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檢測案例
嘉峪檢測網 2024-05-25 19:04
1、測試背景
汽車下擺臂在超強壞路試驗中發生斷裂,路試里程:2.6PH1(相當于37440km)。客戶送檢失效樣品進行檢測分析,以期找出失效原因。
2、樣品信息
下擺臂基體材質為SAPH440,表面處理為電泳處理。
圖1 斷裂下擺臂圖片
3、試驗方案
4、測試結果分析
4.1 | 宏觀形貌觀察
斷裂位置位于大軸套筒與側壁連接處,裂紋源位于側壁外翻邊邊緣(A區域),該區域銹蝕較嚴重,可觀察到貝殼紋,為疲勞斷裂特征;B區域銹蝕相對較輕,為擴展區;C區域較為新鮮,無銹蝕現象,為瞬斷區。
4.2| 微觀形貌觀察
裂紋源A區域表面磨損嚴重,裂紋源位置可觀察到明顯裂紋;擴展區B區域,磨損也較嚴重,可觀察明顯的擴展臺階;瞬斷區C區域可觀察到一些撕裂韌窩,為韌性斷裂。
圖3 下擺臂斷口微觀形貌圖
4.3 | 拋光態形貌觀察及成分分析
從裂紋源位置下0.2mm處的切片照片可觀察到一條裂紋,裂紋內物質成分C、O含量較高,疑似含有表面電泳層成分,說明該處裂紋在電泳前已存在;擺臂基體中并無較大的氣孔或夾雜物存在。
圖4 拋光態形貌圖
4.4|金相組織分析 (裂紋源A位置)
a區域可觀察到明顯的流線,晶粒變形明顯,推測該裂紋位置可能為毛刺在機加工過程中被壓致側邊;擺臂上邊緣處組織(b區域)與基體組織存在明顯差異,其組織為索氏體+鐵素體,逐漸過渡為鐵素體+珠光體,推測邊緣位置可能受熱,如切割或加工熱影響;擺臂基體(C區域)組織為細小的鐵素體+少量片層狀珠光體。
圖5 腐蝕態形貌圖
4.5 | 化學成分測試
斷裂下擺臂的基體化學成分符合SAPH440的規格要求。
表2 下擺臂成分結果表
4.6 | 硬度測試
下擺臂邊緣(位置1)硬度遠高于基體(位置2)硬度。
表3 下擺臂硬度結果表
備注:所給硬度值均為三點測量結果之平均值
圖6 下擺臂硬度測試位置示意圖
5、分析討論
1.下擺臂樣品為疲勞斷裂,裂紋源位于大軸套筒外翻邊邊緣。
2.下擺臂邊緣處組織與基體組織存在明顯差異,其組織為索氏體+鐵素體,逐漸過渡為鐵素體+珠光體,邊緣處硬度也遠高于基體,推測邊緣位置可能受熱,如切割或機加工熱影響。
3.下擺臂樣品裂紋源下方截面金相可觀察到明顯的晶粒流線,說明該位置為頂端毛刺在加工過程中被壓向側邊。
4.下擺臂樣品基體中并無較大的氣孔或夾雜物存在,化學成分符合SAPH440的規格要求。
6、結論
下擺臂樣品在加工過程中外翻邊的毛刺被壓入側邊,形成一條縫隙。在車載試驗過程中的交變應力作用下,在縫隙位置形成應力集中,進而產生裂紋并不斷擴展,最終導致斷裂。
7、改善建議
建議供應商加強汽車下擺臂電泳前品質管控,改善生產加工工藝,減少表面毛刺、翻邊等缺陷的產生。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