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免费追剧大全在线观看电视剧,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欧美人 ,日本丰满少妇高潮呻吟

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LFP電池OCV曲線特性分析

嘉峪檢測網        2025-03-03 14:54

開路電壓(OCV)法是用來估算電池荷電狀態SOC的主要方法之一,探索研究LFP電池的SOC-OCV曲線非常重要。目前研究集中于SOC-OCV曲線的精準化標定及部分影響因素探究,關于活性材料、容量衰減、摻硅、補鋰等對OCV曲線的影響報道不多,且較少去解釋磷酸鐵鋰/石墨電池OCV曲線在60%SOC 附近的電壓階躍原因以及曲線形狀與磷酸鐵鋰、石墨的關系。

 

LFP/石墨電池的OCV曲線是由正極和負極鋰離子嵌入脫出共同作用形成的。基于本研發組積累的數據,本文詳細匯總了磷酸鐵鋰和石墨活性材料、方型和軟包電池類型、SOC調節方向、SOC調節后靜置時間、電池容量衰減(存儲和循環)、負極摻硅及預鋰化對SOC-OCV曲線的影響。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電池

實驗所用磷酸鐵鋰電池為聚合物軟包電池或方型鋁殼動力電池。聚合物軟包電池尺寸為3.0mm*62mm*85mm,容量約為2.2Ah。方型鋁殼動力電池尺寸為60mm*220mm*112mm,容量為172Ah。

 

1.2 性能測試

LFP/Gr電池的SOC-OCV曲線測定方法如圖1所示,調節SOC所用電流為0.33C。根據SOC調節是用充電,還是放電,可分為充電SOC-OCV曲線和放電SOC-OCV曲線,調節SOC后,無特殊說明則靜置4h去極化,電池的OCV可達到相對穩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LFP/Gr電池SOC-OCV曲線

LFP/Gr電池的SOC-OCV曲線是由相應SOC的LFP和Gr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SOC的提高,LFP逐步脫鋰,向磷酸鐵(FePO4)相轉變;而Gr逐步嵌鋰,經石墨層間化合物LiC36、LiC24、LiC12等逐漸向LiC6相轉變。SOC-OCV曲線是正極和負極脫出、嵌入鋰離子,發生相轉變的宏觀表現。

從圖2和表1可見,LFP/Gr軟包電池從0%SOC空電到100%SOC滿電,OCV從2730mV增加到3355mV,增長625mV。LFP/Gr軟包電池的SOC-OCV曲線可分成5個區間段:1)0~32%SOC,OCV變化大,增長559mV,占0~100%SOC區間OCV變化的89.44%;2)32~55%SOC,OCV進入第1個電壓平臺,變化較小,僅增長4mV,占比0.64%;3)55%~65%SOC,OCV發生階躍,變化交大,增長36mV,占比5.76%;4)65%~95%SOC,OCV處于第2個電壓平臺,變化較小,僅增長5mV,占比0.80%;5)95%~100%SOC,OCV增長21mV,占比3.36%。

2.2 活性材料的影響

4種磷酸鐵鋰(LFP-1、LFP-2、LFP-3和LFP-4) 的物性數據如表2所示,磷酸鐵鋰材料容量發揮高低受到碳含量、比表面積及粒度分布等的影響,4款材料做成的電池容量分別為2.11、2.02、2.07和2.12Ah,其放電SOC-OCV曲線如圖3所示。

由圖3可見,4種材料對SOC-OCV曲線整體影響不大,這是因為OCV與磷酸鐵鋰材料本征特性相關,與材料制備廠家關系較小,但從50%~70%SOC區間的局部曲線(圖4)可見,在OCV階躍處,從左向右,依次為LFP-4→LFP-1→LFP-3→LFP-2。這是因為不同廠家制備的材料參數無法完全相同,從而引起材料脫嵌鋰特性不同,克容量發揮產生差異。從電池25℃、0.33C放電容量可見,OCV曲線與電池容量有對應關系:LFP-4(2.12Ah)→LFP-1(2.11Ah)→LFP-3(2.07Ah)→LFP-2(2.02Ah),即隨著磷酸鐵鋰活性材料克容量發揮的降低,SOC-OCV曲線向右移動。

在電池中,負極石墨活性材料也可影響到電池容量,因此對比了石墨為單一變量的軟包裝電池的放電SOC-OCV曲線 。由圖5可知, 石墨材料(Gr-1、Gr-2、Gr-3和Gr-4)同樣可對50%~70%SOC區間的OCV曲線產生影響。在OCV階躍處,從左向右,依次為Gr-2→Gr-4→Gr-3→Gr-1,其與電池容量也存在對應關系(圖6):Gr-2(2.21Ah)→Gr-4(2.20Ah)→Gr-3(2.19Ah)→Gr-1(2.11Ah)。

電池容量的大小,反應了磷酸鐵鋰材料脫出鋰離子及石墨材料嵌入鋰離子數量的多少,從而活性材料所處的相態有所差異,對正極和負極的電位產生影響,造成電池在同等SOC下的OCV不同。此外,在50%~70%SOC區間,不論磷酸鐵鋰材料,石墨材料如何變換,均會產生OCV的階躍,說明這是LFP/Gr電池體系的本征特性。

2.3 電池類型及SOC調節方向

圖7展示了軟包裝電池和方型鋁殼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充電和放電SOC-OCV曲線,可見兩者的SOC-OCV曲線幾乎相同,說明受電池類型的影響很小。充電SOC-OCV曲線比放電SOC-OCV曲線略高,這與充放電過程鋰離子脫嵌動力學有關,電壓遲滯效應的存在,導致放電OCV小于真實的OCV值,充電OCV高于真實的OCV值。此外,在50%~70%SOC區間,方型動力電池OCV的階躍與軟包裝電池一致,均為30~40mV,且與SOC調節方向關系不大。

圖 7 充電和放電 SOC-OCV 曲線

2.4 靜置時間

電壓遲滯效應的存在,還在充電和放電SOC-OCV曲線與調整SOC后的靜置時間關聯性上有體現。從圖8可見,靜置時間由1h增至2h,再增至4h,隨靜置時間延長,濃差極化逐漸消除,充放電OCV曲線逐漸靠近,遲滯電壓逐漸減小,趨于重合。

2.5 存儲衰減

電池內的活性鋰離子數量可對SOC-OCV曲線能夠產生影響,電池經過存儲后,容量發生衰減,活性鋰離子數量減少,因此也會對電池的SOC-OCV曲線產生影響。從表3中可見,45、60和80℃存儲后電池的容量保持率分別為98.9%、 96.4%和91.7%,與60%SOC的OCV大小相對應,即容量保持率越高,60%SOC的OCV越大。

由圖9可知,相比新鮮電池,高溫存儲后,50%~70%SOC區間的SOC-OCV曲線向右移動,其他SOC的OCV變化不大,但呈現降低趨勢。這是因為高溫存儲造成電池活性鋰離子數量減少,同等SOC下,負極中嵌入的鋰離子數量減少,負極電位升高,因此同等SOC下OCV降低,導致曲線向右移動。

2.6 循環衰減

電池經過充放電循環后,活性鋰離子數量降低,容量發生衰減,壽命初期(BOL)與壽命末期(EOL)電池的SOC-OCV曲線如圖10所示。與存儲相似,EOL電池容量衰減,其SOC-OCV曲線向右移動,SOC≤35%時,OCV呈現較明顯的降低趨勢。OCV在55%~70%SOC時,OCV大幅降低,如60%和65%SOC處,BOL和EOL電池的OCV分別相差26mV和33mV,這主要是由于EOL電池容量衰減降低,相同SOC態下負極石墨嵌鋰相比BOL電池減少,因此負極所處的電位較高,引起OCV數值降低,由此導致EOL電池負極電位下降比BOL電池滯后,BOL電池幾乎完成OCV階躍時,EOL態電池才開始發生OCV的階躍。

2.7 負極摻硅

石墨是插嵌型層狀負極材料,而硅負極在脫嵌鋰時發生合金化和去合金化反應,屬于合金型負極材料;硅負極材料理論比容量可高達3580mAh/g,脫嵌鋰電位為0.4V,比石墨略高。因此在傳統石墨負極中摻雜部分硅負極材料,可能對電池的SOC-OCV曲線產生影響。

圖11展示了LFP/Gr和LFP/Gr+SiO2種電池體系的放電SOC-OCV曲線。從圖11中可見,負極中加入2.5份硅氧材料后,對30%SOC以下的OCV影響較大,呈降低趨勢,這主要是因為低SOC下嵌鋰產生的Li2Si2O5、Li2SiO3和Li4SiO4引起了負極電位的升高。

 

2.8 負極預鋰化

從上述可見,活性材料容量發揮低、存儲衰減、循環衰減及負極加入硅氧材料,使得負極電位升高,造成電池的SOC-OCV曲線向右移動或局部OCV明顯降低。那么如果將負極進行預鋰化,降低負極的電位,電池的SOC-OCV曲線應該向左移動。

圖12為LFP/Gr和LFP/Gr+Li 2種電池體系的放電SOC-OCV曲線。可見,SOC≤30%時,電池OCV得到明顯提升,尤其是0%SOC,這是因為負極補鋰后,放電至0%SOC 時,負極中仍然儲存著一部分活性鋰離子,負極的電位相對較低,因此電池的OCV較高。此外,負極補鋰后,在60%~75%SOC階段,更早的發生相轉變,OCV的階躍提前出現,曲線向左移動。

 

2.9 扣電分析

為了區分全電池的SOC-OCV曲線與正極、負極之間的相關性,分別制備了LFP/Li、Gr/Li的扣式電池,測定其SOC-OCV曲線見圖13。正極鋰離子脫出后,磷酸鐵鋰向磷酸鐵轉變,從圖13(a)可見,SOC≥10%SOC時,正極電位變化較小,OCV在10mV以內波動。

負極鋰離子嵌入后,石墨向石墨層間化合物轉變,形成LiC24、LiC12、LiC6等,從圖13(b)可見,5%SOC附近形成1L階,10%SOC附近形成4階,20% SOC附近形成3階,30%SOC附近形成2L階,60%SOC附近形成2階,95%SOC附近形成1階,在 SOC≤30%時,鋰離子的嵌入引起負極電位大幅波動,在50%~70%SOC之間也有37.08mV的波動,與全電池在此處的OCV階躍電壓相吻合。因此,LFP/Gr全電池的SOC-OCV曲線主要受負極電位變化的影響,與正極磷酸鐵鋰的電位變化關系較小。這是因為磷酸鐵鋰的脫嵌鋰反應是多相反應,根據吉布斯相律,其半電池自由度為0,因此其OCV不隨SOC態而變化。

 

2.10 電池解剖分析

電池在荷電態50%~75%SOC將發生OCV 階躍,因此將4支電池分別調整至50%SOC、57%SOC、65%SOC和75%SOC,以此觀察發生OCV階躍時負極片的電位、顏色及厚度變化。如表4所示,LFP/Gr全電池的電壓在57%SOC到65%SOC發生了30mV的OCV階躍。

將全電池拆解,如圖14所示,實時測量了LFP/Li半電池和Gr/Li半電池OCV。如表4所示,Gr/Li 半電池OCV明顯降低,約42mV,而LFP/Li半電池的OCV僅變化2mV,因此表明SOC引起負極變化,是導致此處OCV發生階躍的主要原因。

 

 

圖15是50%~75%SOC負極片的厚度及顏色變化。從圖15中可見,隨SOC提高,極片顏色由黑紫色→深紫色→深黃色→金黃色轉變,極片厚度略微增加。全電池由57%SOC到65%SOC發生OCV階躍后,除負極片邊緣外,大部分極片顏色由深紫色轉變為深黃色,厚度僅變化2um,說明此時石墨層間化合物的轉變對石墨層間距的影響不大。

 

3. 結論

全電池OCV大小由材料屬性決定,不受電池類型(方型電池、軟包電池)影響。不同種類的磷酸鐵鋰和石墨活性材料,因其實際容量發揮差異,會引起全電池初始容量不同,從而可對全電池的SOC-OCV曲線產生影響。OCV曲線受SOC調節電流方向(放電、充電)影響,因電壓遲滯效應,放電SOC-OCV曲線低于充電SOC-OCV曲線,但隨著調節SOC后靜置時間增加,極化消除,兩者趨向重合。

 

存儲或充放電循環可引起電池容量衰減,從而使得SOC-OCV曲線向右移動。負極摻混硅氧材料,負極電位升高,使SOC-OCV曲線向右移動,而負極使用鋰帶預鋰化,負極電位降低,反而使得SOC-OCV曲線向左移動。全電池SOC-OCV曲線主要由負極決定,60%SOC附近OCV發生約35mV的階躍,主要源于負極石墨嵌鋰相轉變,與磷酸鐵鋰關系較小。

 

文獻參考:劉伯崢,孫馨怡,董世佳,等.磷酸鐵鋰電池開路電壓曲線特性分析[J].能源研究與管理, 2023, 15(1):7.

分享到:

來源:Interne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朔州市| 徐水县| 萨迦县| 南昌县| 基隆市| 永定县| 龙门县| 乌拉特中旗| 达日县| 进贤县| 鹰潭市| 历史| 阜南县| 商丘市| 梧州市| 什邡市| 湟源县| 贡嘎县| 博客| 车险| 新竹市| 仁化县| 湛江市| 全椒县| 昌平区| 兴义市| 曲阜市| 焦作市| 古交市| 保山市| 金乡县| 彩票| 阳春市| 新绛县| 广南县| 凤台县| 灵武市| 肇源县| 临沧市| 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