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免费追剧大全在线观看电视剧,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欧美人 ,日本丰满少妇高潮呻吟

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GJB 9001C標準引用23項國家軍用標準的應用分析

嘉峪檢測網        2021-10-21 23:30

GJB 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自發布以來,在得到全面應用的同時,也存在由于理解不同,導致落實偏差等問題,其中該標準在引用文件中出現的23項國家軍用標準的應用和實施,就是典型的難點問題。引用文件內容與正文內容一樣,作為標準的要求需要貫徹執行。貫標的單位應正確理解標準的內容,結合實際嚴格執行。本文從這些標準的目的、適用性和實施中的注意事項等方面加以闡述,旨在為更好地實施這些標準提供一些思路。

 

一、GJB 190《特性分類》

 

GJB 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以下簡稱C版標準)中的相關條款明確“按照GJB 190的要求對產品進行特性分析(8.3.2設計和開發策劃l)) ”。通過特性分析,設計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產品的功能特性和質量特性實施分類,便于相關人員了解設計意圖,有利于在實施質量控制中分清主次和控制重點,同時也便于合理安排有限的資源開展對產品質量的監督和管理。

 

特性分析工作主要適用于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過程,在需求管理、工藝設計、過程控制、軟件開發等其他方面也可以應用。以GJB 190《特性分類》為依據,根據產品所處層次、專業特點和管理控制需要,在適當的階段開展適用的特性分析工作。如技術總體單位對系統級產品開展特性分析,一般在方案階段開展,強調環境剖面、任務成敗、綜合保障、故障與維修、設計規范、技術風險等方面;電子產品開展特性分析,一般強調熱設計、元器件、降額設計、失效率、測試性等方面;機械產品開展特性分析,一般強調工藝、互換性、壽命、材料等方面;軟件產品開展特性分析,一般強調數據安全、時效性、可移植性、維護性、編碼規范等方面。在對產品功能特性分析、可靠性預計和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度分析的基礎上,按故障后果的嚴重性,故障發生的概率,將產品或技術狀態項劃分為關鍵、重要和一般,將需要重點管理和控制的產品、技術狀態項、關重特性及薄弱環節相互傳遞。需要時,可形成相關技術要求或管理規范,向其他人員、部門或單位傳遞,以提高產品設計和開發的質量和效率。

 

二、GJB 368《裝備維修性工作通用要求》

 

C版標準中的相關條款明確“按照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以及GJB 1909等標準的要求,確定通用質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及工作項目要求,制定通用質量特性工作計劃;結合系統設計,綜合權衡、分解通用質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開展通用質量特性分析、設計、驗證,提出并落實預防和改進措施(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g))”。GJB 368《裝備維修性工作通用要求》是裝備維修性方面的頂層標準,對系統級裝備和配套的相關產品均是適用的,用于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各個階段,規定了維修性工作的要求和工作項目,供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單位根據產品特點剪裁使用。

 

GJB 368《裝備維修性工作通用要求》包含了維修性及其工作項目要求的確定、維修性管理、維修性設計與分析、維修性試驗與評價、使用期間維修性評價與改進5個系列20個工作項目。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結合產品特點策劃選取工作項目,形成維修性計劃或維修性工作計劃,并按計劃予以落實。

 

三、GJB 450《裝備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按照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以及GJB 1909等標準的要求,確定通用質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及工作項目要求,制定通用質量特性工作計劃;結合系統設計,綜合權衡、分解通用質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開展通用質量特性分析、設計、驗證,提出并落實預防和改進措施(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g))”。GJB 450《裝備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是裝備可靠性方面的頂層標準,對系統級裝備和配套的相關產品均是適用的,用于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各個階段,規定了可靠性工作的要求和工作項目,供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單位根據產品特點剪裁使用。

 

GJB 450《裝備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作為通用的頂層可靠性工程標準,涵蓋了裝備壽命周期可靠性工程領域的各項工作,為全面考慮和安排裝備壽命周期的可靠性工作提供了一個標準平臺,為建立該領域標準體系框架和確定支撐標準項目提供了依據,對開展裝備的可靠性工作具有規范化的指導作用。GJB 450《裝備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包含了可靠性及其工作項目要求的確定、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設計與分析、可靠性試驗與評價、使用可靠性評估與改進5個系列32個工作項目。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結合產品特點策劃選取工作項目,形成可靠性計劃或可靠性工作計劃,并按計劃予以落實。

 

四、GJB 451《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本標準裝備特殊要求采用GJB 1405、GJB 451中所界定的術語和定義(3術語和定義)”。GJB 451《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是裝備通用質量特性方面的基礎標準,為開展裝備通用質量特性的論證、設計和管理提供了基礎的、標準化的術語和定義。

 

GJB 451《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術語》定義的術語是標準化的術語,對系統級裝備和配套的相關產品均是適用的。該標準從基礎術語、故障與失效、維修、時間、參數、設計與分析、試驗與評價、管理等8個方面給出了253條術語。

 

五、GJB 571《不合格品管理》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組織應按GJB 571的要求形成文件,規定不合格品控制、處置的有關職責和權限,明確不合格品隔離、標識、記錄、審理和處置的要求(8.7.1)”。GJB 571《不合格品管理》規定了不合格品(含原材料、元器件及其他預期的輸出)的管理機構和相關職責,不合格品的識別、隔離和控制要求,不合格品的審理與處置程序,查找不合格品的原因及采取糾正措施。供相關單位選取剪裁使用,旨在避免不合格品的重復出現,防止非預期使用和交付。

 

GJB 571《不合格品管理》主要適用于產品定型或鑒定后的生產(含小批試生產)階段,在產品成套技術標準或相關文件確定的情況下應用。對于科研、使用、修理等階段或情況,需根據單位或產品特點明確“不合格品”的定義或內涵,制定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管理與控制措施。GJB 571《不合格品管理》主要有三個應用方面,一是質量方面,防止不合格品交付用戶使用,造成在性能、安全、互換等方面的影響;二是效益方面,防止不合格品對本對單位造成重大的經濟和財產損失;三是技術狀態管理方面,通過對不合格品的管理,將產品偏離(含代用、串件等)和讓步(含超差、例外等)情況開展技術狀態紀實。

 

六、GJB 841《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組織應按照GJB 841建立并運行產品和服務的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并將與最終產品和服務質量有關的問題和糾正措施及其結果向顧客通報(10.2.1)”。GJB 841《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簡稱FRACAS系統,也稱故障報告閉環系統,是GJB 450標準的一個子內容。建立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的目的是及時報告產品的故障,分析故障原因,制定和實施有效的糾正措施,以防止故障再現,改善其可靠性和維修性。

 

GJB 841《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系統》主要適用于產品研制階段,也適用于生產階段和早期使用階段。FRACAS系統通過早期建立包含訂購方、使用方在內的故障報告閉環系統,明確故障判別準則和故障主體責任,能確保各產品層次的故障都能得到報告,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更有利于故障的處理和產品設計的改進。FRACAS系統宜結合故障模式、影響分析(FMEA)工作同時開展,FMEA作為綜合的信息來源,為FRACAS系統評審實際發生的故障提供了依據;FRACAS系統可為評價FMEA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提供資料。這兩種工作的效果具有一致性,如果存在重大差別,需要重新評價產品可靠性設計的依據和故障準則。

 

七、GJB 900《裝備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按照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以及GJB 1909等標準的要求,確定通用質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及工作項目要求,制定通用質量特性工作計劃;結合系統設計,綜合權衡、分解通用質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開展通用質量特性分析、設計、驗證,提出并落實預防和改進措施(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g))”。GJB 900《裝備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是裝備安全性方面的頂層標準,對系統級裝備和配套的相關產品及軟件產品均是適用的,用于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各個階段,規定了安全性工作的要求和工作項目,供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單位根據產品特點剪裁使用。

 

GJB 900《裝備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作為通用的頂層安全性工程標準,強調安全性工作與產品性能設計、研制工作的結合,強調通過危險的消除與控制來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將安全性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定義是“產品所具有的不導致人員傷亡、系統毀壞、財產損失或不危及人員健康和環境的能力”。GJB 900《裝備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是通過系統實施安全性工作,將傷害或損壞的風險限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狀態。不同的產品類型其安全性固有能力會有很大區別。實施安全性工作,主要目的是使得裝備具有較高的固有安全性,降低安全使用操作限制,保證使用操作人員的安全。開展安全性工作,應從系統角度出發,利用系統工程原理,綜合考慮整個裝備的壽命、任務剖面及人、機、環及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深入分析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關系,從系統角度考核裝備的安全性水平。GJB 900《裝備安全性工作通用要求》包含了安全性及其工作項目要求的確定、安全性管理、安全性設計與分析、安全性驗證與評價、裝備的使用安全、軟件安全性6個系列28個工作項目。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結合產品特點策劃選取工作項目,形成安全性計劃或安全性工作計劃,并按計劃予以落實。

 

八、GJB 907《產品質量評審》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在產品試制完成后進行產品質量評審,滿足GJB907的要求(8.3.7新產品試制d))”。GJB 907《產品質量評審》是在產品驗證合格后,向下一階段工作交付之前(含轉階段、交付上層系統、交付最終用戶等情況),對研制產品的質量及其質量保證工作所做的全面與系統的評審。產品質量評審工作為轉階段或交付工作的決策提供咨詢意見,為技術狀態的確定和前期工作的閉環提供保證。

 

GJB 907《產品質量評審》規定了產品質量評審的基本要求、主要內容、組織管理和評審程序,適用于產品的研制階段,小批試生產或生產過程也可參照使用。產品質量評審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目標完成,評審之前的主要工作已經完成,預期的工作目標已經實現;二是過程受控,評審之前的過程已按策劃完成,設計過程、工藝過程、質量保證過程受控;三是技術狀態已確定,評審之前產品的技術狀態已確定,形成的技術狀態基線已得到確認,偏離、更改、讓步情況清晰。

 

九、GJB 908《首件鑒定》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編制首件鑒定目錄,進行首件鑒定,滿足GJB 908的要求(8.3.7新產品試制c))”。GJB 908《首件鑒定》是在生產定型或工藝定型(鑒定)前,為了驗證和鑒定工藝文件的正確性和可行性,按照設計圖樣和技術文件的要求,對試制或試生產的第一件產品進行全面的工序和成品檢查、考核,以確定生產工藝和設備能否生產出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

 

GJB 908《首件鑒定》主要適用于試制產品,在生產定型或工藝定型(鑒定)前試生產中首次生產的新的零(組)件,在批生產中產品或生產過程發生了重大變更之后首次加工的零(組)件,轉廠生產,恢復生產等情況。開展首件鑒定工作需要強調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工藝文件的代表性,用于首件鑒定工作的工藝文件應用于后續產品的正式投產,不能用不同于預期的正常生產過程方法制造的那些試制產品或工藝產品進行首件鑒定;二是針對的對象,不是所有產品(含零部組件)均需開展首件鑒定工作,應根據策劃,對新研的關鍵件、重要件,工藝復雜的過程,質量要求高的產品進行首件鑒定;三是適用的場合,首件鑒定適用場合不是強制規定的,是根據工藝管理需要開展的,凡是工藝發生了改變,對后續批量投產質量有一定影響的情況下,均需要開展首件鑒定工作,如設計或工藝更改、變換了生產場所、改進了制造方法等。

 

十、GJB 909 《關鍵件和重要件的質量控制》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按照GJB 909要求,制定關鍵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項目明細表,并在產品和服務設計文件和工藝文件上進行相應標識(8.3.5設計和開發輸出e))”。產品質量尤其是復雜產品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最薄弱的環節,即“關鍵的少數”。對少數關鍵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實行重點控制,是事半功倍地保證整個產品質量的重要方法。GJB 909《關鍵件和重要件的質量控制》標準銜接了GJB 190《特性分類》。將特性分析工作識別的關鍵件、重要件納入重點管理,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管理與控制的效益最大化。

 

GJB 909《關鍵件和重要件的質量控制》的適用范圍較廣,可以應用于各階段和各層次,核心要義是“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應用GJB 909《關鍵件和重要件的質量控制》時應把握三個方面,一是識別準確,應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地開展好特性分類工作,不宜強求也不能回避;二是注重效益,合理開展關鍵件、重要件的管理與控制,既要突出“關鍵”、“重要”的管理特點,也要把握質量與效益的權衡;三是靈活掌握,不能局限于“件”,應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和產品特點,識別需要重點管理和控制的關鍵重要產品、關鍵重要項目、關鍵重要件、關鍵重要材料、關鍵重要器件及其相應的管理與控制措施。

 

十一、GJB 1269《工藝評審》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進行工藝評審,滿足GJB 1269的要求(8.3.7新產品試制b))”。工藝評審是技術評審的一種,是設計評審、工藝評審、產品質量評審的三大評審之一,是及早發現和糾正工藝設計缺陷的一種自我完善的工程管理方法,為批準工藝設計提供決策性的咨詢,是利用集體智慧,防止人為差錯或技術上以偏概全的重要手段。通過工藝評審,評價工藝符合設計要求的程度,及時發現和消除工藝文件的缺陷,保證工藝文件的正確性、合理性、可生產性和可檢驗性。

 

GJB 1269《工藝評審》提供了工藝評審的基本要求,評審內容,組織管理和評審程序。其適用范圍很廣,只要是正式的工藝評審均適用,主要適用于研制過程的工藝評審,轉廠生產、小批試生產或生產過程重大工藝更改等情況的工藝評審也可參照使用。在應用GJB 1269《工藝評審》時需要把握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分級分階段,工藝評審同設計評審一樣,是需要分級分階段開展的,不同產品層次、不同研制生產階段均可能開展;二是評審內容,工藝評審重點評審的內容是工藝規范、材料規范等技術要求文件,工藝方案、生產說明書等指令性工藝文件,關鍵件、重要件、關鍵工序的工藝規程,特種工藝、特殊過程文件,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批量生產的工序能力等,其他一般內容可通過會簽等方式評審確認。三是對外協單位的工藝評審,外協過程納入質量管理體系過程,尤其是其工藝過程應經過委托方的評審和確認。

 

十二、GJB 1362《軍工產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需要定型(鑒定)的產品,組織應按有關規定及GJB 1362要求完成定型(鑒定)準備工作(8.3.4設計和開發控制)”。軍工產品定型是國家軍工產品定型機構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軍工產品進行考核,確認其達到研制總要求和規定標準的活動。設計定型是國家軍工產品定型機構對軍工產品的戰術技術指標和作戰使用性能進行全面考核,確認其達到批準的研制總要求和規定標準的活動。生產定型是國家軍工產品定型機構對軍工產品批量生產的質量穩定性和成套、批量生產條件進行全面考核,確認其達到批量生產要求的活動。軍工產品鑒定是由定型委員會組織或經定型委員會授權,由軍委機關部門分管有關裝備的內設機構、軍兵種裝備部或承研承制單位,參照軍工產品定型工作的有關規定,對軍工產品組織實施試驗考核,確認其達到規定的標準和要求,并辦理審批手續的活動。GJB1362《軍工產品定型程序和要求》標準明確了一級和二級產品的定型原則、程序、內容和要求。

 

GJB 1362《軍工產品定型程序和要求》適用于一級和二級產品,三級及三級以下產品鑒定或自研產品的鑒定可參照執行。應用GJB 1362《軍工產品定型程序和要求》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三級及三級以下產品鑒定或自研產品的鑒定,一般根據各主管部門的法規開展;二是改革期間GJB 1362《軍工產品定型程序和要求》與試驗鑒定的相關法規或標準同時存在,適用于不同項目;三是GJB 1362《軍工產品定型程序和要求》列出的定型文件是上會文件,實際工作中更需關注其支撐文件,即研制過程的相關工程文件質量。

 

十三、GJB 1405《裝備質量管理術語》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本標準裝備特殊要求采用GJB 1405、GJB 451中所界定的術語和定義”。GJB 1405《裝備質量管理術語》是裝備質量管理領域的頂層術語標準,適用于裝備科研、生產、使用和采購過程中裝備質量管理全過程。

 

GJB 1405《裝備質量管理術語》定義的術語是標準化的術語,對系統級裝備和配套的相關產品均是適用的。該標準從基本術語、裝備科研術語、裝備生產術語、裝備使用術語、裝備采購術語等5個方面給出了195條術語,便于大家參照應用。

 

十四、GJB 1710《試制和生產準備狀態檢查》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在產品試制前進行產品試制準備狀態檢查,滿足GJB 1710的要求(8.3.7新產品試制a))”,產品在研制過程的試制前和生產階段的生產前,應對試制或生產的準備狀態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審查其開工條件并作出評價,以確保產品能保質、保量、按期交付并規避風險。GJB 1710《試制和生產準備狀態檢查》規定了試制和生產準備狀態檢查的要求、內容、組織和程序。

 

GJB 1710《試制和生產準備狀態檢查》適用于在產品試制和生產(包括試生產)前的準備狀態檢查。間斷性生產和轉廠生產前的準備狀態檢查也可參照執行。試制前準備狀態檢查內容包括設計和工藝文件、生產計劃、生產設施設備、工藝裝備、外購器材、質量控制、關鍵崗位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檢查。

 

十五、GJB 1909《裝備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要求論證》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按照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900、GJB 4239以及GJB 1909等標準的要求,確定通用質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及工作項目要求,制定通用質量特性工作計劃;結合系統設計,綜合權衡、分解通用質量特性定性、定量要求,開展通用質量特性分析、設計、驗證,提出并落實預防和改進措施(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g))”。論證工作是質量的源頭,裝備的通用質量特性是由論證工作提出的,通用質量特性要求是裝備作戰使用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GJB 1909《裝備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要求論證》為論證工作中對通用質量特性要求的提出明確了原則、程序和方法。

 

GJB 1909《裝備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要求論證》適用于新型裝備研制立項綜合論證和研制總要求綜合論證中的通用質量特性要求的論證工作,裝備改進、改型及現役裝備的加改裝研制也可參照使用。主要應用于論證單位和技術總體單位對系統級裝備通用質量特性的論證。應用GJB 1909《裝備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要求論證》標準應把握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通用質量特性要求提出的時機,應與型號論證中的戰術技術指標論證同步進行,裝備立項綜合論證報告和研制總要求綜合論證報告中應包括通用質量特性要求論證,通用質量特性要求論證工作應納入裝備論證工作的管理渠道;二是通用質量特性要求的傳遞,應從系統級裝備通用質量特性要求開始,逐步細化到分系統級、設備級、甚至部件級的通用質量特性要求,將通用質量特性使用要求分配或分解、細化后,轉換成合同要求;三是通用質量特性要求的提出與質量管理體系的結合,通用質量特性要求的提出是GJB9001C第8.2.1、8.2.2、8.2.3條款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工作中應注意結合使用。

 

十六、GJB 2547《裝備測試性工作通用要求》

 

C版標準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g)條款提出明確要求。GJB 2547《裝備測試性工作通用要求》是裝備測試性方面的頂層標準,對系統級裝備和配套的相關產品均是適用的,用于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各個階段,規定了測試性工作的要求和工作項目,供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單位根據產品特點剪裁使用。

 

測試性定義為“產品能及時并準確地確定其狀態(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離其內部故障的能力”。簡單地說,測試性是產品容易測試的程度,它受產品設計(功能、結構劃分、測試點設置等)和測試條件的影響。測試性是一種設計特性,是需要在產品的設計中予以考慮并實現的特性。測試性設計的目標是使產品具有及時、準確判定其狀態并檢測、隔離故障的一種能力。在產品研制的不同階段中應分別開展測試性要求論證、測試性設計、分析和測試性試驗與評價等一系列技術和管理工作,以確保研制、生產或改型的裝備達到規定的測試性要求,提高裝備的性能監測與故障診斷能力,實現高質量的測試,進而提高裝備的戰備完好性、任務成功性和安全性,減少維修人力及其他保障資源,降低壽命周期費用,同時還為裝備壽命周期管理和測試性持續改進提供必要的信息。GJB 2547《裝備測試性工作通用要求》包含了測試性及其工作項目要求的確定、測試性管理、測試性設計與分析、測試性試驗與評價、使用期間測試性評價與改進5個系列21個工作項目。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結合產品特點策劃選取工作項目,形成測試性計劃或測試性工作計劃,并按計劃予以落實。

 

十七、GJB 2786《軍用軟件開發通用要求》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按照GJB 2786的要求,編制軟件開發計劃,確定并實施軟件需求分析、設計、實現、測試、驗收、交付等過程,以及相關的策劃與跟蹤、文檔編制、質量保證、配置管理等(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h))”。GJB 2786《軍用軟件開發通用要求》是軟件行業的頂層管理標準,給出了軍用軟件行業常用的術語和定義,內容包含了軟件開發的基本活動、支持活動和管理活動。該標準為軍用軟件開發和管理提供了一個總體的要求和開發規范,重點從用戶的角度強調軍用軟件的相關要求,供軍用軟件的相關方獲取、開發、監管和維護軍用軟件。

 

GJB 2786《軍用軟件開發通用要求》以系統工程過程為主線,闡述了系統需求分析、系統設計、軟件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實現和單元測試、單元集成和測試、軟件配置項合格性測試、集成和測試、系統合格性測試、軟件使用準備、軟件移交準備、軟件驗收支持等軟件開發的基本活動,軟件配置管理、軟件產品評價、軟件質量保證、糾正措施、聯合評審、測量與分析等軟件開發的支持活動,項目策劃和監控、軟件開發環境建立、風險管理、保密性有關活動、分承制方管理、與軟件獨立驗證和確認機構的聯系、與相關開發方的協調、項目過程的改進等軟件開發的管理活動。既適用于系統級軟件,也適用于一般應用軟件,還適用于嵌入式軟件(固件中的軟件)。各相關方根據自身所在軍用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層級和職能,剪裁使用該標準的相關要求和方法。

 

十八、GJB 3206《技術狀態管理》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按照GJB 3206的要求,確定技術狀態基線及其技術狀態項,編制技術狀態管理計劃,實施技術狀態標識、控制、記實、審核(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i))”。技術狀態管理工作是裝備研制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狀態管理使得系統、分系統、技術狀態項的研制、生產工作能有序地進行。尤其是可以實現對設計的控制,使更改受到控制,接口得到定義,產品及其支持文件保持一致,確保設計的可追溯性。GJB 3206《技術狀態管理》是技術狀態管理頂層標準,是裝備研制生產領域最重要的技術管理標準之一。

 

GJB 3206《技術狀態管理》適用于裝備及其各層次配套產品在全壽命周期內的技術狀態管理。其內容包括技術狀態標識、技術狀態控制、技術狀態紀實和技術狀態審核4項主要活動。即如何在裝備研制、生產過程中確定它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控制這些特性的更改變化,記錄并報告變化的信息,并對裝備實際達到的特性進行審核等一系列工作。應用GJB 3206《技術狀態管理》標準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加強系統工程工作,系統工程管理是裝備研制管理過程最主要的思想和管理方法,技術狀態管理工作是在系統工程管理的框架下開展的,離開了系統工程過程,孤立的技術狀態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二是強調研制階段劃分和基線確立,技術狀態管理工作與研制階段的劃分是緊密相關的,通過研制階段的劃分,確定技術狀態基線。技術狀態管理實質上就是對技術狀態基線的管理。技術狀態標識的最終目的是建立基線,技術狀態控制是控制對基線的更改,技術狀態紀實要記錄和報告各基線的狀況及其發展變化的狀況,技術狀態審核是審核已研制出的產品與其基線的符合情況。三是加強技術狀態標識工作,技術狀態標識是技術狀態控制、技術狀態狀況紀實和技術狀態審核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技術狀態管理工作的重心和難點所在,技術狀態標識工作不到位,其他技術狀態管理活動的效果甚微。

 

十九、GJB 3872《裝備綜合保障通用要求》

 

C版標準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g)條款提出明確要求。裝備保障在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隨著裝備復雜程度不斷提高,裝備的保障系統也日益龐大和復雜。由于以往在裝備研制中,只重視主裝備直接影響作戰使用的功能特性,而沒有同步考慮其保障系統的建設,忽視了裝備系統的保障特性,往往在主裝備設計定型甚至等到裝備交付使用之后才開始考慮其各種保障問題,造成裝備保障建設的滯后。采用這種方式研制的這些戰術技術性能先進的裝備一旦投入部隊使用后,由于保障建設的遲滯,嚴重地制約了部隊戰斗力的形成,使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且保障費用急劇增長。所以,相關單位應充分重視該標準的貫徹和執行。

 

GJB 3872《裝備綜合保障通用要求》是裝備綜合保障領域的一項頂層標準,規定了裝備壽命周期內綜合保障的各項工作要求,為建立該領域標準體系框架和確定支撐性標準項目提供依據。該標準對統一綜合保障領域的概念,提高對裝備保障性和綜合保障重要性的認識具有重要的作用。該標準對訂購方向承制方提出保障性和綜合保障工作要求、訂購方和承制方開展綜合保障工作、以及簽訂有關合同文件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該標準突出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思想,規定了裝備壽命周期各階段的綜合保障工作,強調主裝備與其保障系統同步設計、同步建設與同步部署,以盡快形成戰斗力。突出軍方在開展綜合保障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明確了軍方的職責和必須完成的工作,強調訂購方和承制方必須協調配合才能更好地推動綜合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該標準貫徹系統工程的方法,強調綜合保障工作必須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從裝備立項開始不斷反復權衡、協調和評價,保證裝備及其保障系統的協調和整體優化。

 

二十、GJB 4239《裝備環境工程通用要求》

 

C版標準8.1運行的策劃和控制g)條款提出明確要求。GJB 4239《裝備環境工程通用要求》是裝備環境適應性方面的頂層標準,對系統級裝備和配套的相關產品均是適用的,用于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各個階段,規定了環境適應性工作的要求和工作項目,供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單位根據產品特點剪裁使用。

 

環境適應性是裝備在其壽命期預計可能遇到的各種環境的作用下能實現其所有預定功能、性能和(或)不被破壞的能力,是裝備的重要質量特性之一。環境工程是將各種科學技術和工程實踐用于減緩各種環境對裝備效能影響或提高裝備耐環境能力的一門工程學科,包括環境工程管理、環境分析、環境適應性設計和環境試驗與評價等。環境工程研究各種環境的性質、特征和變化規律,分析各種環境對裝備造成的各種影響和危害,以調節和控制裝備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提高裝備環境適應性的最佳途徑。武器裝備全壽命過程中的環境工程工作包括確定環境要求、制訂環境工程管理和控制計劃、進行環境適應性設計、開展各種環境試驗、實施全壽命環境工程管理以及對裝備環境適應性進行綜合評價等方面內容。GJB4239《裝備環境工程通用要求》包含了環境工程管理、環境分析、環境適應性設計、環境試驗與評價4個系列20個工作項目。裝備論證、研制、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結合產品特點策劃選取工作項目,形成環境工程工作計劃,并按計劃予以落實。

 

二十一、GJB 5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根據承擔軍用軟件研制任務的特點,按照GJB 8000、GJB 5000和軟件工程化要求,建立并實施相應等級的軟件工作過程(4.4質量管理體系及其過程4.4.1k))”。GJB 5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軟件研制單位管理的頂層標準,是軟件研制單位必須貫徹執行的體系標準,其規定了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為軍用軟件開發過程提供了整體框架。同時規定了軟件研制和維護活動中的主要軟件管理過程和工程過程的實踐。

 

GJB 5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適用于對軟件研制單位的軟件研制能力進行評價,也適用于軟件研制單位本身對軟件過程進行評估和改進。應用該標準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貫徹執行GJB5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相關法規的行政性要求,是強制行為,不以合同或項目文件要求作為使用標準的依據;二是貫徹執行該標準,應把握好“本地化”原則,即要與本單位實際的軟件開發和管理活動相結合,防止“兩層皮”的現象;三是注重與軍用軟件行業的其他標準相融合,不能以GJB5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標準取代其他相關標準。

 

二十二、GJB 6600《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

 

C版標準的相關條款明確 “包括產品規范、工藝總方案、工藝規程,使用手冊,診斷指南、產品和服務安全使用培訓教程等,以及根據顧客要求按照GJB6600制作的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8.3.5設計和開發輸出g))”。GJB 6600《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由四部分組成,GJB 6600.1《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總則》、GJB 6600.2《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 數據模塊編碼和信息控制編碼》、GJB 6600.3《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 模式》、GJB 6600.4《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數據字典》。該系列標準主要是為了規范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簡稱IETM)的開發、使用和維護,進而提高裝備使用、維護、修理的作戰效能,提升裝備系統的作戰能力。

 

GJB 6600《裝備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主要用于IETM的開發、使用和維護。當裝備有IETM開發要求時,應用該標準對IETM進行有針對性地開發。

 

二十三、GJB 8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等級要求》

 

C版標準4.4.1k)條款提出明確要求。GJB 8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等級要求》與GJB 5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配套使用的標準,其規定了軍用軟件研制單位應達到的軍用軟件研制能力等級要求,為貫徹和使用GJB5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標準提供了指南。

 

GJB 8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等級要求》將軟件重要性等級分為Ⅰ、Ⅱ、Ⅲ、Ⅳ,將軟件規模等級分為巨、大、中、小、微,從軍用軟件重要性等級(含危險嚴重性等級)和軍用軟件規模等級兩個維度,提供了如何貫徹和使用GJB 5000《軍用軟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建議,作為確定軍用軟件研制能力等級要求的輸入和基本方法。適用于軍用軟件訂購方選擇與確定軍用軟件研制單位的過程,也適用于軍用軟件研制單位開展內部軟件管理的衡量依據。

 

分享到:

來源:融融數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崇左市| 平南县| 原阳县| 贺州市| 榆林市| 沙洋县| 西和县| 乌拉特后旗| 新闻| 聊城市| 喜德县| 申扎县| 搜索| 昌平区| 赣榆县| 宣威市| 西昌市| 独山县| 江津市| 治县。| 崇仁县| 奉新县| 天长市| 黎城县| 长白| 麻栗坡县| 宜章县| 普陀区| 山西省| 磐石市| 巨野县| 通榆县| 常熟市| 盐亭县| 龙岩市| 三江| 罗江县| 娄烦县| 桂林市|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