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4-09-27 08:19
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技術是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原理建立的技術,利用帶顯色劑的抗體原位特異性的標記組織中的抗原,并利用組織化學的顯色技術,對相應抗原進行定性、定量和定位的技術,廣泛的應用于基礎研究和臨床病理診斷。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所需組織切片可以采用石蠟切片、冰凍切片及細胞涂片,其中石蠟切片保存結構較為清晰,但在制備過程中容易損傷抗原;冰凍切片可以較好的保存組織中的抗原,但是切片的清晰度較差。
本文以石蠟切片為例介紹免疫組化技術流程:
一、固定
固定的作用在于保存組織形態結構和內部抗原。常用的固定液是4%多聚甲醛,固定方式以浸泡式固定,固定時間通常為24小時,對于植物組織可以采用抽真空的方式,輔助固定液的滲透。取材部位需準確,不宜過大,過大的組織不易固定,且在后續實驗中會因為滲透不良而造成組織破碎。
具體操作:選取觀測目標位置,用雙面刀片切取2mm左右的組織,于固定液中浸泡固定24h。固定完成后于4℃冰箱保存,待不同處理全部取樣完畢后進行后續實驗。
二、脫水
脫水的目的在于脫去組織中的水分,便于石蠟的滲透。石蠟無法與水互溶,水分的存在會造成石蠟滲透不良破碎。
配置梯度乙醇,吸棄原有溶液后,依此加入50%乙醇、70%乙醇、80%乙醇、95%乙醇、100%乙醇,每級脫水30min,其中100%乙醇脫水兩次。
三、組織透明
組織透明是利用二甲苯將組織中的乙醇置換出來,便于后續石蠟滲透。透明時間通常為60min,也可以根據你組織大小和類別進行調整,直至組織呈現透明狀態為宜。
吸棄乙醇,加入二甲苯,于室溫中透明60min兩次,較大的組織透明3次。
四、浸蠟和包埋
將石蠟和二甲苯按比例混合后進行浸透。采用1:3、1:1、3:1二甲苯:石蠟的混合液進行依此浸透,每次浸透2h,最后再采用純石蠟浸透2-3次,每次2-4h。
包埋時,先在包埋模具中注入融化的石蠟,將浸蠟完全的組織調整好方向置于包埋模具中,凝固后脫模。
五、切片
將蠟塊按照切片的方向進行塑形后固定到切片機上,切片厚度在4-10um,分辨出需求較高,可以降低切片厚度。切下的組織在35-45℃的溫水中進行展片,若要提高切片的平整度可以在水中加入2-5%的乙醇。撈起的切片在40℃烘箱中烘干后進行后續實驗。
六、抗原修復
抗原修復的目的在于暴露細胞內的抗原決定簇,常用熱處理法,將切片在檸檬酸緩沖液中,微波爐高火加熱5分鐘取出冷卻后再加熱,共加熱3-4次。抗原修復前先對切片進行脫蠟和復水,保證抗體與組織內的抗原可以充分結合。
二甲苯脫蠟10min*2次
梯度乙醇復水:100%*2、95%、80%、70%乙醇各5min
ddH2o:清洗3min*3次
PBS:3min*3次
七、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消除
組織中存在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可以與DAB結合顯色,造成假陽性結果,采用H2O2與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反應進行消除。具體做法:3%H2O2孵育10min,PBS清洗3次,每次3min。
八、血清封閉、抗體孵育
采用與二抗同源的血清進行封閉處理,防止非特異性結合;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抗體,特異性的識別目的蛋白,初次實驗,可以稀釋不同的抗體濃度,優化最佳的抗體濃度,如1:250,1:500,1:1000。
血清封閉1h,棄去血清后加一抗孵育,室溫孵育1h后轉入4℃孵育過夜。
九、顯色、復染、封片
抗原抗體復合物沒有顏色,需要借助化學基團的顯色作用才能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常用的試劑為3,3-二氨基聯苯胺四鹽酸鹽(DAB),在HRP的催化作用下,H2O2將DAB氧化成還原型的DAB,呈現棕色不溶性沉淀。
為了突出細胞輪廓,便于目標蛋白定位,通常采用蘇木素進行復染,染色后清洗5min,置于氨水中返藍5min,在進行依次脫水、透明、封片:
DAB室溫孵育3min-清洗3min-蘇木素染色1min-清洗5min-氨水返藍5min-50%乙醇、70%乙醇、80%乙醇、95%乙醇、100%乙醇、100%二甲苯,每級脫水2min,其中100%乙醇脫水和100%二甲苯透明各兩次;
中性樹膠封片進行鏡檢。
來源:實驗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