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0-11-26 08:51
汽車座椅通風功能作為消費者們十分渴望的功能,特別在中國炎熱的夏天,車子放置在戶外后車內溫度較高,皮質座椅根本無法令人淡定的乘坐,座椅的通風功能可以迅速的降低座椅表面溫度及除濕除汗,但是目前市面上配置通風功能的座椅基本都是在中高端車型上,顯然這是由于成本原因所主導,那么配置通風功能的座椅在設計時會有什么差異導致無法普遍使用了?
座椅通風功能的形式
座椅通風的形式目前有吸風形式及吹風形式,這兩種送風形式的差別在于氣流形式的不同:
1. 吹風時產生的是紊流,屬于主動散熱,風壓大但容易受到阻力損失,但乘客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座椅吹風,類似于夏天吹電風扇;
2. 吸風時產生的是層流,屬于被動散熱,風壓小但氣流穩定,散熱功能較好,但乘客相對于吹風形式不易感知到通風功能 ,類似于筆記本電腦的散熱風扇;
兩種通風方式理論上并無明顯的優劣勢,主要取決于主機廠采用何種方式,市面上兩種方式都有主機廠采用,個人觀點覺得吸風形式較好,因為吹風方式一定程度上會將面套孔里累積的灰塵吹出,每次使用都可能會造成空氣的渾濁,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消費者會有較大影響,當然吸風方式的原理會將灰塵吸附在發泡及面套內,這個肯定也是需要消費者定時對于座椅進行清潔。
當然通風性能的好壞主要也取決于主機廠或供應商的設計能力。
座椅通風的一般結構設計
從通風結構來看,一般分為A面通風式及B面通風式。
A面通風式一般適用于通風區域結構簡單,A面造型沒有太多溝槽或者其他特殊造型,如圖一所示,工作原理為風扇工作產生氣流通過通風風道吹入3D織物層,然后依次通過3D織物層-加熱墊-面套,達到通風的功能。如果為吸風式,氣流方向反之。
圖一:A面通風式
B面一般適用于通風結構相對復雜,有過多的溝槽或者其他特殊造型,如圖二所示,工作原理為風扇工作產生氣流吹入3D織物層,然后通過發泡上設計的通風風道將氣流吹向加熱墊及面套。
圖二:B面通風式
實際設計案例
如下為Volvo 新款XC90的座椅通風設計,相對于無通風功能的座椅,需要增加如下變更以便通風功能的實現:
1. 加熱墊需要變更,使用通風材質或者增加通風孔,特別注意,市面上很多消費者會自己改裝無通風功能但有加熱功能的座椅,改裝的時候是將座椅加熱墊自己打孔,加熱墊里面布滿了加熱絲,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2. 增加3D織物通風層(當然很多供應商或主機廠會在設計的時候省略這個零件,節省成本,但由于通風面積的減少通風性能也會相應減弱);
3. 發泡上設計通風風道,風道的位置及孔徑需要充分的考量,避開人體壓力集中區域,或者在長期乘坐之后容易出現塌陷。這點如果消費者選擇自己改裝的時候隱患非常大;
4. 增加通風風扇,風扇轉速,噪音等級,功率,NVH,工作溫度及尺寸大小等在設計時需要考量;
5. 座椅面套需要增加打孔,面套背面的復合層需要采用可通風材質;
6. 同時,座椅通風功能一般有2-3檔的調節,需要有相應的ECU來輸出控制風扇的轉速,從而達到通風量的大小,實現不同檔次的調節。
基于以上,您就會明白為何目前在市面上普遍的車型座椅較少配置通風功能,通風功能確實對應成本的上升有較大影響,這就是為何價格較低的車型無法承受該功能的成本,當然也會有廠商為了增加車型競爭力,會增加通風配置作為選配,以供消費者選擇。
另外再次提醒,許多消費者會習慣自己改裝,但如果僅增加風扇,發泡上挖孔,不但會對原廠座椅產生損害,還無法完美的達到應有的通風性能,比如面套無打孔,面套背面不是具備通風性能,建議如果實在有需求,咨詢原廠方是否有通風座椅選配可以升級替換。
來源:CarSeatDesign汽車座椅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