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記者吳喆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這兩天連續關注了:五常大米嚴打之下,仍存在摻假亂象。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正在大力嚴打五常大米造假,取得初步成效,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對于外地批市場、超市銷售的涉嫌摻假的五常大米,五常市的監管部門也很難實施監管。
五常大米是資源稀缺,今年的產量只有71.4萬噸,但五常數百家米業的加工能力是每年560萬噸。如果所有的企業都生產純正的五常大米,那么不到兩個月就將陷入無米可磨的境地。產能大大超過產量,五常的米業如何生存?
近日,中國之聲記者在五常市調查發現部分米業存在用其他普通大米和五常大米勾兌摻假的亂象,比如五常市北大倉米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可以用稻花香勾兌普通大米,價格便宜,還能給經銷商返點。
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韓旭表示,對報道中涉及的企業派了四個執法隊,晚上連夜行動,到企業都檢查了,企業使用的包裝很規范進行了檢查,沒有發現違規使用五常大米包裝的情況。
但對于監管企業和經銷商私下達成的一些協議。韓旭回應稱他們主要是監管企業是否規范,是否正常使用五常大米的標準,如果他和經銷商達成任何其他協議,可能買到的就不是五常大米。
五常市米業正遭遇嚴重的產能過剩。五常市有合作社4200家大米加工企業293家,產能年加工能力達到560萬噸,但正宗五常大米的年產量只有71.4萬噸。也就是說,為了維持生產,五常的米業不得不加工外地大米。現在在要逐步的整合。
近年來五常大米被多次曝光摻假,韓旭的答復令人有意外。
他表示,五常的米業可以用兩種合法的方式生產,一是生產加工純五常大米,需要執行的是更高的標準——GB/T 19266-2008;二是生產加工外地大米,或五常大米與其他大米勾兌,這類產品執行國家大米質量標準是GB 1354-2009。也就是說,允許企業將五常大米和其他大米對摻,但禁止對摻米使用五常大米的包裝。
韓旭說如果自己勾兌,或者外地的米進來,只要不使用五常大米的商標,不執行五常大米的標準,執行國家的標準是沒有問題的。
對于一些企業打擦邊球,比如“五常香米”,韓旭表示,只要帶“五常”兩個字就不行。
一方面允許對摻米的存在,一方面禁止用“五常大米”的包裝來生產對摻米,而兩者的界線并不那么明確,五常市匯豐米業負責人高經理告訴記者,有些企業在打擦邊球。
比如廠子是五常的,借用五常的地區,打自己的品牌,在包裝設計上不用五常大米的字樣,也不用五常大米原廠地產地標示,廠名是五常什么什么米業,用外地運回來的水稻跟五常當地水稻調和,在市場上銷售,誤導客戶和消費者。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有五常大米生產資質的企業,用五常大米包裝生產調和米的現象仍然存在。五常市基源米業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可以提供五常大米的包裝資質給經銷商用。五常市旺達米業、北大倉米業的負責人則告訴記者,可以任意選擇他們廠里含有“五常稻花香”字眼的包裝。
旺達米業:我們家有地理標識,咱們自己有防偽標,二維碼,網上一查就有了。
北大倉:帶我們的皮兒唄,要三塊二的話,能整到五五(五成稻花香)。
哈爾濱“焱隆超市”銷售的“五常大米”

京東商城銷售的香滿園御品國珍五常香米
記者在北京和哈爾濱等地的批發市場、超市、以及米店進行了暗訪,仍發現部分地方明目張膽銷售涉嫌摻假的五常大米,包裝上都標有“五常大米”的字眼。益海嘉里旗下產品“香滿園御品國珍五常香米”在北京順天府超市手帕口店出售,標明原糧產地為:黑龍江五常,但實際上并不是正宗五常大米,這款產品也打著“五常大米”的旗號在京東商城等網站促銷。
對于外地五常大米的打假,五常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韓旭表示,國家工商總局要求全國工商系統和市場監管系統對假冒的五常大米在全國開展清查整頓,五常市只能發函請求地方部門配合。但地方打假的熱情有多少,力度有多大,仍然打個問號。
韓旭說像益海不在五常生產,他們只監查五常區內。但會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建相關部門發出協查函,請求兄弟單位對五常大米這個中國馳名商標進行保護,域外偽造這塊他們很難監管。
治五常大米之亂,嚴打的可以治標,但破除地方保護,運用市場的手段才能治本。韓旭提醒,今年五常大米的出廠價格在每斤四塊錢以上,消費者一定要從包裝上認清五常大米的標識。首先,辨認五常大米包裝,是不是五常大米這四個字,還有這個標圖案,執行的標準是不是五常大米的標準,從包裝上就可以辨認出來了。
不管你查或不查,市場上的帶有五常大米包裝的廉價大米就在那;不管你認為包裝規范不規范,帶有五常大米包裝的廉價大米已經發往全國各地。企業生產或許可以打擦邊球,但政府部門的回復不能打擦邊球,否則嚴打變成假打,就算制定再多的標準,地方保護不破,五常大米就很難度過信任危機。
相關報道:
五常市回應“配米機勾兌大米”:將加大對摻假企業打擊力度
五常大米摻假由明轉暗:配米機勾兌真假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