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15-11-12 22:22
摘要:
選用若干不同單位面積質量的牛仔服裝,采用FZ/T 81006—2006《牛仔服裝》標準要求進行測試,研究改變摩擦負荷下的牛仔服裝耐磨性能。結果表明:名義壓力從9kPa調整到12kPa,耐磨次數明顯減少,檢驗周期大大縮短,降低了試驗耗材,節約了耗電量,有效地提高了產品檢測效率。
關鍵詞:牛仔服裝;耐磨性能;馬丁代爾
耐磨性能是牛仔服裝重要的服用性能之一,也是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主要關注的指標。耐磨性不佳的服裝,穿著后容易破損,影響產品的使用周期。
目前,FZ/T 81006—2007《牛仔服裝》[1]標準中對耐磨性能的檢測主要采用GB/T 21196.2—2007《紡織品馬丁代爾法織物耐磨性的測定第2部分:試樣破損的測定》[2],其原理是在牛仔服裝上剪取有代表性的試樣,放置于馬丁代爾耐磨試驗儀上,在規定負荷和轉速下,以軌跡為李莎茹(Lissajous)圖形的平面運動與磨料進行摩擦,試樣夾具可繞與水平面垂直的中心軸自由轉動。出現兩根或兩根以上非相鄰的紗線完全斷裂,試驗終止,并根據試樣磨損的總摩擦次數,確定織物的耐磨性能。
在日常的檢測過程中,FZ/T 81006—2007《牛仔服裝》對牛仔耐磨性能作出了明確要求,名義壓力為9kPa,牛仔面料單位面積質量在339g/m2以上,耐磨性能要求≥25000次,單位面積質量在339g/m2以下,耐磨性能要求≥15000次。馬丁代爾耐磨儀[3]的轉速為(47.5±2.5)r/min,那么15000次檢測周期約5h,25000次檢測周期約8.3h,再加上試樣需要在標準溫濕度條件下平衡的時間,整個檢測周期較長,標準磨料消耗也大,成本較高。本文采用增大摩擦負荷的方式來縮短試驗時間,從9kPa調整到12kPa,并對相應耐磨性能指標要求做適當的調整,以達到合理檢驗牛仔服裝耐磨性能的效果。
1試驗
1.1試樣的選擇
分別選取布料單位面積質量在339g/m2以下及單位面積質量在339g/m2以上的牛仔服裝30個試樣。試樣為日常檢測中留樣,包含當前市場牛仔服裝的主要品牌。取樣時盡可能選取磨白、褶皺等纖維受損的部位,特殊設計破損部位除外。每個試樣取5個樣品,結果取平均值,見表1、表2。
1.2試驗儀器
采用James.H.Heal馬丁代爾耐磨儀,轉速為49r/min,可以同時測試8個樣品。磨料為標準羊毛布。
1.3試驗結果
每個試樣取3個測試樣品,按照標準要求安裝在耐磨儀上,注意樣品的正面朝磨料方向,且安裝后的樣品平面要盡量保持水平,避免壓力負荷集中在某個區域。試驗結果為3個測試樣品的平均值。見表3、表4。
2結果分析
1)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名義壓力從9kPa調整到12kPa后,牛仔服裝的耐磨次數大幅下降,試驗終止時間明顯縮短,達到預期效果。
2)從表3可以看出,單位面積質量在339g/m2以下的織物,采用9kPa名義壓力試驗時,有20個試樣在16000次左右終止試驗,換成12kPa名義壓力試驗時,相應的耐磨次數下降約一半,時間至少減少1h以上。同時,17個符合標準要求的試樣中,12kPa名義壓力試驗時的耐磨次數均大于9000次。
3)從表4可以看出,單位面積質量在339g/m2以上織物,采用9kPa名義壓力試驗時,有7個試樣在26000次左右終止試驗,換成12kPa名義壓力試驗時,相應的耐磨次數下降明顯,試驗時間減少至5.5h左右。27個負荷標準要求的試樣中,12kPa名義壓力試驗時的耐磨次數均大于15000次。
4)從表3和表4也可看出,單位面積的質量對牛仔服裝的耐磨性有顯著的影響,質量越小的試樣,耐磨次數越少;部分試樣的耐磨性能要比質量相對較大試樣的耐磨性能要好,這與試樣的紗線結構、織物結構有關。
5)
3結論
FZ/T 81006—2007《牛仔服裝》標準中制定耐磨性能的考核要求,目的是為了提高牛仔服裝產品質量,規范市場行為,指導企業日常生產。但是在考核服用性能方面,達到考核效果的同時也需要考慮效率。在等同的試驗效果下,通過增加牛仔面料耐磨試驗的名義壓力至12kPa,并適當調整評價指標,可以大幅減少試驗時間,亦大大縮短整個檢測周期。其中,壓力調整為12kPa時,單位面積質量在339g/m2以下的牛仔服裝,耐磨次數要求建議≥9000次;單位面積質量在339g/m2以上的牛仔服裝,耐磨次數要求建議≥15000次。
參考文獻:
[1] FZ/T 81006—2007牛仔服裝[S].
[2] GB/T 21196.2—2007紡織品馬丁代爾法織物耐磨性的測定第2部分:試樣破損的測定[S].
[3] GB/T 21196.1—2007紡織品馬丁代爾法織物耐磨性的測定第1部分:馬丁代爾耐磨試驗儀[S].
(作者單位: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文/何雨霞
來源:中國纖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