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3-17 09:33
隨著介入器械的發展,作為最為龐大的兩類產品,導管(catheter)和導絲(guiding wire)的性能正不斷的優化和提升,其中海波管(Hypotube)切割技術,使其具有更優的可操控性、抗折性能和扭矩,為臨床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當我們提到海波管,多指304ss或Niti合金為材料的金屬薄壁管,而后通過激光加工,形成高精度的切割花紋,這些花紋賦予海波管可控的柔性和靈活性,使其成為高性能導管和導絲的關鍵組件。
而之所以選擇激光切割的工藝,是因為其加工具有高數量級的精度,可以確保管體結構完整,而且生產時一致和可重復。
性能
增強可操控性。便于在復雜血管結構中導航。
優化扭矩傳輸。提升介入手術中的控制性能。
縮小器械直徑。便于微創手術進入病變部位。
提供微型關節運動。提高機器人手術的靈活性。
加工技術
螺旋與螺線切割設計。定制化切割花紋,以滿足不同的剛度需求。
變量切割花紋。沿管身逐步過渡剛度,提升整體可操控性,確保遠端靈活性。
高精度激光去除。減少材料應力,提高耐久性和抗疲勞性。
復合技術。結合激光切割、電解拋光和表面涂層,以優化性能。
材料選擇:304ss vs Niti
304ss:高強度且耐用,剛性和推進性優異。適合大批量生產,成本效益高
Niti:超彈性,抗折性能好。形狀記憶特性,適用于彎曲要求高器械(神經介入)
未來技術發展
隨著器械的發展,海波管切割技術正源源不斷的被應用于導管導絲系統。而隨著材料技術本身的發展,設備性能的提升,海波管切割的未來方向,大致會從4個方面精進:
超薄壁:減少器械直徑,提高器械的可進入性。
智能涂層與表面處理 :具備疏水性、藥物涂層或可生物降解特性。
光纖與傳感器集成 :賦予實時反饋和精準導航功能。
3D激光切割與微焊接 :促進多層復雜海波管設計
海波管切割技術正不斷革新導絲、導管及介入器械的性能,提供無與倫比的精度、柔性和耐久性,可以預見,未來5年,海波管切割的應用會持續擴大,使器械更智能,病患得改善。
來源:CCI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