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10-22 08:19
無菌醫療器械注冊申報中,“CH3.5.6生物相容性和毒理學評價”是極其重要的一塊內容,可能也是除臨床試驗之外的投入費用最多的。
通過對醫療器械的生物相容性和毒理學進行研究評估,能夠發現潛在的生物風險因素,從而確保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篇以無菌穿刺給藥類醫療器械(III類器械)為例,分享一下生物相容性和毒理學評價資料的編寫方式。
No.1 基本概念
1). 生物相容性評價
生物相容性評價是評估醫療器械與人體組織或生物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
它能揭示出醫療器械對人體的生物相容性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為醫療器械的研發和使用提供重要依據。
如細胞毒性、皮膚過敏試驗、局部刺激性等。
2). 毒理學評價
毒理學評價是通過對醫療器械成分或材料進行毒理學試驗,評估醫療器械對人體的潛在毒性。
毒理學評價有助于揭示醫療器械可能引發的毒性反應,為醫療器械的設計和選擇提供依據。
如急性毒性試驗、亞慢性和慢性毒性試驗、基因毒性試驗等。
No.2 申報產品的描述
1). 臨床預期用途
用于對xxxx進行穿刺,以注射藥物。
2). 結構組成
申報產品由部件a、部件b、部件c、部件d、部件e、部件f組成。
其中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部件為部件a、部件b,間接接觸的部件為:部件c、部件d、部件e、部件f。
各組件所有的原材料均符合相應的標準,詳見表1。
表1 各組件原材料信息
3). 包裝材料信息(無菌屏障)
申報產品的初包裝采用一面PETG 材質的吸塑盒與一面特衛強包裝。
兩種初包裝材料均經過了生物相容性測試,檢測報告分別見附件7和附件8。
No.3 生物相容性評價的依據和方法
根據GB/T 16886.1-2022 第5章醫療器械分類:
1). 按人體接觸性質分類
申報產品為外部接入醫療器械——組織/骨/牙本質。
2). 按接觸時間分類
申報產品為短期接觸器械(A),一次、多次或重復接觸,累計時間在24h以內的醫療器械。
3). 生物評價指標
根據現行版標準,申報產品進行了細胞毒性、致敏反應、刺激或皮內反應、材料介導的致熱性、急性全身毒性和血液相容性研究,標注陰影部分表示,詳見表2。
生物學評價結果應符合下面要求:
(a) 細胞毒性:產品無細胞毒性;
(b) 皮膚致敏反應:無皮膚致敏反應;
(c) 皮內反應:無皮內反應;
(d) 急性全身毒性:無急性毒性反應;
(e) 溶血率:對溶血性能無影響;
(f) 材料介導的致熱性:產品無致熱性。
表2 生物學風險評定終點
No.4 實施或豁免生物學試驗的理由和論證
未豁免。
No.5 對于現有數據或試驗結果的評價
申報產品按照現行版標準進行了生物學評價。
申報產品有5種型號規格,分別是YYBJ010、YYBJ020、YYBJ030、YYBJ040、YYBJ050,5種型號僅僅是根據xxxxx的不同,其它無區別。
故選擇臨床常用型號YYBJ030進行生物相容性研究測試,批號為Y240901。
經xxxx醫療器械檢測有限公司檢測,結果見表3。
結論:申報產品按照現行版標準進行了生物學評價,結果皆符合規定。
表3 生物相容性結果
No.6 藥物相容性研究
申報產品用于對xx組織進行穿刺,以注射藥物。
產品臨床最大使用量3支/天,產品臨床使用最長時間不超過24h。
委托xxxx檢測有限公司進行了藥物吸附研究和已知可瀝濾物研究。
1). 藥物吸附
藥物吸附研究表明,申報產品對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酸性)、注射用美羅培南(堿性)、注射用兩性霉素B(堿性、脂溶性)中活性成分吸附很小,藥物含量無明顯改變,藥物質量研究結果符合《2020版中國藥典》要求。
綜上所述,申報產品進行輸注以上藥液有效。
詳見附件15。
2). 可瀝濾物
可瀝濾物研究表明,已知可瀝濾物雙酚A(簡稱BPA)、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的應用安全邊際值(MOS)值大于1.0,Cr和Ni元素未超限值。
因此,有理由認為本產品中的已知可瀝濾物BPA、MDI、MDA、N,N-二甲基丙烯酰胺、Cr和Ni元素不會引起安全性風險。
詳見附件16。
附件清單:
省略。
來源:醫研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