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6-09-06 00:05
在工業中排出的一些污水中,都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因此對工業廢水進行檢測是必要的,而廢水檢測化驗數據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以下針對工業廢水揮發酚檢測分析。
——保樣——
工業廢水采集后,立即加磷酸酸化至PH<4.0,并加入硫酸銅。硫酸銅必須在酸性條件下加入,硫酸銅加入量也要注意,控制在1 g/L,若硫酸加入過量,顯色時水樣變混,吸光度變高,結果偏高。硫酸銅除了抑制微生物分解揮發酚,還可以與硫化物生成硫化銅黑色沉淀,為了去除硫化物干擾,常常加入過量的硫酸銅,在進行實驗室間對比時,發現硫酸銅加入過量導致結果偏高。是因此最好不要用硫酸銅消除硫化物的干擾,而是采用乙酸鉛試紙測定,如果有硫化物存在,加入磷酸酸化后在通風櫥中攪拌,以硫化氫逸出方式除去硫化物干擾。
——蒸餾——
蒸餾使揮發酚與干擾物質,色度和固定劑分離。氧化劑、油類、硫化物、有機或無機還原性物質和苯胺類干擾酚的測定,需要在蒸餾前做預處理。
各化工企業的初步污水處理過程常會加入氧化劑,特別是余氯等,會增加吸光度,導致結果偏高,當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時,向水樣中加入硫酸亞鐵消除氧化劑的干擾。
水樣中含有還原性物質亞硫酸鹽、甲醛等。量取一定體積水樣用乙醚多次萃取,酚類留在有乙醚中,然后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反萃取,使酚類轉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多次萃取后,在通風櫥中水浴加溫萃取液,除去殘余乙醚,然后定容到原有體積。水樣中含有石油類和動植物油時,用四氯化碳萃取油類,萃取后在通風櫥中水浴加溫除去殘留的四氯化碳。苯胺是很多化工產品的原料,苯胺類可與4-氨基安替比林發生顯色反應而干擾酚的測定,在酸性(pH<0.5)條件下,苯胺類可以通過預蒸餾與揮發酚分離。
由于揮發速度隨餾出液體積而變化,餾出液體積必須與試樣體積相等。環境保護標準上要求取250 mL樣品,加25 mL水,加數粒玻璃珠以防爆沸,再加數滴甲基橙指示液,加磷酸至水樣變紅色,收集餾出液250 mL。環境保護標準方法顯色時使用比色管為50 mL,對于直接比色法250 mL水樣過多,100 mL水樣足以滿足實驗要求,取100 mL樣品,加10 mL水,加數粒玻璃珠,再加數滴甲基橙指示液,加磷酸至水樣變紅色,收集餾出液100 mL,這樣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節省資源。
甲基橙的變色范圍是pH<3.1時變紅,pH>4.4時變黃,3.1~4.4時呈橙色。蒸餾過程中,若發現溶液變為黃色,應在蒸餾結束后,待溶液冷卻再加一滴甲基橙指示液。若發現蒸餾后殘液不呈酸性,則必須重新取樣,增加磷酸溶液加入量,重新蒸餾。蒸餾時多加磷酸,水樣未沸騰前開滿功率,沸騰后要小功率慢蒸,防止爆沸,一些本可以分離的干擾物質隨蒸餾液流到接收瓶中。
化工污水蒸餾過程中,反應復雜,可采用二次蒸餾消去干擾,二次蒸餾對顏色較深的化工污水,效果最明顯。
——比色——
飲用水揮發酚要求低于0.002 mg/L,而直接分光光度法測定下限為0.04 mg/L,飲用水完全能滿足實驗要求,飲用水可以代替無酚水測量揮發酚,在長期的實驗中發現,空白蒸餾和不蒸餾吸光度偏差在允許范圍內。用蒸餾和不蒸餾的空白計算國家標準物質,結果都在范圍內。使用不蒸餾空白可以達到實驗精度要求。
緩沖溶液需要低溫避光保存,pH控制在9.6~11.5范圍內,否則吸光度偏高。當水樣含揮發性酸時,可使餾出液pH降低,應向餾出液中加入氨水調至中性后再加緩沖液。否則當pH<9.8時,某些苯胺類化合物可與4-氨基安替比林顯色而干擾酚的測定。4—氨基比林溶液純度,對實驗準確性相當重要,國標上都提到試劑的提純,因此選擇什么樣的試劑對實驗很重要,根據實驗經驗,日本產的4—氨基比林不用提純空白值吸光度可以達到0.01以下。顯色過程中每加一種試劑都要充分混均勻。環境保護國標要求顯色10 min~30 min內測量吸光度,因為10 min顯色達到最高點30 min后顏色會慢慢退出,顯色時間是相對于顯色環境來說的,最好能控制實驗室內溫度。特別是冬天,可以根據檢驗空白值和標準點值確定最佳測量時間。顯色時間的控制,實質就是顯色環境的控制,控制水樣和標準曲線環境一致,從而得到精確結果。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