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09-11 18:15
一種新型可注射的臨時起搏器可在緊急情況下幫助糾正心律失常。這種納米顆粒凝膠可在體內無害溶解前調節心臟電信號長達五天。
電脈沖能使心臟以穩定的節奏跳動,但有時也會出現跳動過快、過慢或不規則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時治療,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會引起一系列并發癥,甚至可能致命。除顫器和手術植入的心臟起搏器可以使心律恢復正常,但并不是隨時都能使用。
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開發出了一種更加便攜的替代品,它最終可能成為急救包中的主打產品。它本質上是一種帶有超細針頭(比頭發絲還細)的注射器,用于注射含有納米顆粒的溶液。當它與組織接觸時,就會形成一種導電聚合物水凝膠。
我們的想法是,在需要時,可以將其注入心律失常患者的胸部,在心臟周圍形成一種電極。研究小組說,注射的微小針刺部位可作為外部設備(如手機)的接觸點。這樣就可以測量心電圖,并用低功率電能刺激心臟以調節心跳。
圖:新型注射式起搏器工作原理示意圖隆德大學/biorender.com
研究小組表示,這種納米顆粒凝膠應能在長達五天的時間內糾正心律失常,這將為患者提供足夠的時間到醫院接受更永久的治療。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凝膠之后會被人體自然排出體外,因此不需要通過手術將其取出。
在斑馬魚和雞胚胎中對這種可注射起搏器進行了測試,發現它能按設計正常工作。凝膠的稠度使其能夠粘附在心臟上,而不會對心臟的跳動產生負面影響。重要的是,研究小組注意到,無論是在凝膠凝固時,還是在凝膠溶解后,試驗對象都沒有出現毒性或行為變化。
下一步將在豬等體型更大的動物身上進行測試,因為豬更像人類。最終,研究小組計劃開發一款可以運行起搏器的移動應用程序。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來源:和義廣業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