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21-05-13 09:10
人體污染的防護,是潔凈環境保持的重要一環,在潔凈室的環境下,防靜電潔凈服是人體污染防護的關鍵產品,防靜電潔凈服的性能直接影響著潔凈室的環境質量,因此,潔凈服性能的評價與驗證,成了制藥行業經常討論的問題。而在電子行業等其他行業,對潔凈服的性能評價與驗證,遠比制藥行業積極的多。
GMP關于無菌工作服基本要求描述:
1. 無菌服的選材、式樣及穿戴方式應與生產操作和空氣潔凈度等級要求相一致,并不得混用。潔凈工作服的質地應光滑、不產生靜電、不脫落纖維和顆粒物。
2. 無菌工作服應能包蓋全部頭發、胡須及腳部,并能阻留人體脫落物。
3. 不同空氣潔凈度級別使用的無菌服應分別清洗、整理,必要時消毒或滅菌,無菌服洗滌、滅菌時不應帶入附加的顆粒物質,應制定工作服清洗周期。
4. 潔凈工作服一般建議在潔凈室(區)內洗滌、干燥、整理。
無菌服的選材現在普遍采用的材質是:超細滌綸長絲+導電纖維。
這種面料不發塵、不吸塵,具有無顆粒脫落、顆粒阻隔性好、高密度、高強度、耐高溫等性能。可選面料:5mm條型、5mm網格、2.5mm網格面料導電綢,其防塵防靜電效果是越來越強。
無菌服款式有:大褂式,分體式(夾克式),連體式(二連體式,三連體式,四連體式)。
潔凈服的選材與選型,本文不做過多的描述。
潔凈工作服的使用周期,供應商推薦:
121℃高溫滅菌30分鐘,清洗次數可達100次,使用周期為:1~2年。
但是,我們需要驗證,驗證潔凈服的性能,驗證可清洗次數。
因為市面上的潔凈服良莠不齊,差別還是很大的,包括使用環境的不同,可清洗次數也會大有不同。
評價防靜電潔凈服的潔凈性能需要從“發塵和濾塵”兩個方面考慮。
1、潔凈服裝應本身不發塵,在生產和設計過程中應選擇不發塵的面料和輔料,并且在裁剪、縫制和款式設計中減少服裝發塵和積塵的可能性。
● 通過顯微鏡觀察面料中加入的防靜電纖維是否會成為發塵源
● 通過顯微鏡觀察面料是否使用長絲纖維織造
● 檢查服裝面料是否不易發塵
● Helmke滾筒測試
除了以上這些簡單的評價方法以外,在IEST-RP-CC003.3規定有Helmke滾筒測試法,用以從科學定量的角度評價防靜電潔凈服及面料的發塵指標。其測試方法是將服裝或消耗品放在不銹鋼滾筒里翻滾,用空氣微粒計數器測試每立方英尺各種指定大小微粒的數量。
2、防靜電潔凈服的濾塵率,指的是防靜電潔凈服阻隔人體微粒向外擴散的效果。判斷防靜電潔凈服的濾塵性:
● 看服裝面料所使用纖維的線密度(D數)
● 檢查防靜電潔凈服的裁剪和縫制是否符合規范
● 檢查服裝款式是否合理
● 看服裝面料的經緯密度
● 濾塵效果檢測,上游發塵一定濃度,下游檢測微粒透過的濃度,計算濾塵率。
具體測試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下相關的資料。
潔凈服都驗證什么?
1、清洗、烘干后外觀檢查:
在照度500LX下,仔細檢查潔凈工作服是否有污漬、污點、破損、開線……,檢查“領口、袖口、肘部、膝部、胸部、面部邊沿處……”等是否有脫落纖維、起毛……等現象,檢查鞋套是否有污漬、破損。檢查應包括工衣、口罩、頭套、潔凈工作鞋……。
2、檢查烘干后的干燥程度:
洗衣前對工衣進行稱重,洗衣、干燥后,目測、用手觸摸檢查,衣服必須干燥,再進行稱重,
衣服清洗前、后重量增加不超過1%。
3、微生物檢測,確定保存時間:
潔凈服微生物取樣點:領口、袖口、肘部、胸部、膝部、口罩……
用接觸碟法取樣,按照SOP要求進行培養。
潔凈服各取樣部位均應:
D級區潔凈服:≤50cfu/25cm2;
C級區潔凈服:≤20 cfu/25cm2。
B級區潔凈服:≤5CFU/皿
取樣時間:清洗前、清洗后、儲存24小時、72小時、96小時、120小時。
已確定潔凈服清洗后或者滅菌后的保存時間。
4、潔凈服的潔凈性能發塵性確認:
滾桶法(Helmke Drum Test) 、振動法,用得比較多,但是需要有實驗條件的專業機構給做。如果潔凈服廠家可以提供本批潔凈服的布料的發塵性檢測報告,并能夠證明這批衣服是這批布料做的,也可以通過。
5、潔凈股的潔凈性能阻塵性確認:
用潔凈服布料當做過濾器的濾布,上游發塵,下游檢測泄露濃度,泄漏率不超過0.01%。
如果潔凈服廠家可以提供本批潔凈服的布料的發塵性檢測報告,并能夠證明這批衣服是這批布料做的,也可以通過。
6、使用次數驗證
潔凈服清洗、烘干、消毒、滅菌后,正常使用,每隔一定的使用次數后進行檢測,1、2、3項可以自己檢測,4、5項送檢,,每次檢測都要有記錄,直到外觀檢查破損無法修復、發塵測試、阻塵測試不合格為止,然后制定合適的清洗使用次數。
使用次數驗證,可以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同步驗證。
來源: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