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7-11-02 12:04
一、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表征了機械零件表面的微觀幾何形狀誤差。對粗糙度的評定,主要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評定方法,所謂定性評定就是將待測表面和已知的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相互比較,通過目測或者借助于顯微鏡來判別其等級;而定量評定則是通過某些測量方法和相應的儀器,測出被測表面的粗糙度的主要參數,這些參數是Ra,Rq,Rz,Ry ;
它們代表的意義是:
Ra 是輪廓的算術平均偏差,即在取樣長度內被測輪廓偏距絕對值之和的算術平均值。
Rq 是輪廓的均方根偏差:在取樣長度內輪廓偏距的均方根值。
Rz 是微觀不平度的10點高度:在取樣長度內5個最大的輪廓峰高與5個最大的輪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Ry 是輪廓的最大高度:在取樣長度內輪廓的峰頂線與輪廓谷底線中線的最大距離。
二、表面粗糙度測量方法
目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測量方法主要有樣板比較法,光切法,干涉法,觸針法等。
1. 比較法
在工廠里常用的方法, 用眼睛或放大鏡,對被測表面與粗糙度樣板比較,或用手摸靠感覺來判斷表面粗糙度的情況;這種方法不夠準確,憑經驗因素較大,只能對粗糙度參數值較大情況,給個大概范圍的判斷。
2. 光切法
利用光切原理來測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在實驗室中用光切顯微鏡或者雙管顯微鏡就可實現測量,它的測量準確度較高,但它是與對Rz,Ry 以及較為規則的表面測量,不適用于對測量粗糙度較高的表面及不規則表面的測量。
3. 干涉法
利用光學干涉原理測量表面粗糙度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要找出干涉條紋,找出相鄰干涉帶距離和干涉帶的彎曲高度,就可測出微觀不平度的實際高度;這種方法調整儀器比較麻煩,不太方便,其準確度和光切顯微鏡差不多;
4. 觸針法
利用儀器的測針與被測表面相接觸,并使測針沿其表面輕滑過測量表面粗糙度的測量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的儀器最廣泛的就是電動輪廓儀,它的特點是:顯示數值直觀,可測量許多形狀的被測表面,如軸類,孔類,錐體,球類,溝槽類工件,測量時間少,方便快捷。
三、電動輪廓儀
電動輪廓儀可分為便攜式和臺式電動輪廓儀,便攜式儀器可在現場進行測量,攜帶方便;帶記錄儀的電動輪廓儀,可繪制出表面的輪廓曲線,帶微機的輪廓儀可顯示輪廓的形狀情況,并有打印機打印出數據和表面的輪廓線,便于分析和比較。它的測量范圍較大:Ra 值一般在0.02—50μm
電動輪廓儀的原理:
電動輪廓儀的工作原理采用的是觸針法。儀器利用驅動箱拖動電感傳感器在工件表面上以一定的速度滑行,電感傳感器觸針隨同被測表面輪廓的峰谷起伏,產生上下位移,這個線值位移量引起傳感器內測量橋路兩臂中電感量的變化,從而使得電橋輸出與觸針位移成比例的條幅信號,這個微弱的電信號經過電子裝置放大整流后,成了代表工件截面輪廓的信號。將它輸入記錄儀,就得到了截面輪廓的放大圖;或者把信號通過適當的環節進行濾波和計算后,由電表直接讀出Ra 參數評定的表面粗糙度的值。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