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2-21 08:25
高強高導鋁合金是重要的導體材料。隨著全球科技和工業的快速發展,對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傳統材料已無法滿足現代制造業對于輕量化、高強度、低能耗以及高效能量傳輸的需求。高強高導鋁合金作為一種高性能金屬材料,因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在現代制造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在交通運輸領域、航空航天領域、電力電子領域和國防軍工領域均有重要應用。如,新能源汽車電池連接器、電機殼體及高速列車車體框架等部件的理想選擇;飛機機身結構、起落架、蒙皮材料以及航天器殼體、電磁屏蔽結構及天線系統中;此外,高強高導鋁合金還被用于輸電線路、電子散熱器及高頻通訊設備等方面;在國防軍工領域,高強高導鋁合金則用于戰斗機、裝甲車輛、艦船以及雷達天線等軍事裝備上。
高強高導鋁合金材料研究面臨導電率與強度、耐熱性能之間存在的制約關系難題。由于鋁合金中電子散射和電阻的存在,提高強度往往會導致導電率的降低,反之亦然。提高強度通常依賴于固溶強化、析出強化等機制,但這些機制會顯著降低導電性。因此,如何在保證高強度的同時,又確保鋁合金線具有良好的導電率和耐熱性能,通過微觀組織調控實現強度與導電性的協同優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解決這一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原料的純凈度、合金成分的控制以及制備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時間、塑性變形等參數都是重要的因素。微小的工藝波動都可能導致產品性能的顯著變化,因此,精確控制制備工藝參數是確保產品質量的關鍵技術難題。
特別是,高強高導鋁合金線在制備過程中容易出現組織不均勻、成分偏析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產品的力學性能和導電性能。此外,高強高導鋁合金線的制備還面臨著成本控制和規模化生產的挑戰。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化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是當前制約高強高導鋁合金線廣泛應用的重要因素。
目前,高強高導鋁合金制備的重要理論進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析出相調控理論。通過優化析出相的尺寸、分布及體積分數,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減少對電子的散射。例如,納米級析出相(如Al3Zr、Al3Sc)可顯著提升強度,同時因其與基體的共格關系,對電子的散射作用較小。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張哲峰團隊通過微合金化(如添加Sc、Zr)在Al-Cu-Mg合金中引入納米級Al3(Sc,Zr)析出相,使合金抗拉強度達到550 MPa,導電率保持在60% IACS以上。
晶界工程理論。通過細化晶?;蛞敫呓嵌染Ы?,提高強度并優化電子傳輸路徑。研究表明,晶界對電子的散射作用與晶界類型密切相關,低角度晶界對電導率的影響較小。哈爾濱工業大學王爾德團隊采用ECAP技術細化晶粒至亞微米級,同時引入高比例低角度晶界,使Al-Mg-Si合金的強度提升30%,導電率保持在58% IACS。上海交通大學孫寶德團隊通過熱機械處理調控軋制織構,優化晶界分布,顯著提升了Al-Fe-Cu合金的導電性。
復合強化理論。通過引入第二相顆粒(如碳納米管、石墨烯)實現復合強化,同時利用第二相的導電性提升整體導電性能。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李勁松團隊開發了雙級時效工藝,通過精確控制時效溫度和時間,優化析出相分布,使Al-Zn-Mg-Cu合金的強度與導電性達到最佳匹配。 清華大學李龍土團隊通過粉末冶金法制備碳納米管增強鋁合金,使材料強度提升20%,導電率提高至65% IACS。中南大學黃伯云團隊開發了石墨烯/鋁復合材料,利用石墨烯的高導電性和高強度,實現了強度與導電性的協同提升。
多尺度組織調控、新型微合金化元素開發、先進制備工藝成為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例如:結合納米析出相、晶界工程及復合強化技術,實現多尺度協同優化;探索新型微合金化元素(如Er、Y)對析出相及導電性的影響;開發新型制備工藝(如增材制造、超塑性成形)以實現高強高導鋁合金的復雜構件制造;等等。
高強高導鋁合金的研究已取得顯著進展。國內研究機構在析出相調控、晶界工程及復合強化等領域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未來,通過多學科交叉與技術創新,有望進一步突破強度與導電性的協同優化瓶頸,推動高強高導鋁合金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廣泛應用。
通過創新性的細長晶設計,可以打破傳統上鋁線強度與導電性之間的制約關系。制備出具有細長晶粒結構的鋁及鋁合金導線。這些細長晶粒與高強度的〈111〉織構相結合,顯著增強了晶界和織構強化效果,從而使鋁線的拉伸強度得到大幅提升。
由于細長晶粒在軸向的拉長,減少了垂直于導電方向的晶界數量,進而減弱了電子散射,提高了鋁線的導電性。采用這種細長晶設計的鋁線,其強度和導電率遠優于傳統鋁線的性能。這一突破性的成果為鋁及鋁合金導線在汽車電子線束等高要求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通過控制晶粒形狀,使晶粒沿導線軸向延伸,顯著降低平行晶界對電子的散射作用。研究表明,平行晶界的電阻率僅為垂直晶界的0.38~0.92倍,長徑比越大,導電率損失越小。
據報道,具有超長細晶結構的鋁導線。通過多道次冷拉拔與退火工藝協同調控,實現晶粒軸向延伸與織構強化。例如,工業純鋁線(1A60)導電率由傳統工藝的61.5% IACS提升至63% IACS以上,抗拉強度達170 MPa,滿足輸電導線標準要求。
在晶粒體積不變時,長徑比每增加1單位,導電率可提升2%~3%,同時抗拉強度提高10%~15%。通過實驗驗證,含納米相的Al-Cu-Mg合金導線抗拉強度達550 MPa,導電率保持60% IACS以上,顯著優于傳統工藝(300-320 MPa,52-54% IACS)。
通過在鋁及鋁合金導線中引入納米相,可以顯著提升其強度和導電性。納米相材料具有晶粒尺寸小、比表面積大等特點,這些特性使得納米相在鋁及鋁合金中起到了顯著的強化作用。
原子探針重建時效處理AA6061合金組織結構
納米相的引入還有助于優化材料的微觀組織結構,減少缺陷,從而提高材料的整體性能。采用了先進的制備工藝,成功地將納米相均勻地分散在鋁及鋁合金導線中。這種含有納米相的鋁及鋁合金導線,優化晶粒取向,形成強〈111〉織構,進一步提升抗拉強度,其抗拉強度可達到352.3 MPa以上,導電率超過56.0%IACS,明顯優于傳統方法制備的鋁合金導線。
時效處理6082鋁合金TEM圖像
另外,引入Al3(Sc,Zr)等共格納米析出相,通過釘扎位錯強化基體,同時最小化對導電性的影響。實驗表明,納米相體積分數控制在1%~3%時,可兼顧強度與導電率。
目前,國內少數企業在高強高導鋁合金線制備方面取得了技術的領先優勢。Al-Mg-Si合金線強度達到340MPa以上,同時導電率達到60%IACS以上。然而,大部分企業生產的鋁合金線強度仍在300MPa以上,導電率只能達到標準要求的53-54 %IACS。這些企業仍需要不斷探索技術的革新,在合金熔煉、形變工藝,熱處理工藝等環節下功夫,生產更具有競爭力的鋁合金導線產品。
來源:金屬材料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