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露(透)光的原因
以手機結構為例,手機內部的光源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為LCD區域,一個為按鍵區域。
當手機內部有光源后,手機的外表面本不應當看到光的地方,卻有可見的光從內部泄露,此兩種情況可造成:
1,結構上存有能使光直接射出的縫隙而露光,無擋光的結構或擋光的位置不夠,如底面殼按鍵側有被切斷的止口處,按鍵間隙處等。
2,材料的本身的透光,如素材的透光,或透光的素材表面處理工藝如噴涂的油漆顏色不具有遮光性。
二、產品材質本身透光所引起的透光情況
1、素材的透光性,如果能夠看到素材背面的光源時,那么此素材就有透光性。
1)材料本身的高透明性,如透明素材,而且具有好的導光性。
2)如果材料本身是透光的(不一定透明),通過添加一定的色粉,可以配不同的顏色,在一定材料厚度的情況下,隨色粉的配方與添加濃度的不同,可以做到實色(完全不透光),透光(需透明材料配制),半透光等情況,一般情況下,越淺色的顏色易出現透光(如白色),而深色的顏色不易出現透光(如黑色)。
3)對于半透的素材,材料的透光性與素材的厚度也有一定的關系,越厚,透光性下降,直至不透光,越薄,透光性越好。
4)手機外殼常用的原材料有PC,PC+ABS,ABS,PC+GF,PPA+GF等,常見牌號的材料顏色有透明,原料本色,白色,黑色,與灰色,一般情況下,手機殼膠位厚度設計為常規厚度1.5mm,如ABS原色料,PC+GF原色料,PPA+GF原色料,LG的PC+ABS的白色料都是透光的,而黑色料在膠位厚度很薄也不會透光,灰色料在膠位厚度偏薄如小于0.8mm時會開始出現透光,GE的PC+ABS的白色料膠位厚度在1.5mm時基本不透光,在1.0mm左右有透光。
2、表面工藝如噴涂油漆的透光性
1)油漆的透光性與油漆的顏色與厚度有關系,一般情況下,越深顏色的遮光性越好,越淺的顏色遮光性越差。
2)黑色在一定厚度下是遮光的,而深顏色的銀灰色的顏色相對也有好的遮光性,而銀色遮光性與油漆的粗細程度和厚度有很大的關系,一般情況下不能做到完全遮光,印刷的鏡面銀具有遮光性,其它的油漆顏色都具有一定的透光性。
3)機殼常見噴涂的油漆顏色如冰鋁銀,珍珠白,香檳金,藍色,粉紅,紅色都具有透光性,鋼琴黑具有好的遮光性(需保證一定的油漆厚度)。
4)所有蒸鍍不導電工藝不論什么顏色此工藝都具有透光性。
5)水鍍工藝不具有透光性。
3、LED的設計引起的情況
產品的透光性與以下方面有關:一方面是素材的透光性;另一方面表面的處理工藝如噴涂油漆的透光性。只有當素材與其的表面處理工藝如噴漆都透光時,產品才出現透光。如果其中有一個方面不透光,產品就不會透光,如果兩個方面都具有半透光,則產品的整體透光性會下降,直至不透光。
當然,產品的透光性還與光的強度有關系,如半透的產品,當很強的LED燈直接照射時,可能會透光增強,當較弱的LCD燈光時,可能會顯得微透光或不透光.
產品的透光有兩種情況:光源的直接照射而透光,透明材料或透光性很高的材料的導光后使裝配縫隙內的露光。
4、透明材料或透光性高的材料的導光后使裝配縫隙內的露光:如前殼組件露光
1)露光區域:
前殼為透明材料,IML工藝,周邊熱熔環形鋁片裝飾件,裝配后的周邊縫隙中(如下左圖示的紅線區域)有露光現象
2)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露光原因為IML片材(PET)包膠到側面底部(如下右圖),前殼為透明PC料,有導光性,而前殼與前殼鋁片有配合間隙而露光,下圖為LCD區域的模截面剖視圖:
另外:前殼與前殼鋁片按鍵側邊的配合間隙露光,也與上述原因相似,不另作說明
5、產品直接透光:如前殼按鍵區域周邊透光
1)透光區域:
組裝整機后,LED發光時會從鍵框周邊透出來.
2)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前殼以及前殼裝飾件用白色素材只噴油正面,且噴涂顏色也為白色,由于白色素材與白色油漆都不具備遮光性,在光源的直接照射下而透光:
改善方案:在內部采用手涂黑色的方案不可靠且不具備量產性,考慮開噴涂夾具將內部局部噴涂黑色遮光漆
5、結構原因所引起的產品裝配縫隙內露光情況
在產品的內部光源的直接照射下,如果沒有擋光的結構或擋光的結構太少(常出現在裝配縫隙處)會使內部光在不應該出現光的地方而直接露出。
因按鍵處的LED燈有強的直接照射效果,因此最容易出現露光的地方在按鍵區域,如底面殼的不完整的止口,按鍵局部無遮光片等。
1)底面殼按鍵側不完整的止口處的露光
a)露光區域
b)原因分析及改善對策
總結:產品在前期結構設計與評審需綜合考慮結構與工藝可能會出現的露(透)光現象并提出改善與預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