性和疾病敏感性。該研究在人群中進行連續五天的皮膚清潔限制試驗,記錄到腋下部位VOCs釋放的顯著增加,清潔后即恢復,如圖3所示:
圖3 VOCs用于皮膚衛生、性別差異、環境暴露等情況監測。
此外,通過測量外源乙醇蒸氣的“進入通量”,設備還可估算皮膚對化學物質的屏障能力(Rsx),其數值在損傷皮膚上顯著下降,反映出皮膚暴露敏感性增強。
4.傷口愈合監測:從閉合到真正修復”
該設備在小鼠模型中的傷口愈合應用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健康組還是糖尿病組,其水蒸氣通量(fw)與傷口閉合和屏障恢復(Rsw)的動態變化均有清晰追蹤,如圖4所示:
圖4 水蒸氣與VOCs聯合監測創面恢復與感染狀態。
特別是在糖尿病模型中,傷口表面雖然已閉合,但fw仍高于正常值,Rsw未恢復,提示皮膚屏障未完全再建。結合免疫染色分析發現FLG表達水平偏低,進一步驗證了通量指標與上皮分化狀態之間的相關性。
同時,在細菌感染模型中,VOCs通量于感染發生48小時內突增近百倍,抗菌處理后迅速下降,展現了極高的臨床預警價值。
氣體生物標志物 + 非接觸穿戴 = 下一代皮膚醫學工具?
EFS系統代表了一種新型、數據驅動的皮膚健康評估模式。其無創、非接觸、實時的特性使其具備進入臨床環境的潛力,特別適用于:傷口護理與感染預警(如糖尿病足);慢性皮膚病狀態追蹤(如特應性皮炎);工業暴露環境下的皮膚屏障損傷評估;嬰幼兒、老年人等皮膚脆弱人群監護。
盡管該研究仍需在化學分子識別選擇性、移動狀態下穩定性等方面持續優化,但它已為未來皮膚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撰文 | 羅虎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