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檢測案例
嘉峪檢測網 2024-10-10 14:43
導光板是背光源組件的關鍵,能將線光源轉為面光源,基于光學全反射原理。透明塑料的折射率大于1時,光線會全內反射,擴散網點使光線向各方向擴散,破壞全反射,從導光板正面均勻射出。因此導光板的透明度對光場強度分布的品質與均勻性至關重要。
我們收到某手機屏幕背光板,通電后發現局部邊緣出現發黃,此前確認為手機導光板導致的發黃,通過對不同批次的手機導光板進行對比分析,結合透光率分析、FTIR分析和Py-GCMS分析等多種手段,深入探究導光板邊緣發黃的原因。
測試分析
1.透光率分析
對NG導光板和OK導光板的透光率分別進行分析,從表1可見NG導光板的透光率相對OK導光板偏低。
2.光學分析
對NG導光板和OK導光板發黃位置邊緣進行觀察,NG導光板邊緣比較粗糙,OK導光板比較光滑;如圖1所示。對未明顯發黃底部邊緣區域進行觀察,NG導光板和OK導光板邊緣均比較粗糙,如圖2所示。
繼續對NG和OK導光板擴散網點面進行觀察,從圖3可見:NG擴散網點比較稀疏,OK擴散網點比較稠密,兩者無明顯本質差別。
3.形貌分析
對NG和OK導光板發黃邊緣進行觀察發現,NG導光板表面附一層物質(異物),而OK導光板比較光滑,如圖4所示。未明顯發黃區域,兩者導光板表面均比較粗糙,如圖5所示。對兩者導光板擴散網點面進行觀察,兩者無明顯差別,如圖6所示。
4.FTIR分析
對NG導光板和OK導光板發黃邊緣進行成分分析,得知NG邊緣異物成分為硬脂酸鈣,OK導光對應發黃位置為聚碳酸酯(PC),如圖7所示;對兩者導光板發黃表面物質進行分析,得知兩者均為PC,無明顯差別,如圖8所示。
對OK導光板底部邊緣物質進行成分分析,同樣是硬脂酸鈣,如圖9所示。
5.Py-GCMS分析
取各自對應發黃位置導光板1mg,用熱脫附的方式,緩緩讓導光板里面的物質釋放出來,測定其成分,其中NG導光板在300℃熱脫附方式中,在保留時間為10.93min,多出冠醚的峰,且峰的強度較高。冠醚屬于醚的一種,易揮發,通常作為有機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如圖10所示。
6.總結
最終得出結論,導光板在背光通電后邊緣發黃的主要原因是滲入了冠醚,這種物質影響了導光板的透光率和光效,從而導致發黃現象的出現。
來源:電子制造資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