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檢測案例
嘉峪檢測網 2025-02-22 18:34
一.測試背景
汽車前下擺臂球頭總成在路試車上斷裂,路試工況較惡劣,斷裂路段為鵝卵石路,斷裂公里數約6000公里。針對這種失效情況,客戶送檢斷裂擺臂球頭樣品進行測試分析,以期找出失效原因。
擺臂球頭規定材質為SCM435,熱處理工藝為淬火(冷卻油)+回火。斷裂位于球頭最窄位置附近,用于穿過螺栓,具體圖片如圖1所示。
二.測試方案
三.測試結果
3.1宏觀形貌觀察:
球頭側面存在一定腐蝕,圓弧位置可看到明顯的機加工刀紋,粗糙度結果見下頁;斷裂位置靠近圓弧最窄處,可觀察到對稱兩個裂紋源和擴展區;擴展區面積差異較大,說明球頭受力不均,面積大的一側為主裂紋源,小的一側為次裂紋源,下面主要針對主裂紋源分析;裂紋源附近側面有明顯的刀紋&缺損,擴展區可觀察到貝殼紋,是典型的疲勞斷裂。具體宏觀形貌見圖2。
3.2表面粗糙度:
根據圖紙要求,球頭表面粗糙度管控為Ra1.6。實際測試結果顯示,側面位置 (A位置)面粗糙度為0.85μm,圓弧位置(B位置)面粗糙度為1.30μm,均符合圖紙設計。但考慮到裝夾異常,圓弧位置有可能產生應力集中,進而成為薄弱環節,建議適當管控。具體結果見圖3。
3.3微觀形貌觀察:
裂紋源位置存在明顯的刀紋&缺損,表面存在一定氧化,成分無明顯異常;擴展區斷裂時磨損嚴重,可見少量疲勞輝紋;瞬斷區可見韌窩,為韌性斷裂。具體形貌見圖4,成分結果見表1。
3.4拋光態&腐蝕態形貌觀察:
球頭截面宏觀金相顯示,材料均勻性較佳;球頭芯部拋光態顯示,材料無明顯氣孔與異常夾雜;表面與芯部組織均為保持馬氏體位相的回火索氏體,表面無脫碳等異常。具體形貌見圖5。
3.5化學成分測試:
參照JIS G 4053-2016,擺臂球頭材料符合SCM435成分標準。具體成分結果見表2。
3.6硬度測試:
擺臂球頭表面和芯部硬度無明顯差異。測試結果見表3。
四.結論
汽車前下擺臂球頭總成理想裝配時,易斷裂位置位于根部,但實際斷裂位置位于球頭圓弧底部。斷面擴展區面積差異較大,故推測球頭與固定側裝配不良(如上部裝配緊,下部裝配松),致使圓弧位置額外受力且受力不均,在外表面刀紋&缺損處引起應力集中產生裂紋,在交變應力作用下導致疲勞斷裂。
五.改善建議
提高球頭表面質量,改善裝配工藝,避免裝配不良產生的斷裂異常。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