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氧乙烷滅菌原理是通過其與蛋白質分子上的巰基(-SH)、氨基(-NH2)、羥基(-OH)和羧基(-COOH)以及核酸分子上的亞氨基(-NH-)發生烷基化反應,造成蛋白質失去反應基團,阻礙了蛋白質的正常生化反應和新陳代謝,導致微生物死亡,從而達到滅菌效果。
環氧乙烷是一種烷化劑,穿透力強,能夠使用各種包裝材料并且可以在包裝狀態下滅菌,在常溫下能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等),適用于不耐高溫處理的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比如天然橡膠、聚乙烯、聚丙烯及聚氯乙烯等。
包裝材料必須是對空氣、蒸汽及環氧乙烷滲透性良好的,這樣容易達到適宜的滅菌條件。
環氧乙烷不損害滅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強,故多數不宜用一般方法滅菌的物品均可用環氧乙烷消毒和滅菌。例如,電子儀器、光學儀器、醫療器械、皮毛、棉、化纖、塑料制品、內鏡、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診療用品等。環氧乙烷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溫滅菌方法之一。
口罩解析是什么意思
滅菌后口罩上會有環氧乙烷殘留,而環氧乙烷是一種廣譜滅菌劑,它是易燃易爆的有毒氣體,具有芳香的醚味,在4°C時候相對密度為0.884,沸點為10.8°C,其密度為1.52g/cm3。在室溫條件下,很容易揮發成氣體,當濃度過高時可引起爆炸。長期吸入環氧乙烷,不但刺激呼吸道,還會有強烈的致癌可能性。長期少量接觸,可見有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滅菌處理后,應通入過濾后的無菌空氣,經歷真空空氣循環過程,使殘留環氧乙烷安全去除,從而達到安全含量標準,這一過程稱為解析。因此經環氧乙烷滅菌的醫用口罩,必須經過解析,經檢測合格才能出廠上市。
傳統的環氧乙烷消毒器,用通俗的話來說,消毒完后要解析環氧乙烷的毒性,需要14天的時間才能投放市場。現在可以利用環氧乙烷的物理性質開發出了預熱滅菌解析技術,使得口罩滅菌后解析時間縮短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