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熱點事件
嘉峪檢測網 2016-06-12 16:11
純水的技術指標
外觀看,實驗室用水目視觀察應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從級別看,實驗室用水的原水一般應為飲用水或適當純度的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83年制定純水的純水標準,將純水分為三個級別。國內參照ISO純水標準(1987)制定我國的純水標準將適用于化學分析和無機痕量分析等試驗用水,其中三級水適用于一般化學分析實驗。
蒸餾水
蒸餾水系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所收載的蒸餾水,在該版的凡例二十五條中明確指出,試驗用的水,除另有規定外,均系指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由上所知,一般實驗室用水不外乎三級水和蒸餾水這兩種規格,但計量認證時則要求實驗室用水必需按GB6682-92執行,基于此,將二者做一比較(見表2)。可以看出,三級水與蒸餾水在外觀、性狀方面基本相同,控制的成分是一致的。藥典中所載的蒸餾水其檢驗項目較GB6682-92中三級水的項目多而全,是因為蒸餾水除做實驗用水外,還有藥用的緣故。
去離子水
用離子交換法制得的化驗用水,常稱去離子水或離子交換水。出離子水質高于蒸餾水塔蒸餾出的蒸餾水水質,僅含0.01mg/L的溶解型溶質(水的電阻率為9.0·㎝)。詳見(表3)所列
內在關系
三級水可用蒸餾、離子交換法制得;二級水可用多次蒸餾或離子交換等方法制取;一級水可用二級水經過石英設備蒸餾或離子交換混合床處理后再經0.2m微孔濾膜過濾來制取。生產出的蒸餾水和去離子水是否達到了實驗室用水的技術指標,必須通過檢驗才是有力的科學依據。詳細試驗方法參照《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實驗方法》(GB6682-92)執行。加強對純水的個各生產工藝程序的科學管理,重視對各工序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嚴格按操作規程生產,維護生產儀器正常、安全、無污染,有利于產出水的水質在一段時間內的穩定性。
特殊需求用水的制備
無氯水制備:
加入亞硫酸鈉等還原劑,將自來水中的余氯還原為氯離子,以N-二乙基對苯二胺(DPD)檢查不顯色,繼用附有緩沖球的全玻蒸餾器進行蒸餾制取。
無二氧化碳水煮沸法制備:
將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煮沸至少10min,或使水量蒸發10%以上,加蓋放冷即可制得無二氧化碳水。曝氣法制備:將惰性氣體或純氮通入蒸餾水或去離子水至飽和,即得無二氧化碳水。制得的無二氧化碳水應貯存于一個附有堿石灰管的橡皮塞蓋嚴的瓶中。
無砷水制備:
一般蒸餾水或去離子水多能達到基本無砷要求。應避免使用軟質玻璃(鈉鈣玻璃)制成的蒸餾器,進行痕量砷的分析時,應使用石英蒸餾器和聚乙烯的離子交換樹脂柱管和貯水瓶。
無鉛(無重金屬)水制備:
用氫型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柱處理原水,即可制得無鉛純水。貯水器應預先進行無鉛處理,用6mol/L硝酸溶液浸泡過夜后用無鉛水洗凈使用。
無酚水制備:
向水中加入氫氧化鈉至pH值大于11,使水中酚生成不揮發的酚鈉后,用全玻璃蒸餾器蒸餾制得(蒸餾前可加少量高錳酸鉀溶液使水呈紫紅色,再進行蒸餾)。
不含有機物的蒸餾水制備:
加少量高錳酸鉀堿性溶液于水中,使水呈紅紫色,再以全玻璃蒸餾器進行蒸餾制得(整個過程應使水呈紅紫色,否則應隨時補加高錳酸鉀)。
純水貯存
純水的科學管理和合理使用是純水純度的保障,必須保持盛裝純水的容器潔凈(新容器使用前需用20%鹽酸溶液浸泡2~3d)且不宜過大。首先用自來水涮洗三遍,然后再用純水涮洗三遍,方可盛裝。盛裝完畢和無菌操作使用純水后,應及時對容器進行封閉,確保純水不被污染。各級水均使用密閉的、專用聚乙烯容器。三級水也可使用密閉的﹑專用玻璃容器。貯存期沾污的主要來源是容器可溶成分的溶解,空氣中二硫化碳和其他雜質。因此,一般情況,一級水不可貯存,臨時使用前制備。二級水和三級水可適量制備,分別貯存于預先經同級水清洗過的相應容器中。
純水的檢測
每月進行1次(一般的情況,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純水的質量檢測,詳細試驗方法參照GB6682-92執行。
來源:實驗室ISO1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