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監管召回
嘉峪檢測網 2017-03-14 09:57
在林林總總的化妝品中,哪些品牌,哪些地區的不合格率產品最多?消費者應該如何避開這些不合格的產品?數據顯示,不合格產品批次共計663批次,主要涉及到防曬產品、面膜、祛斑、美白以及祛痘、抗粉刺等產品類型。仟佰草、金蔻、柏氏、韓后、韓束、丸美、溫碧泉品牌均多次登上不合格產品榜單。
不合格產品防曬乳和面膜占比高
依據《化妝品監管管理條例》以及各地食藥監局的產品抽查類型,將不合格產品分為防曬、面膜、祛斑、美白、祛痘、抗粉刺以及祛痘、抗粉刺等類型。數據整理顯示,2016年全年度不合格產品中中,防曬產品、面膜、祛斑/美白產品占比較高,分別為37.0%、20.8%、18.1%。三類產品的不喝個理由也是十分明顯集中的,分別是標簽標注防曬劑和實測結果不符,檢出禁用的氯倍他索丙酸酯、倍他米松、曲安奈德等糖皮質激素物質,汞超標等。(如圖1)
美白/祛白(很多問題面膜也主打美白功效)以及祛痘等功效化妝品中添加的任何非法物質,其目的都是為了強化功效,以滿足快速見效的消費述求。合格產品實現一定的美白功效至少需要一個多月,而很多違規產品往往夸大宣稱一周即可有立竿見影之效。長期使用這類含有禁用物質的化妝品,會對消費者身體產生巨大傷害。
例如,汞可通過皮膚吸收,并蓄積在體內,含汞化妝品會引發慢性中毒,損害人體腎臟等器官。糖皮質激素類的化妝品可能導致面部皮膚產生黑斑、萎縮變薄等后果,還可能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等問題。
以化妝品大省廣東省為例(廣東省化妝品生產企業將近2500家,化妝品經營企業數量數十萬家,產業規模占全國半壁江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5年化妝品案件查處監督抽查總體情況》指出,2015年廣東省化妝品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立案中,大部分案件集中在美白、祛斑、祛痘類產品,占比62%,其突出問題也是非法添加禁限用物質。
相應地,2016年抽查不合格化妝品的標稱生產企業近70%都集中在廣東省,其中52.2%更集中在廣州。這與廣東作為化妝品產業大省也相關聯。(如圖2)
除了持續關注的美白、祛斑、祛痘等功效化妝品,防曬劑成分與標簽是否一致成為了食藥監局2016年新關注的重點問題。原廣東食藥監局化妝品監管處處長謝志潔表示,五年前食藥監局已經發現了防曬劑與標識不符的問題。2016年總局下定決心從微生物、重金屬的檢出進入成分檢測,重點關注成分與標簽是否一致問題。
2016年8月、9月、10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連續三次發布通告稱,被通報的超過300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普遍存在實際檢出防曬劑成分與產品批件及標識成分不符的問題。
針對2016年大批量防曬產品曝光的問題,部分企業和工程師提出異議表示,優化后的配方是符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的,能夠保證消費者的使用安全;其次,優化配方更新注冊的時間和費用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
對此,國家食藥監局化妝品評審專家徐良公開回應:首先,特證注冊時的配方需要經過各種安全測試,但是企業擅自偷偷“優化”配方,監管部門并不能確定企業是否自覺做過安全測試,注冊審核制度表明監管部門與企業共同承擔責任,配方更新需重新注冊,這也是為了產品安全。
另一方面,如果配方是動態變化的,消費者無法知道配方信息,被剝奪了知情權。最后,尤其是國家認為比較有安全風險的產品類別,最好保持相對不變的配方。
謝志潔承認監管上缺乏一定的時效性,但同時告誡行業,超一流品牌并未上榜。
仟佰草、金蔻、柏氏、韓后上“黑榜”次數多!
食藥監局2016全年的化妝品質量抽查信息顯示,不少上“黑榜”次數較多的品牌,其中不乏知名度較高的企業,包括仟佰草、金蔻、柏氏、韓后均超過10次。(如圖3)
其中尤其值得消費者注意的是,仟佰草與金蔻面膜2016年的不合格次數分別高達19次、17次,原因都是使用了禁用的氯倍他索丙酸酯,含量從5.9μg/g至162.6μg/g不等。仟佰草松茸蝸牛修復淸敏蠶絲面膜、仟佰草茶樹清痘控油隱形面膜、金蔻4合1密集潤白修復面膜、金蔻水晶蠶翼臻白面膜的不合格次數更是達到4次、3次、6次、5次。
不僅如此,金蔻和仟佰草面膜在2015年也分別出現3次、4次出現抽查不合格。
另一較為知名品牌柏氏的不合格產品主要是防曬乳,韓后和韓束2016年的不合格次數也高達10次和7次。丸美、美津植秀、溫碧泉也在防曬乳、面膜等領域出現不合格。霸王烏發固發洗發液因菌落總數超標,達到3200CFU/g(標準規定≦1000CFU/g)而登“黑榜”。
而廣東丸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丸美)于2016年11月的IPO首發未通過,其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企業在2016年10月14日提交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沒有披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三季度先后兩次對丸美產品質量問題的通報。
來源:消費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