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11-30 16:52
近日,央視新聞報道了中國散裂中子源的運行情況,這個大型科學裝置于2018年建成,目前已有四臺投入正式運行。科研人員正在調試的這臺譜儀設備,將應用于航空航天、高鐵等大型高端部件的殘余應力可靠性的檢測。
由于中子不帶電,穿透性強,可研究高溫、高壓、極低溫、強磁場等極端條件下的物質特性,在研究高端軸承等大型部件內部結構和應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什么是散裂中子源?
所謂散裂中子源,就是一個用“中子”來了解微觀世界的工具。中子不帶電且對某些原子核非常敏感的特性,讓它能夠“拍攝”到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內部運動規律,因此成了科學家探測各種物質分子內部結構的“探針”。
科學家可以利用散裂中子源來研究大型金屬部件的殘余應力,這對提高高鐵關鍵部件和航空發動機部件的性能,以及核電站部件的服役性能十分重要。此外,可燃冰、磁性材料的研究,以及化學反應催化劑的原位研究等,都可以使用散裂中子源。
運用于航空發動機的國產高端軸承要想通過鑒定投入使用,就需要測量它的殘余應力并提升加工工藝,這是散裂中子源的重要任務之一。
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運行以來,加速器質子束流打靶功率達100千瓦,提前一年半達到設計指標。目前已服務全球2600多位用戶,完成課題超過500項,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結構、太陽能電池、芯片中子單粒子效應等,同時也開展了航空材料、可燃冰、頁巖氣和催化劑等領域的前期研究。
中國散裂中子源于2011年9月開工建設,工期6.5年,是由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內容包括一臺8千萬電子伏特負氫離子直線加速器、一臺16億電子伏特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以及三臺供科學實驗用的中子散射譜儀。
當前,全球共建成4個散裂中子源裝置,其余3個分別為英國散裂中子源(ISIS)、美國散裂中子源(SNS)和日本散裂中子源(J-PARC)。
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重大跨越。
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正準備進行二期工程建設,未來譜儀數量將擴建到20臺左右,打靶功率將從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意味著在同樣實驗精度下,數據采集時間是原來的1/5,而且可以研究更小的樣品,觀察更快的過程,為前沿科學研究、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更先進的研究平臺。
來源:澎湃新聞、央視新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