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3-12 13:35
注:本書所有內容是針對模擬設備,dB數的描述和數字設備是相反的,再有就是波高以mm描述的話可以理解為百分比,比如波高30mm,可以理解為波高30%。
這部分主要是減少檢測和實際缺陷的誤差,其實知道有引起誤差的因素就行,如果修不正適得其反。
所謂定量就是測定缺陷的大小和數量。缺陷的大小包括缺陷的面積、長度和深度等。
缺陷的大小,一般是根據熒光屏上缺陷波的高度確定。但缺陷波的高度又受著缺陷的方向距離、形狀以及儀器的工作狀態的影響。
所以通常所確定的缺陷的大小,實際上只是缺陷在聲束方向的有效面積。而且其大小總是與實際的缺陷有出入
一、當量法
以當量直徑或當量面積表示缺陷大小的方法,稱當量法。所謂當量直徑或當量面積弱指實際缺陷相當于試塊中人工缺陷(平底孔)的某一直徑或面積而言。
因此,實際缺陷只相當而不等于人工缺陷的大小,因缺陷波高度不僅與缺陷面積有關,而且還與缺陷的性質形狀、方向、距離等有關,一般來說,實際缺陷的尺寸與當量尺寸之間,尚有不少誤差而且當量法只適用于測定小于聲束截面積的缺陷。
一)試塊比較法
在一定探測靈敏度下,將工件中的缺陷波高度和缺陷距離、探測面形狀、材質和與了件相應的有不同面積或直徑的人工缺陷(平底孔或橫通孔)試塊的反射波高度進行比較當兩者相等或相近時,則人工缺陷的面積(或直徑)即相當于工件中缺陷的面積(或直徑)。
用直探頭探測時,通常以平底孔試塊比較;用斜探頭探測時,則以圓柱孔或橫通孔的試塊比較,尤以橫通孔為普遍,如圖4-19所示。
對焊縫中不連續的點狀缺陷(如氣孔等),有時不作定量分析,而以某一尺寸的人工缺陷為準,其缺陷波高度超過人工缺陷反射波高時即返修。這種方法雖操作較麻煩,但結果較準確;若探測場地比較固定時,較適用。
(圖4-19 試塊比較法確定缺陷大小)
二)“面積一振幅”曲線和“距離一振幅”曲線當量法
缺陷波幅的高低與缺陷的面積及距離有關。距離相等的缺陷,面積愈大,反射波愈高距離愈遠,反射波愈低(遠場區)。
據此,可通過試塊預先作出“面積-振幅”曲線和“距離一振幅”曲線。
可通過這些曲線來確定缺陷的大小。在繪制這兩種曲線時,必須記錄當時所用的工作頻率、探頭直徑、輸出、增益等探測條件。
圖4-20及圖4-21所示為不同探測條件下所作的曲線。
(圖4-20 “面積-振幅”曲線)
(圖4-21“距離-振幅”曲線)
實際探測與所作曲線的條件相同時,根據熒光屏上缺陷波的高度及距離,即可由“面積一振幅”曲線或“距離-振幅”曲線查出相應的缺陷面積。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在校正儀器靈敏度時,只需要攜帶少量試塊,便于現場使用,但所用儀器的性能要穩定。
三)靈敏度曲線當量法
這種方法也是根據在不同的缺陷尺寸和距離的試塊上作出曲線而進行探測的。
除儀器的“增益”旋鈕外,其他(如頻率、輸出、抑制等)均固定不變。在各試塊上探測時,調節“增益”旋鈕(調節靈敏度),使缺陷波均達規定高度(一般30毫米,注:也可理解為30%波高),記下相應的“增益”刻度,即可繪制出如圖4-22所示的“增益刻度一缺陷尺寸-缺陷距離”的關系曲線。
實際探測時,調節“增益”刻度使缺陷波亦達上述規定高度則根據“增益”刻度及缺陷距離,即可在曲線上查出缺陷當量的大小。
(圖4-22 & 圖4-23)
四)“分貝(dB)-面積”曲線和“分貝(dB)-距離”曲線當量法
在有衰減器的探傷儀中,用此法較方便。與靈敏度曲線定量法相似,在試塊上探測時,其他條件固定,只改變衰減器的分貝值(dB),使反射波達到規定的高度(一般為30毫米),繪制“分貝-缺陷面積”關系曲線。
圖4-23所示為在某一條件下,距離為250毫米.時的“分貝一面積”曲線。
實際探測時,改變衰減器分貝值,使缺陷波亦達規定高度,則由缺陷距離及分貝值即可查出缺陷的當量大小。
(圖4-24 不同平底孔的“分貝-距離”特性曲線)
圖4-24所示為“分貝一距離”關系曲線。
儀器的工作條件為頻率2.5兆赫,直徑為20毫米的直探頭,增益2,抑制10;
補償:關,重復頻率50赫,反射波高30毫米;
耦合劑:機油;
儀器:CTS-6型,試塊:CT-1型衰減器以零或某一衰減值為基準,探測不同距離和面積的缺陷時,改變衰減器的分貝值,使缺陷波高度皆為30毫米。此時,衰減器的變化量,稱相對振幅。
缺陷波較基準波高者為正值;較基準波低者,為負值。
實際探測時,在儀器工作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只要得出相對振幅值,即可由圖查出缺陷當量值。
例如,探測某汽輪機的葉輪,在輪殼端面下150毫米處發現有缺陷,儀器的工作狀態與圖4-24相同,用衰減器調節,將缺陷波高度調至30毫米時,衰減器讀數為-15分貝,由圖4-24查得缺陷的大小相當于4毫米平底孔。
注:模擬設備dB值為負值。這部分內容比現在的教材說的復雜些,道理是一樣的,表示方法有差異,作為現在教材的補充吧,不用過于執著。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