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3-24 11:56
我經常被問到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我們真的需要 x 個樣本嗎?"或類似的問題。
我理解企業(=以利潤為導向)減少樣品(=成本)的意圖。一個樣品必須生產出來,勞動力、原材料和后續測試的成本加在一起,所以公司希望盡可能減少成本。
好吧,我明白了。
但想想機會成本---有問題的產品會給你帶來什么潛在損失?
過程變化:樣品越多越好?
我們的目標是了解并確保制造過程的輸出或測試方法的輸出。
為此,我們需要從想要了解的群體中抽取幾個部分(樣本)。
這些想法有助于我們得出一個眾所周知的結論:從一個群體中抽取的樣本越多,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這個群體。
但是,我們要考慮經濟因素,因此出現了一個基本問題:
如何在最大限度減少樣本數量的同時,還能清楚地了解真實的過程變化?
我們行業的標準(如 ISO 11607)和指南(如GHTF/SG3/N99-10:2004 (Edition 2)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Process Validation Guidance)已經為回答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框架,但我們必須正確使用,不能走捷徑。
GHTF 指出:"…many nonconformities are not the result of errors, instead they are the result of excessive variation and off-target processes.”
因此,了解(并減少)過程變化就成了實現穩定一致流程的首要目標。
但是,如果你根本不知道過程差異的存在,又該如何減少過程變化呢?
過程變化的誤區
沒有足夠的信息意味著你不知道哪些事情會導過程變化。
讓我們來看一個可能聽起來很熟悉的例子。
假設您正在進行過程確認;您的老板出于某種原因(例如,市場壓力)追著您要您在本周內完成確認。
現在,由于你感到壓力,你決定用同一批原材料生產 OQ 和 PQ 的所有樣品,而且只用一個操作員---因為,我們都認為這些影響微乎其微,不是嗎?
所以,你按時完成了任務,你的老板也很高興,任務完成了。(別忘了,當你成功完成這個項目時,你就可以升職了)。
我可能有點夸張,但是,在現實中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
人們往往會陷入短期思維的陷阱,例如,快速完成項目、快速獲得晉升、減少樣本量和 PQ 批次數量(這本質上等同于減少樣本量),以及其他所謂能帶來(短期)好處的事情。
這樣做,我們忽略了長期后果。我們忘記了為什么要進行質量管理---這不應該是為了個人成就,也不應該是為了盡快完成老板交代的事情,而應該是為了患者的安全。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錯誤決策的后果會有人承擔---理想情況下 "只是"審核失敗,最壞情況下會影響到患者。
讓我們正確行事:減少過程變化,而非樣本大小
如果這能給您帶來什么啟示的話,那就是:
在減少樣本數量時,請深思熟慮。
考慮長遠。
考慮過程變化。
考慮質量。
請記住,減少樣品數量也會降低工藝過程中的可見度。
如果從長遠考慮,確保質量的代價是值得的。
因此,讓我們從一開始就做對。
實現完全符合過程確認要求的過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這是一個重新定義質量標準、提高安全性并最終與患者和醫療服務提供者建立信任的機會。
我們已經在文中討論過樣本大小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樣本大小的問題,例如,我們已經討論過樣本大小:
-統計容差范圍 - 基于 ISO 16269-6 的簡單實用解釋
-過程確認樣本量
來源:MDR小能手