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fā)
嘉峪檢測網(wǎng) 2020-06-04 17:31
高強鋼是指采用微合金化和熱機械軋制技術生產(chǎn)出的具有高強度(強度等級≥460MPa)、良好延性、韌性以及加工性能的結構鋼材,廣泛應用于橋梁、建筑、長輸管線和汽車等領域。使用強度高的鋼材,能夠減小構件尺寸和結構自重,相應地減少了施工成本,創(chuàng)造更大的凈使用空間。近年來,在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地的橋梁工程、建筑結構和輸電塔架等鋼結構工程中,高強鋼的應用越來越多。
高強鋼為連續(xù)屈服材料,無法測量屈服強度,需要測量非比例延伸強度作為其屈服強度。在試樣尺寸、溫度已經(jīng)確定的情況下,影響試樣屈服強度Rp0.2測量結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力值誤差、引伸計誤差、橫截面積測量的準確性、拉伸應變速率實際值以及試樣的夾持情況等。
GB/T 228.1—2010«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規(guī)定,在應力-應變曲線圖上劃一條與曲線彈性直線段(下文稱彈性模量線)部分平行,且在延伸軸上與此直線段的距離等于0.2%延伸率的直線,此平行線與曲線的交點對應的強度為Rp0.2。然而,很多情況下應力-應變曲線的彈性模量線并不完全是直線,這就使得Rp0.2很難準確測量。筆者從不同拉伸試驗室了解到,現(xiàn)在的拉伸試驗機都有試驗機程序,試驗時軟件會自動測算Rp0.2,但是由于不同試驗機軟件對彈性模量線的選擇方式不一,造成彈性模量線和實際應力-應變曲線擬合度稍有差異,從而影響彈性模量線斜率mE的數(shù)值,進而影響了Rp0.2的測量值。
筆者分別選取了拉伸曲線有明顯屈服現(xiàn)象的Q235B碳素結構鋼和連續(xù)屈服的DP780高強鋼來進行室溫拉伸試驗。為了避開其他因素對試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該兩種材料都在某型號拉伸試驗機上進行拉伸試驗,等拉伸試驗結束,載荷、變形數(shù)據(jù)確定后,通過選擇不同彈性模量線,重新計算并觀察應力-應變曲線彈性模量線部分的擬合程度,得到不同的mE以及對應的Rp0.2,以此研究彈性模量線的選擇對Rp0.2測量值的影響。
試樣制備與試驗方法
試樣制備
試驗材料為某公司生產(chǎn)的6mm厚的Q235B碳素結構鋼和2mm厚的DP780高強鋼,按GB/T 228.1—2010制備橫向拉伸試樣。
試驗方法
室溫23℃下,使用精度符合要求的千分尺測量試樣橫截面積,制備好的拉伸試樣按GB/T 228.1—2010中的方法A在某型號試驗機上進行試驗。試驗結束后得到彈性模量線斜率mE、屈服強度Rp0.2,將應力-應變曲線的0%~2%拉伸應變部分放大得到彈性模量線擬合圖,觀察擬合程度。
彈性模量線的選擇
試驗機采集頻率50Hz,同時通過測力儀、橫梁位移、引伸計每隔0.02s采集載荷、位移、變形數(shù)據(jù),后臺通過橫截面積的計算,可實時得到應力-應變拉伸曲線。試驗結束后,系統(tǒng)根據(jù)預設方式得到彈性模量線,從而得到對應的修正原點以及Rp0.2。
筆者從試驗機中分別選擇以下兩種彈性模量線預設方式用于計算。
(1)自動楊氏模量:系統(tǒng)選擇最大載荷的2%至最大載荷(自動判斷上、下屈服,有屈服的選擇上屈服)作為彈性模量選取區(qū)間,按照最小二乘法擬合計算其斜率,得到mE。
(2)楊氏模量:人為選取初始點和終點作為彈性模量選取區(qū)間,按照最小二乘法擬合計算其斜率,得到mE。
此次筆者等載荷、變形數(shù)據(jù)確定后,將用于計算Rp0.2的默認的自動楊氏模量改為3個不同的應力區(qū)間,分別得到4個不同的mE以及對應的Rp0.2,并截取0%~2%拉伸應變曲線觀察彈性模量線和曲線彈性段的擬合情況。為去掉開始階段的非線性階段,初始點選擇拉伸應力30MPa,終點分別按曲線形貌和抗拉強度值大小選取。
試驗結果與討論
試驗結果
圖1 Q235B碳素結構鋼的應力-應變曲線
圖2 DP780高強鋼的應力-應變曲線
由圖1圖2可知,Q235B碳素結構鋼在4種情況下的4個Rp0.2均在拉伸應變0.3%~0.4%之間,DP780高強鋼在4種情況下的4個Rp0.2均在拉伸應變0.4%~0.5%之間,表1為拉伸試驗結果。
表1 拉伸試驗結果
分析與討論
Q235B碳素結構鋼的結果分析
由圖1可知,Q235B碳素結構鋼拉伸曲線有明顯上、下屈服,上屈服強度為297.57MPa,抗拉強度為435.25MPa,此次自動楊氏模量的區(qū)間是8.7~297.57MPa。
由表1可知,彈性模量線的選擇方式對mE有著直接影響,但對Rp0.2的影響不大。彈性模量選取區(qū)間的終點為80MPa時,mE明顯偏大,達到了240.82GPa;彈性模量選取區(qū)間的終點越靠近抗拉強度,mE數(shù)值越接近自動楊氏模量的mE數(shù)值,當大于抗拉強度時無法得到mE和Rp0.2。
圖3 Q235B碳素結構鋼的應力-應變曲線(選取楊氏模量30~80MPa)
圖4 Q235B碳素結構鋼的應力-應變曲線(選取楊氏模量30~150MPa)
圖5 Q235B碳素結構鋼的應力-應變曲線(選取楊氏模量30~300MPa)
圖6 Q235B碳素結構鋼的應力-應變曲線(自動楊氏模量)
由圖3~圖6可知,彈性模量選取區(qū)間的終點為80MPa時彈性模量線和曲線彈性段的擬合程度較差,導致mE數(shù)值明顯偏大。由于Q235B碳素結構鋼有明顯上、下屈服,在屈服平臺上,0.3%~0.4%應變值對應的應力值相差不大,因此mE數(shù)值偏大并沒有導致Rp0.2數(shù)值的明顯差異。
DP780高強鋼的結果分析
由圖2可知,DP780高強鋼拉伸曲線呈現(xiàn)連續(xù)屈服現(xiàn)象,抗拉強度值為854.38MPa,此次自動楊氏模量的區(qū)間為17~854.38MPa。
由表1可知,彈性模量線的選擇方式對mE有著直接影響,且對Rp0.2的影響明顯。彈性模量選取區(qū)間的終點為150MPa時,mE數(shù)值明顯偏大,達到了246.45GPa;彈性模量選取區(qū)間的終點越靠近抗拉強度,mE數(shù)值越接近自動楊氏模量的mE數(shù)值,當大于抗拉強度時無法得到mE和Rp0.2。
圖7 DP780高強鋼的應力-應變曲線(選取楊氏模量30~150MPa)
圖8 DP780高強鋼的應力-應變曲線(選取楊氏模量30~300MPa)
圖9 DP780高強鋼的應力-應變曲線(選取楊氏模量30~800MPa)
圖10 DP780高強鋼的應力-應變曲線(自動楊氏模量)
由圖7~圖10可知,彈性模量選取區(qū)間的終點為150MPa時彈性模量線和曲線彈性段的擬合程度較差,導致mE數(shù)值明顯偏大。由于DP780高強鋼應力-應變曲線呈現(xiàn)連續(xù)屈服現(xiàn)象,0.4%~0.5%應變值對應的應力值逐漸增大,因此mE數(shù)值偏大導致了Rp0.2數(shù)值偏小。
結論
彈性模量線與應力-應變曲線的擬合程度會影響彈性模量線斜率mE的數(shù)值,從而影響屈服強度Rp0.2的測量值。對于拉伸曲線有明顯屈服平臺的碳素結構鋼,mE數(shù)值對Rp0.2的測量值影響不大,對于拉伸曲線呈現(xiàn)連續(xù)屈服現(xiàn)象的高強鋼,mE數(shù)值直接影響Rp0.2的測量值。
不論彈性模量如何選擇,試驗室在拉伸試驗后都應檢查放大后的應力-應變曲線,觀察彈性模量線與曲線彈性段的擬合程度,遇到擬合不好或引伸計在彈性段打滑的情況,應適當進行調(diào)整,直到擬合程度最佳后重新采值。
作者:高小勇,工程師,首鋼京唐鋼鐵聯(lián)合有限責任公司
來源:理化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